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卷
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兴奋(xīng xìng) 土炕(kàng hāng) 曲折(qǔ qū) 肆虐(niè nüè )
坠落(duò zhuì) 盘踞(jù jū) 菜畦(xí qí ) 记载(zǎi zài )
【答案】xīng kàng qū nüè
zhuì jù qí zǎi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辨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
兴奋(xīng):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如神经冲动的发放、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甚至动物的狂叫等。振奋;激动。
肆虐( nüè ):[释义] (人)任意残杀或迫害;(物)大肆侵扰或破坏。
菜畦( qí ):意思指菜地。
2. 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yá huáng yīng yáo lán hé i kāng k i
( ) ( ) ( ) ( ) ( )
gòng xiàn zī yuán jī dì mù d jīng yíng
( ) ( ) ( ) ( ) ( )
【答案】 ①. 天涯 ②. 黄莺 ③. 摇篮 ④. 和蔼 ⑤. 慷慨 ⑥. 贡献 ⑦. 资源 ⑧. 基地 ⑨. 目睹 ⑩. 晶莹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黄莺”“篮”“蔼”“慷慨”“献”“基”“睹”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基”字的意思有:A.建筑物的根脚; B.根本的,起始的;C.根据。
1.他的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
2.基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的题答得不错。( )
3.领导干部视察工作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 )
4.健康的身体是实现目标的基石。( )
【答案】 ①. B ②. C ③. A ④. 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多义字。
1.由句子“他的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可知,“基本”是根本的,起始的。
2.由句子“基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的题答得不错。”“基于”是根据的意思。
3.由句子“领导干部视察工作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基层”是建筑物的根脚。
4.由句子“健康的身体是实现目标的基石。”“基石”是指建筑物的根脚。
4. 选词填空。
剧烈 激烈 热烈
1.他的讲话刚刚结束,会场上立即爆发出( )的掌声。
2.那摞碗又( )地晃动起来。
3.他好像在和什么人( )地争吵。
幻想 理想 梦想
4.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最( )的居住房屋。
5.有些人总想不劳而获,这简直是( )。
6.卖火柴的小女孩( )着跟着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答案】 ①. 热烈 ②. 剧烈 ③. 激烈 ④. 理想 ⑤. 幻想 ⑥. 梦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选词填空。解答本题可结合词语的意思及语境来完成。
剧烈的意思是猛烈。
激烈指的是(动作、言论)剧烈;(性情、情怀)激奋,刚烈。
热烈意思是情绪高昂,兴奋激动。
根据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可知,第一小题选择词语热烈;第二小题选择词语剧烈;第三小题选择词语激烈。
幻想的意思是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无根据的看法或信念。
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梦想的意思幻想,妄想;渴望;梦想的事情。
根据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可知,第四小题选择词语理想;第五小题选择词语幻想;第六小题选择词语梦想。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们在天际 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 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 ,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A. 旅游 晶亮 交错
B. 旅游 晶莹 交换
C. 遨游 晶莹 交错
D. 遨游 晶亮 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选词填空。
旅游:旅行游览。遨游:漫游;游历。“旅游”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而“遨游”强调的是由于空间非常辽阔,行动更自由,不强调具体地点或者目的地。“天际”无边无际,适用“遨游”。
晶亮:有晶莹的意思,但更强调“亮”。晶莹: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地球是一个球体,更适合用晶莹。
交错:交叉,错杂。强调一种状态。交换:彼此互换。强调的是动作。这句话在描述地球表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时,强调的是状态、样子,应该用“交错”。
6. 把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一排。
( )我顺着霞光往南望去,看傲然挺立的高山的山壁上,也酒上了一层霞光。
( )当我再次抬起头仰望天空时,竟然有几颗忽隐忽现的小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了。
( )我向西边望去,只见天边有一片红霞。霞光照在山顶上,树染红了,望雨亭也染红了。
( )我望着那如绸的霞,听着大院里的树叶“沙沙”的响声,已如醉如痴。
( )我坐在阳台上看书。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公公已悄悄地躲在山后了。
【答案】 ①. 3 ②. 5 ③. 2 ④. 4 ⑤. 1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的第三句为句子的开头,主要是红霞出来的情景,然后是太阳落下的情景,接着是星星出来了,最后是整个天空和山上都被红霞晕染了。
7. 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难道不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老人依靠一双手创造了林海奇迹,真让人佩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小草眷恋着阳光;就像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
【答案】 ①.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②. 老人依靠一双手创造了林海奇迹,让人不得不佩服。 ③. 鸟儿眷恋着树林 ④. 鱼儿眷恋着海洋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本题考查句型转换。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真、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常涉及到关联词语运用,联系具体语境对句子进行补充。
如: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小草眷恋着阳光;就像树木眷恋着土地;就像鱼儿眷恋着海洋。
