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测评卷
1. 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扁(biǎn piān)鼻子大叔驾着一叶扁(biǎn piān)舟在湖上穿梭。
(2)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kǎi gài)地提供矿产资源。
(3)书上记载(zǎi zài)着从古至今人类所使用的载(zǎi zài)重工具的发展史。
(4)老人每天早上带上干粮扛上铁锹(qiū qiāo)进沟上山。
【答案】(1)biǎn piān
(2)kǎi
(3)zǎi zài
(4)qiāo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音。字音是小学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同学们要想做好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拼音知识过关。同学们平时要多听、多读、多写。拼音知识扎实了,同学们做此类题的正确率会很高。
另外,扁鼻子:指鼻梁稍凹、鼻孔扁平的鼻子。
扁舟:小船:一叶~。
记载:1.把事情写下来:据实~。回忆录~了当年的战斗历程。2.记载事情的文章:我读过一篇当时写下的~。
载重:(交通工具)负担重量:~量。~汽车。一节车皮~多少吨
2. 读句子,写词语。
在实验jī dì( ),我们mù dǔ( )了那些蓝色bāo guǒ( )里的垃圾变成可再利用资源的过程。地球是hé ǎi( )的母亲,她wú sī( )地向人类kāng kǎi( )地提供kuàng chǎn( )资源,如果我们不加节制地kāi cǎi( ),会造成资源的枯竭。
【答案】 ①. 基地 ②. 目睹 ③. 包裹 ④. 和蔼 ⑤. 无私 ⑥. 慷慨 ⑦. 矿产 ⑧. 开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基地、目睹、包裹、和蔼、无私、慷慨、矿产、开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嚷:①喊叫;②吵闹;③责备训斥。
1.别嚷了,人家都睡觉了。( )
2.这件事让妈妈知道了,又该嚷我了。( )
3.嚷也没用,还是另想别的办法吧!( )
贡:①古代臣民或属国把物品献给朝廷;②贡品;③封建时代选拔(人才),荐给朝廷。
4.大清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是在河南贡院举行的。( )
5.在古代,周边小国每年都要向大国进贡。( )
6.这就是十大贡酒中的“杏花村汾酒”。( )
【答案】 ①. ① ②. ③ ③. ② ④. ③ ⑤. ① ⑥. ②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字义的辨析,要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作答。判断选择正确字义的方法:
①充分了解题目中列举的字的几个字义。
②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可以先选定没有歧义的答案,对有歧义的答案可选用排除法。
③将选择的字义带入句子中去读,去思考,看语义是否通顺,表达得是否准确。
④做这类的题目关键在于有信心,愿意去想,有自信,千万不能马虎应付。
根据上述方法,结合句意及语境选择作答即可。
1.“嚷”在句子中指喊叫,这句话意思是让叫的人别叫了,别打扰大家睡觉。
2.“嚷”在句子中指责备训斥,这句话意思是如果妈妈知道我做的这件事,又要训斥我了。
3.“嚷”在句子中指吵闹,这句话意思是吵闹没用,应该另想别的办法解决问题。
4.“贡”在句子中指封建时代选拔(人才),荐给朝廷。
5.“贡”在句子中指古代臣民或属国把物品献给朝廷,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时,周边小国每年都要把物品献给大国。
6.“贡”在句子中指贡品,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作为十大供品用酒的“杏花村汾酒”。
4. 选词填空。
希望 指望 愿望
1.想到月球去居住,( )是好的,但不可能。
2.我们( )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
3.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 )了。
后果 结果 成果
4.不听劝告,( )自负。
5.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 )的。
6.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
【答案】 ①. 愿望 ②. 希望 ③. 指望 ④. 后果 ⑤. 结果 ⑥. 成果
【解析】
【分析】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希望:一指美好的愿望或理想,二指愿望或理想所寄托的对象,三指欲望,四指盼着出现某种情况或达到某种目的,五指揣测别人的意图而加以迎合,六指仰望、瞻望。
指望:1.一心期待;盼望。2.所指望的;盼头。
愿望:由愿而望,愿由原、心组成,意思是原心的期望。这里的原是指原来,心是指心灵。每个人都应该是有愿望的,而愿望多是儿时原有的纯净心灵对未来的期望。
后果:一般指有害的或不幸的结果,或者做某件事的后效。语出《南齐书·高逸传论》:“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
结果:本指植物长出果实(开花结果);现常用义为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阶段终了时的状态;较罕见的意思还有杀死(黑话)。
成果:学习、工作、劳动、斗争等方面的收获。
1.结合“想到月球去居住”来看应选择愿望。
2.结合“环境的保护”来看应选择希望。
3.结合“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来看应选择指望。
4.结合语境以及“不听劝告”应选择后果。
5.结合“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来看应选择结果。
6.结合“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来看应选择成果。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制造了这块绿洲。
B.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C.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词语运用错误。“制造”的意思是把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制作,或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用来形容老头开创绿洲不恰当,可改为:开创。
6. 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
3.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
【答案】 ①. 打比方 ②. 列数字 ③. 打比方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说明方法。
1.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40万亿”“二个”是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把“它”比作垂危的人,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 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
2.麦籽儿种到土地里,就要发芽。(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
3.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弟弟放学一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 ②. 麦籽儿躺到土地里,迫不及待地要发芽。 ③.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解析】
【分析】
【详解】1.考查学生的造句能力。
结合题干来看“一……就……”属于条件关系,所以造句也要满足条件关系,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2.考查对拟人修辞的运用。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3.考查对比喻修辞的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语言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8. 文学常识填空。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以神奇的想象追溯黄河之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的是江南一带_______季的景色,这些景色有______________。
3.《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__________。
【答案】 ①. 唐 ②. 刘禹锡 ③.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④. 唐 ⑤. 杜牧 ⑥. 春 ⑦. 黄莺、柳树、红花、城郭、酒楼、寺庙 ⑧. 宋 ⑨. 王安石 ⑩. 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 . 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古诗的相关文学常识,注意平时对相关内容的识记和积累。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全诗内容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全诗内容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全书内容是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9. 语文实践
我来表达看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环境恶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你怎么看待两者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到后来环境的恶化会让我们得不偿失。所以,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本题要将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写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环境恶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本身就是发展经济,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绿水青山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本身具备经济效益,可以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提升入民幸福感。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 (节选)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0. 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1. “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本来”强调了_______________,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_____。
