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能力提升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能力提升卷(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8:5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能力提升卷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画“√”
蜀国(s sh ) 荒谬(miù niù) 入场券( juàn quàn)
恬静( tián shè) 驰骋( chěng chěn) 戛然而止(gá jiá)
【答案】sh √ miù√ quàn√
tián√ chěng√ jiá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蜀国shǔ guó。
荒谬huāng miù。
入场券rù chǎng quàn。
恬静tián jìng。
驰骋chí chěng。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2. 多音字组词。
应 yīng( ) yìng( )
强 qiáng( ) qiǎng( )
奔 bēn( ) bèn( )
缝 féng( ) fèng( )
【答案】 ①. 应该 ②. 答应 ③. 强大 ④. 勉强 ⑤. 奔跑 ⑥. 投奔 ⑦. 缝衣 ⑧. 缝隙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多音字组词。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应:yī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yìng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
强:qiáng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qiǎng硬要,迫使,尽力:强使。
奔:bēn急走,跑:奔跑。奔驰;bèn直往,趋向:投奔。
缝:féng用针线连缀:缝纫。缝缀;fèng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缝子。
3.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恬静 安静 幽静
1.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2.顽皮的小弟弟终于( )下来。
3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
陶醉 沉醉
4.我( )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5.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 )了。
【答案】 ①. 幽静 ②. 安静 ③. 恬静 ④. 沉醉 ⑤. 陶醉
【解析】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恬静:恬适安静。
安静:没有声音。
幽静:清幽寂静。
陶醉:忘我地沉浸于某种情境中。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4. 下面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作品虽然动听,可惜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B. 来此旅游的人们,面对着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为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所惊叹呢!
C. 先生之文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
D. 这篇散文如行云流水,写得很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错误的更正如下:
B来此旅游的人们,面对着太湖的水色山光,又焉能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惊叹呢!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
②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③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④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⑤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⑥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③②⑥①④⑤ B. ③①④⑥②⑤ C. ⑥⑤③①②④ D. ⑥②③①⑤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句子中陈述对象是“语言”。可以确定③是总领句,①写使用语言的要求,④“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与①句中“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意思一致。⑥句又对“修辞”进行解说,属于解说句,②⑤句又承接“语法”解释。故答案为B。
6. 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看到了大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妙的琴声被兄妹俩陶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②. 他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③. 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④. 如果没有这一“舔”,那么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⑤. 美妙的琴声把兄妹俩陶醉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练习。(1)本题考查的是陈述句改转述句。陈述句改转述句可以利用口诀:一找人称;二去冒、引改为逗;三看句前谁对谁;四改人称你我他;五改之后读又读。“我”是提示语中第一人,“我”改“他”;“这”改成“那”。(2)本题考查的是扩写句子。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3)本题考查的是缩写句子。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去掉 “微波粼粼的、霎时间” 限定和修饰成分,保留下来的主要成分就是海面上洒满了银光。(4)本题考查的是合并句子。“没有这一‘舔’”是假设,“那饭碗也完全不必拿上舞台”是假设的结果,用关联词“如果……就……”(5)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语序不当,“兄妹俩”是受事,“美妙的琴声”是施事,把“被”改“把”。
7. 按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 ,人间能得几回闻。
(2)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3)描写音乐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曲》也叫__________。贝多芬是____(国家)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此曲只应天上有 ②. 小弦切切如私语 ③. 嘈嘈切切错杂弹 ④. 高山流水 ⑤. 天籁之音 ⑥. 余音绕梁 ⑦. 《月光奏鸣曲》 ⑧. 德国 ⑨. 《命运》 ⑩. 《田园》 . 《合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熟悉能力以及课文知识积累能力。首先要对课文有一定的熟悉能力,然后根据所学的内容,填写正确的内容。
(1)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两句诗的诗意为: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2)这四句诗出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四句诗的诗意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3)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天籁与地籁、人籁相比较, 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4)《月光曲》也叫《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广为流传的交响乐有:《命运》、《田园》、《合唱》。
8. 口语交际。
小亮最近准备学习楷书书法,他想请朋友们为他推荐一个名家的书法作品,可以用来学习和临摹。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为他推荐哪位名家的作品呢?你推荐的理由是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柳公权的《金刚经》。《金刚经》是柳公权早期的小楷作品,字虽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看上去挺拔坚韧。从整体上观察也很有变化,刚劲中透出一种清灵通秀之气,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是学习的好范本。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首先要选择一位名家的作品,再说出这个名家作品的优点。答案不唯一,注意用于礼貌。例如:柳公权的《金刚经》。《金刚经》是柳公权早期的小楷作品,字虽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看上去挺拔坚韧。从整体上观察也很有变化,刚劲中透出一种清灵通秀之气,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是学习的好范本。