8.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三黑和土地》一文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________的喜悦之情,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性。
(3)《青山不老》一文赞扬了老人__________的高尚情怀。
(4)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5)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
【答案】 ①. 耕地 ②. 农民热爱土地、向往未来美好生活 ③.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④. 植树造林,造福后代 ⑤. 千里莺啼绿映红 ⑥. 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黑和土地》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诗人把这一主题思想通过三黑在翻粑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耕地的喜悦之情,抒发了农民热爱土地、向往未来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2)《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3)《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4)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出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全诗为: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9. 口语交际。
春节到底该不该燃放烟花爆竹?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你是负责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你会怎么说
普通市民:春节放鞭炮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不放鞭炮没有年味儿。
环卫工人:燃放鞭炮,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还污染了空气。
消防队员:烟花爆竹在制造、装卸、运输、存放、燃放过程中都可能引起爆炸事故和火灾,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该严禁燃放鞭炮。
鞭炮厂工人:不让放鞭炮,我们不就失业了吗?
政府工作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们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也作了充分的研究,最终的决定是:春节期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一方面是为咱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响应环保的号召。旧习俗未必都是好的,我们提倡“新春节,新年味儿”,鼓励用更加健康、安全的节俗代替旧俗。鞭炮厂的工人们也不必为工作担忧,我们会组织新技术培训,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仔细分析题干,我们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理由要充分,针对不同岗位的劳动人民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回答。
如:我们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也作了充分的研究,最终的决定是:春节期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一方面如果允许燃放有可能发生火灾,会造成对人员财产伤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会耗费很高的财力,造成没有效益的浪费。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是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不容轻视。我们提倡“新春节,新年味儿”,鼓励用更加健康、安全的节俗代替旧俗。鞭炮厂的工人们也不必为工作担忧,我们会组织新技术培训,保证每个人都有饭吃。
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0. 文中第③④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写得准确严谨体现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章最后,作者说:“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作者的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主要写不论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人们肆意滥用或者毁坏,不仅会加速资源枯竭而且还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11. “约”字体现了语言文字的严谨性。
12. 从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个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并以此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13.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拥有脉搏。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段落的概括能力。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一些再生资源如果人们随意破坏或滥用,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总结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就是不论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人们肆意滥用或者毁坏,不仅会加速资源枯竭而且还会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句子“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中的“约”字表示概数,表估计,用在这里表示地球的半径在6400千米左右,没有约字就是地球的半径是6400千米,“约”字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作者逻辑清晰,短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标语,主题明确,符合标语格式,简洁易记即可。
阅读理解
地球在呻吟
忧天,人类才可自救。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一行白鹭上青天。”那四种颜色——( )、( )白、青,为什么那样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天”是“原天”,清澈、透明得近乎庄子笔下的“无”——无尘、无垢、无形、无秽。
今天,全世界每年有56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烟尘,留在太空中。老实说,我们不仅失去了“原天”本身,此外还失去了原云、原霞、原雨、原雪、原气……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同和视野中,已无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积,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假如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于流星撞击地球产生的有毒烟尘,那么今天呢?
