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测评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测评卷(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19: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基础测评卷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qí)。
B.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guǐ)也长。
C. 昨天是苞蕾(léi),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D. 这一路上,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高粱(lián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BD正确,C选项有误。“蕾”读音为“lěi”。
2. 看拼音,写词语
xiù tǒnɡ zhànɡ penɡ zuǐ chún bènɡ tiào
( ) ( ) ( ) ( )
jiào rǎnɡ tái xiǎn yàn yǔ wǎ lán
( ) ( ) ( ) ( )
【答案】 ①. 袖筒 ②. 帐篷 ③. 嘴唇 ④. 蹦跳 ⑤. 叫嚷 ⑥. 苔藓 ⑦. 谚语 ⑧. 瓦蓝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嘴、蹦、嚷”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丰满:充足。)
B.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希望:梦想。)
C.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明晃晃:光亮闪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丰满:充足;(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胖得匀称好看。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希望所寄托的对象。
A项,有误。结合题干来看指丰富、饱满。
B项,有误。结合题干来看“希望”依托于现实,“梦想”则是脑海中的想法。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表示颜色的“ABAB式”词语。
(1)天空中飘着( )的云。
(2)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 )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3)秋天来了,树上挂满了( )的柿子。
(4)( )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
【答案】 ①. 雪白雪白 ②. 湛蓝湛蓝 ③. 通红通红 ④. 火红火红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
(1)结合“云”可知应该是白色的,由此可知应填“雪白雪白”。
(2)结合“白天天上”可知应该是蓝色的,由此可知应填“湛蓝湛蓝”。
(3)结合“柿子”可知应该是红色的,由此可知应填“通红通红”或者“火红火红”。
(4)结合“太阳”可知应该是红色或者黄色的,由此可知应填“火红火红”或者“金黄金黄”。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B. 哥哥学习非常专心,外面的吵闹声那么大,他却充耳不闻。
C. 小站虽小,但设计精心,乘客们来到这里感觉如坐春风。
D. 爸爸整天处心积虑地制订计划,他每写上一条,我就像多缠上一道线的陀螺,被搞得晕头转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B项词语使用不正确。“充耳不闻”意思是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用来形容哥哥学习非常专心不恰当。
C项词语使用不正确。“如坐春风”意思是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用来形容乘客们在小站的感觉不恰当。
D项词语使用不正确。“处心积虑”意思是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多含贬义)。用来形容爸爸为“我”制订计划不恰当。
6.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写在句子后的横线上。
(1)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_____
(2)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_____
(3)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_____
【答案】 ①. 对比 ②. 引用 ③. 夸张
【解析】
【分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个句子强调了橘子酸的特点,所以是夸张句。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暗引两种。
(1)由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变化,可知这里是对比的修辞手法。
(2)引用谚语,可知这里是引用的修辞手法。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了热的程度。
7. 按要求完成习题。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你就向窗外看一眼。 ②. 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难道不高兴了吗? ③. 我的心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一样。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即:去掉反问句中的“怎么不……呢”,加上“应该”,把句末问号改为句号。示例:你就向窗外看一眼。
(2)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把“当然”改为“难道不”,句尾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
示例: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难道不高兴了吗?
(3)本题考查改成夸张句。“我很激动。”为陈述句,要求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述,可使用夸大事实的方法。示例:我激动得几乎跳上了天。
8.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答题。
“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这句话中“心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表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心的真实感受,突出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又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中的“又”写出了作者之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请找出前文的句子: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兴奋不已 ②. 兴奋、激动 ③. 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换伞》这篇短文主要讲的是早上我去买点心拿错了小姑娘伞的事。文中“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这句话中“心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可以用四字词语兴奋不已表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心的真实感受,突出了作者 兴奋、激动的心情。“又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中的“又”写出了作者之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请找出前文的句子: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9. 口语交际。
