8.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3-02 15:17:27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结合本地实际,让学生回忆骑自行车滑行的情景,给学生留下“物体受力运动,不受力停止运动”的印象。
?
学生活动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车进站”“自由摆动的秋千”,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止运动呢?请同学们说出你的观点并从生活中找到其他实例来支持这个观点。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并声情并茂进行讲述。学生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 、 新课教学
(一)背景介绍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
1.请同学们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师简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强调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演示实验
1、假设与猜想:
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说说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猜想依据。让他们明白猜想不是臆想,不是胡乱瞎想。)
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器材:纸面,毛巾,纸面
2、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7的相关内容?
①课本中所述的实验方案体现了什么方法?是如何体现的?
②我们的观察要点是什么?
③除了课本中的方法,你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将这些因素中相类似的因素合并,把问题简化,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过程,
?学生小组讨论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则对其方案进行“挑刺”,使方案更加完善合理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各小组进行实验,并要求认真细致的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课件展示数据记录表格。
滑行
表面
材料
阻力
大小
滑行
距离
速度变
化快慢
1
毛巾
?
?
?
2
纸面
?
?
?
3
木板
?
?
?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数据的填写。
教师演示课本所示的实验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进一步展示实验表格,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相关内容。
滑行
表面
材料
阻力
大小
滑行
距离
速度变
化快慢
1
毛巾



2
粗布条
较大
较远
较慢
3
木板



4
理想平面
?
?
?
4、评估与交流:
你在完成上述表格时用到了什么方法?并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应用的。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不必局限于老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教师演示过程中有意忽略控制变量法即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滑,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教师课件展示数据记录表格,并引导分析观察已填数据,明确所选材料的特性,完成表格内容,为进一步得出结论打下基础。)
5、得出结论
(1)请大家继续用上述方法得出结论。
(2)归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P19 第1题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同学们从以下方面进行表述。
在物理知识方面你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疑惑?
【巩固认知】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课件展示习题
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物体立即停下来 
B.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
C.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改变运动方向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3.请同学们结合力的作用效果谈谈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4.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如下两个方面: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请同学们应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支持这两个观点。
【板书设计】?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惯性的概念
(2)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影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中发展,观察,分析,归纳,论证和表述信息的能力,推断结果的能力。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2、4
难点:1、3
【教具】:惯性小球、象棋、米尺、矿泉水1瓶、布、鸡蛋、水、杯子、小车、木块、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描述公交车上启动时,男女生相撞,男生说:“这是惯性”。女生说:“一贯的习性”。然后刹车时,又相撞。男生说:“这还是惯性。”笑话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惯性的概念
(1)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实验.
[想想做做]
1.将一条小纸条放在水平的课桌上,纸条一端悬在桌边.将钢笔(或脱下笔帽)直立在纸条另一端,从桌边的一端迅速抽出纸条,钢笔会怎样?(部分同学按书P36图11.5-4,击打棋子)
标准回答:橡皮抛出去,还会落回手中,抽出纸条(击打最下面一个棋子),钢笔还会停在原来的地方(上面棋子会落到原来的地方).
[师]打飞了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没有一起运动而是落下来?同学们能说说原因吗?
标准回答:由于惯性.
教师活动1:
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告诉学生: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原来什么状态它就是什么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二)惯性的大小
[师]惯性是否有大小呢?我们请两位同学来做个实验
[实验]一个m最大和一个m最小的两位同学相互碰撞,看其运动状态的改变。
[分析]明显m大的保持以前的运动状态,而m小的运动状态改变了,m小的容易倒,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由此我们看出惯性反应了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m大的惯性大,运动状态就难改变;m小的惯性小,运动状态就很容易改变。
[延伸]在生活中,不允许汽车超载,就是为了防止m大惯性大,汽车不能够马上刹车而造成车祸。
[探讨]惯性的大小是否与速度有关?
可举足球场上踢足球时,m小的速度改变起来容易,而m大的速度改变起来不容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惯性的大小是由m 大小决定的。与速度无关。
(三)惯性现象的解释——用小实验来说明大问题
[演示]
①惯性小球实验老师并解释
②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下来时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如下图.
[师]为什么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而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向前倒?根据木块的运动能不能解释汽车在突然启动和急刹车时乘客表现出的状态?
[生]讨论并试着解释。老师可引导。
[师]木块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为木块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不一样.当小车突然启动时,木块下部随小车一起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于是木块向后倒,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而下部由于和小车间的摩擦使木块下部随小车静止,于是木块向前倒.
③[师]那你们能不能解释引入笑话的原因?
[生]汽车在突然启动和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后仰和前倾,其道理和木块的翻倒是完全一样的.
[做一做]师生共同完成
①打象棋实验
②拉布杯不倒实验
[比一比]分小组比赛,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生]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风扇开关关了,还继续的转动……
[生]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还有用手可以拍掉身上的灰尘.
[生]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总是会向前摔倒;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
(四)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惯性的利用:
拍打衣服可以去灰尘
使劲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
撞击可以使锤头、斧头紧套在把手上
摩托车飞跃断桥
宇航员走出飞船后,任能与飞船“并肩”前进,不会落在飞船后面。
惯性的防止:
[师]任何东西都是双刃箭,惯性有利也有蔽。从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可以利用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的方便,同时也有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因此,我们在利用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惯性对我们造成伤害.请同学们再来看汽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作用.
[生]汽车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讨论交流:为什么骑车的速度太快,容易发生事例?(减速、拐弯或刹车时,骑车的人由于惯性身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从而容易产生事故。
【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P19 2、4
【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巩固认知】
.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沿竖直方向下落 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 D.无法判断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
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到障碍物而突然
停止运动时,小车上的木块将( )
A.立即停下来 B. 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本题中“光滑”两字去掉,结果将怎样?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在地面上
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向前飞行
D.古代打战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
【板书设计】
§2.1惯性
一、惯性及理解
二、惯性与惯性定律
三、惯性现象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