今天,地球上每天约有400万人患上各种环境病。和“龙”比肩的物种——“虎”,9个亚种已灭绝4个;仅仅50年,亚洲虎的总量就由6万多只锐减为2千余只,中国境内的虎则由2万多只骤减为几百只。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在呼喊:“我好痛……
14. 请在第3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诗句,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5. 第2自然段中的“原稿”比喻____________。这段话中最能形象体现“污染”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现代文明”的双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7自然段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的说明方法,旨在说明___________。
17. 题目“地球在呻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为了不让地球母亲再次发出呻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两个黄鹂鸣翠柳 ( 黄 )、(翠)
15. ①. 没被污染的天空 ②. 浑浊而模糊 ③. 表示讽刺否定
16. ①. 举例子 ②. 作比较 ③. 列数字 ④. 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性
17. 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号召我们要保护环境。
18. 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用水,注意水资源循环使用;注意低碳环保,少开私家车,提倡绿色出行。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填上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第一个填空:通过文章内容“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需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可知这里的“原稿”比喻成没被污染的天空。
第二个填空:要了解“污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1.沾染上有害物质。2.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所以这里最能形象体现“污染”的意思的词语浑浊而模糊。
第三个填空:表示对引号作用的掌握。1. 表示引用。2. 表示特定称谓。3. 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这里“现代文明”让天空浑浊而模糊,突出的是现代文明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这里引用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否定。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注意了解说明放的概念和作用。
举例子: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列数字: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这里“呻吟”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地球,给地球赋予了人的情感,这里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而“呻吟”的意思是: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所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号召我们要保护环境。
【18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保护环境进行叙述即可。
19. 习作。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一项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活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运动越来越少,因此,我校决定开展“阳光运动一小时”的活动。请你就这个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加入“阳光运动一小时”的活动中来。
【答案】范文:
“阳光运动一小时”倡议书
同学们:
大家好!此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生每天都要进行长跑运动,锻炼大家的耐力、体力及身体素质,使大家能够更加健康地学习,生活。
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数据监测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视力、肥胖相关数据却在不断上升。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科学家,有的想当医生、军人、老师……而实现这些理想前提,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提倡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本人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意识,自觉向周围人传播健康理念,让“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一运动理念成为你及你周围人的人生信条。
二、认真上好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技能与方法,掌握两项以上能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三、自觉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每天学习之余,走出寝室,走到操场上,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室外活动,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让体育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四、为了落实好“每日锻炼一小时”,各年级分配每天的运动项目,例如星期一:一年级快步走、二年级爬楼梯、三年级跳绳、四年级体操运动、五年级球类运动、六年级跑步,然后每天轮换一遍运动项目,也可以增设其他有益身心锻炼的项目。
五、在节假日中,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小伙伴们一起积极进行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跑步等体育活动,丰富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六、每月每年级评选一个“阳光运动优秀团体”的班级,每班级评选一名“阳光运动之星”个人,以鼓励大家继续坚持。
练强健体魄,养浩然正气!
走进操场,沐浴阳光,融入自然,享受生活!
梦想与阳光齐飞,健康与体育同行!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持之以恒地践行“阳光体育运动”吧!
××小学学生 小阳
2020年6月9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写一份倡议书,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所以有类似书信的格式,要注意格式规范。
第一行居中位置,可以写明是什么活动的倡议书。
第二行靠左顶格,依据倡议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例如本题的号召对象是同学们,可以直接称呼“同学们:”,注意后面跟冒号。
第三行开始写倡议书的倡议内容。首先交代清楚倡议的背景原因,为什么要提出倡议,例如本题,为什么要号召同学们加入“阳光运动一小时”活动,为什么要号召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
然后,分点说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内容要符合倡议对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做到的举措,分点要有条理,相同的内容和要求避免重复罗列。
例如本题,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户外活动中,如何践行“阳光运动一小时”,分点提出你的建议。
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落款: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在下面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