12. 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不但 还
11. ①. 重新生长 ②.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 ,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 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 ③. 科学性 ④. 严谨性
12. 体会到人类不珍惜地球资源,不注意保护地球,会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
13. 如果人类不珍惜地球资源,不注意保护地球,会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我们要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辨析。
“不能再生”与“生态灾难”之间是递进的关系,可知填入的关联词是“不但……还……”。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或作用、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说明语言的特点。
第一空“再生”是生物体的整体或器官受外力作用发生创伤而部分丢失, 在剩余部分的基础上又生长出与丢失部分在形态与功能上相同的结构, 这一修复过程称为再生。因此再生也就是重新生长。第二空联系上下文,先找到“不能再生”的词语,前后找答案。第三空“本来”突出了与前面“可不断再生”相反的一面,也就是不可再生。第四空说明语言的特点具有准确性、严谨性、逻辑性、科学性。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随意毁坏”“不顾后果”可以看出人类对地球破坏以及对地球资源的不珍惜,从而产生的“生态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生存。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可以从保护地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入手谈感想。这是一个开放性题型,言之有理即可。
课外阅读练习。
田野里的哭声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眼朦胧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询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当想象把我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蔽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破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树丛枝叶间,一阵微风徐徐而来,它像一个贫苦无助的孤儿在长吁短叹。我问道:“习习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 ”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着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 ”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由的,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会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于是我问道:“甘美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 ”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里,人们却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成污泥浊水。我怎能不号哭 ”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呀!你们在为谁号丧唱挽歌 ”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类将带着一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相互诀别,因为大家都不如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到哪里。我们怎么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建的东西呢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 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__________
15. “微风”“ 花儿”“ 小溪”“ 鸟儿”悲伤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大自然创建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通过与“微风”“ 花儿”“ 小溪”“ 鸟儿”"的交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①. 拟人 ②. 无比悲愤的心情
15. (1)微风被人类的有毒气息污染;(2)花儿被人类摧残、抛弃;(3)溪水被人类鄙视、污染;(4)鸟儿被人类扼杀、毁灭。
16. 指大自然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
17.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借大自然的倾述,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深层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悲痛以及想要保护环境的迫切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5题详解】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微风”“ 花儿”“ 小溪”“ 鸟儿”悲伤痛苦的原因有:(1)微风被人类的有毒气息污染;(2)花儿被人类摧残、抛弃;(3)溪水被人类鄙视、污染;(4)鸟儿被人类扼杀、毁灭。
【16题详解】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大自然创建的东西”指的是:大自然纯洁的美、和谐的美、真实的美。
【17题详解】
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与“微风”“ 花儿”“ 小溪”“ 鸟儿”"的交谈,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深层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悲痛以及想要保护环境的迫切心情。
18. 表达与交流。
读书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电子产品的入侵,让更多的同学迷恋上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请你写一篇关于读书的倡议书,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手机时间,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看书。
要求:题目自拟,情感真实,不少于450字。
【答案】例文:
关于读书的倡议书
同学们:
大家好!
书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带给我们宽广博大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眼光,见微知着的智慧。读书能帮助我们体味人生,感悟生命;读书能推动我们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读书能促进我们增智增慧,成长成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亲近图书,以读书求新知,以读书求进步,以读书求发展。
无论是古还是今,历史上都有许多爱读书的人,而他们也正是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之快、存量之大,可以用“光的速度,海的容量”来形容。因此,谁掌握更先进、更丰富的知识,谁就会抢得发展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我们只有不断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行动起来,走进书店,挑选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走进阅览室,阅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籍;登录读书网站,畅游知识的海洋。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与志向,选择所喜欢的书籍,每天读一小时,每月读一本,持之以恒,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吧!与家人、朋友、老师共读书。让我们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多要求父母带你去书店、图书馆,每天和同学共享阅读的好时光。让我们积极向家人、朋友、老师推荐和互赠好书,一起品评好书,让醉人的书香飘满长中校园,让我们在读书中分享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享受。
读书吧!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活读书。让我们在读书学习中吸纳先进的现代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在读书学习中了解并弘扬中华的美德;在读书学习中不断实践与创新;让浓浓的学习氛围包围着我们促使我们掌握知识。
全体同学,让我们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吧,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新的风尚。让我们把读书活动作为一次新的耕耘与播种,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让我们为建设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李明
2021年5月15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要求写一篇关于读书的倡议书,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手机时间,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看书。题目自拟。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关于读书的倡议书 ”。
(2)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倡议书倡议书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待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这些因素交待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本文可将读书的好处具体的写出来。
(4)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本文要将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手机时间,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看书的建议写出来。
(5)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