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月亮正从( )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的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
9.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0. 语段中黑体字的句子中,( )一词写出了波光的形态;( )一词写出了波光变化的速度快。在这一画面中,贝多芬所弹的音乐曲调应该是( )。
11. 如果贝多芬的音乐旋律是高昂激越的话,你听到了并想像开去,大海会有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水天相接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恬静的脸上 波涛汹涌的大海
10. ①. 微波粼粼 ②. 霎时间 ③. 舒缓平和
11. 突然,海面上,大风与巨浪牵着手向海岸飞奔而来,月光下的浪花像一盏盏亮晶晶的小灯,一个一个地朝着岸边涌过来。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本题考查的是课文《月光曲》,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默写即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写出了波光的形态的词语是微波粼粼,写出了波光变化的速度快的词语是霎时间。根据文段中的描写,可以得出这个曲调应该是舒缓平和的。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开放性题目,结合文段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文段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描写,写出大海的画面。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未泯灭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琴弓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2. 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恩重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为什么多年之后,阿炳能从泉声里听出这么丰富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读第五自然段,按已经划分好的层次,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填写。
第一层:阿炳拿起二胡,通过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倾吐给茫茫月夜。
第二层:起初,琴声____________,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随着旋律的______________,乐曲进入了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
第四层:乐曲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阿炳用琴声告诉人们,他爱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
【答案】12. 二泉映月
13. ①. 形容恩情像山一样重。 ②.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14. 因为这些年阿炳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他经历了命运的改变,经历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但他依然热爱着音乐,所以他听着泉声领悟到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
15. ①. 琴声 ②. 积淀已久的情怀 ③. 委婉连绵 ④. 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⑤. 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⑥. 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⑦. 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⑧. 高潮 ⑨. 对命运的抗争 ⑩.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 舒缓 . 起伏 . 恬静 . 激荡 . 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 那美丽富饶的家乡 . 那惠山的清泉 . 照耀清泉的月光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给文章拟标题。
给文章拟标题,可通过线索、事件等来拟题。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写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过程,故可用《二泉映月》来作文章标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解释成语。
恩重如山,意思是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结合“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理解即可。
势不可当,意思指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结合“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理解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由“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并未泯灭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可知概括出答案。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题可从第5段提取关键词语进行回答。
第一层:由“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可知答案;
第二层:由“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这些语句可找出横线上的答案。
第三层:由“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这些语句可找出横线上的答案。
第四层:由“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这些语句可找出横线上的答案。
16. 习作
题目:学_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选取具体事例把“学”的过程写出来,重点部分写详细些。
【答案】范文:
学骑自行车
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爸爸推着自行车,准备教我骑自行车。
在楼下的一片空地上,爸爸指了指自行车,对我说:“这就是给你买的新自行车,接下来我就教你怎么骑。”我心里想:不就是骑自行车吗?肯定很简单,我一定能学会。爸爸开始教我了,他首先扶着车,让我骑上去。我跨上了自行车,但一上去,自行车就像老态龙钟的老婆婆一样剧烈地颤动着。我顿时紧张起来,心里还不停地在想:怎么会这样,这是怎么回事?幸好爸爸及时扶住了自行车。我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我一上自行车,它就一直动个不停呢?”爸爸回答道:“自行车只有两个轮胎,你停下来的时候要双脚踏地,不然自行车会东倒西歪、不平稳的。你现在才刚踏上自行车,还没学会如何保持身体的平稳。接下来我教的内容十分重要。”
接着,爸爸让我踩上踏板,我刚踩上踏板,自行车又颤动起来。发现了这个情况,爸爸用充满力量的声音对我说:“踩动踏板,注意要双手握住自行车的两端!速度要保持均匀!”我听了爸爸的话,心里立刻有了一股勇气。我双手握住了自行车的把手,同时脚也踩动起来。成功了!我心里正想着,这时正好到了一个拐弯处,“哦,不!”快到花坛边,我差一点就撞到花坛了!还好,还好,爸爸在这危急时刻扶住了自行车,还好有惊无险!我吓得魂飞魄散!要掌握身体平衡和手脚并用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一连摔倒了几次,真想放弃,但是想到奶奶常常说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便又打起精神练习起来。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终于练得十分熟练了。我成功了!我在心里呼喊着,也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件小事,如果不认真、不努力去做,就会失败,态度决定你是否能获得成功,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辨析,首先补全标题,根据题目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即可。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过程:具体写出“学”的过程,加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从不会到学会的经过写完整。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