如果要以“都是淘气惹的祸”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捅马蜂窝被蜇得满脸包。②拿着肉逗小乌龟,被咬伤了手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选材。
作答时要认真审题,题中问如果要以“都是淘气惹的祸”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只要是因为淘气惹出的祸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如:追老公鸡被公鸡啄,抓小龙虾被小龙虾夹破了手指头,捅马蜂窝被蜇得满脸包等等。
阅读理解。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0. 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
11. 围绕“盼”,作者的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
( )→( )→( )
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描写,读来感觉与自己盼雨的心理不符,你觉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盼过什么?写一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突出了“我”对穿新雨衣的盼望之情。
11. ①. 着急 ②. 担心 ③. 希望
12. ①. 环境 ②. 不可以去掉,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雨后街道上的美丽,体现了“我”内心的喜悦,表达了“我”对明天穿新雨衣的憧憬。
13. 盼望过新年,每当过新年时总是在想今年的新衣服是不是还是红色的呢?好像换一个颜色的新衣服,明天过年时有多少压岁钱呢?希望可以多一点,这样就可以买好吃的啦!好开心呀!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要求找出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结合文章可知是: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突出了“我”对穿新雨衣的盼望、渴望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可知此时“我”是着急的,结合“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可知是:担心;结合“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可知是:希望。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通读句子可知,这里写出了雨后街道上的美丽,体现了“我”内心的喜悦,表达了“我”对明天穿新雨衣的憧憬和盼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拓展和语言表达。
结合题干要求,可知需要学生写出自己曾经盼过的东西,可以是一次旅游,也可以是某个物品,没有限制。同时要求把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注意结合“盼望”这个主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阅读与理解

夏天到了。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4. 作者为什么说“夏的色彩是金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试赏析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写夏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春色和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 )
A. 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B.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C. 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D.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E. 以上兼而有之
18. 古代的诗人也描写了很多关于乡村人们劳动繁忙的古诗,你还记得其中的哪一首?请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15. “扑打”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
16. 用“春色”和“秋色”来烘托夏天独有的“金黄”,从而写出了夏天色彩的特点。 17. E
18. 示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可知作者认为夏天是金黄色的原因。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第二段画线句描写的是夏季时麦浪翻动的景象,“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中“扑打”作为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而“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中的“涌”字可以看出麦浪翻滚时的动态,好似在随着波浪不断向前翻动,准确生动。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文章的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结合文章具体辨析。结合内容可知,把春日、秋日和夏日的对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表现出夏给人的苦涩之感,让它极少成为历代文人的描写对象;从“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中可知,把我和那些有闲情逸致的人的对比,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我对夏天独有的热爱。据此回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由“乡村人们劳动繁忙的古诗”可以联想到《乡村四月》。原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9. 写作
题目:那些温暖的时光
要求:回忆一下,你生活中有哪些温暖的时光?它们带给你哪些快乐的回忆?选择恰当的事例,围绕“温暖”来写,写出你内心的感触。
【答案】
那些温暖的时光
暮色四合,炊烟袅袅,我背着书包往家走着,不知从哪里传来如流水般动听的琴声,让人的心莫名沉静。这流淌着的琮琮琴音,启开我尘封的记忆,让我的思绪飘向远方,溯回到曾经那些温暖的时光中……
小时候,每年春节,我都会缠着外婆带我去赶庙会。庙会上人流涌动如潮,摩肩接踵,小小的我如一片浮萍,走得跌跌撞撞。外婆紧紧拉着我的手,用她不甚坚实的身躯,在人流里拨开一条小路,奈何人群推推搡搡,一下子把我推倒了,我便摔坐在地上,泪水已经涌到了眼角,外婆见状,蹲了下来,温柔地说:“不要哭,勇敢地站起来!”她向我伸出手,看着外婆鼓励的眼神,我生生地忍下眼泪,缓慢地翻着身子,吃力地爬起来,攥紧外婆的手。外婆把我拥进怀里,满意地笑了,那笑容溢满眉梢眼角,满满都是对我的赞赏。刚才的委屈顿时烟消云散,化作点点暖意流淌心间。就这样,外婆教会了我坚强,让我从此不惧风雨。
一年级时,每到周末,便要去外婆家。每一次我来,外婆就会为我熬一碗香喷喷的粥。刚踏进外婆家门,一阵阵香气便扑鼻而来,我飞奔到厨房,哦,原来外婆又在熬我爱喝的八宝粥啊!我急忙跑出去拿板凳,坐在一旁看外婆熬粥。外婆忙碌的身影令我至今难以忘怀:她在厨房的方寸之地里来回穿梭,时而弯腰炒菜,时而蹲下烧火,屡屡烟气在厨房中弥漫开来。只见外婆小心翼翼地往锅里倒着各种熬粥的食材,大滴大滴的汗水流了下来,逐渐湿透了她的衣裳,可外婆却像没看见似的,继续忙着,连汗都顾不上擦。许久,一碗热腾腾的八宝粥端到了我面前,外婆又将勺子递给了我,我却调皮地将它扔到一旁,娇气地看着外婆,可外婆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有往日的慈祥,而是瞪大眼睛,眼里射出警告的火花,低声喝道:“不行,你要学会独立!”我怯生生地看着外婆,乖乖地拿起勺子,认真而又吃力地吹着碗里的热气。终于,我独立喝完了一碗八宝粥,我仿佛看到外婆脸上划过一丝欣喜的微笑,眼里仿佛放射出兴奋的光芒。我开心地笑了。就这样,外婆教会了我独立,让我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月儿弯弯摇,摇到外婆桥。谁把小小天堂的幸福,未来从此不会怕辜负……”,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点点滴滴都洒满爱的光芒,那些简短而朴实的话,给我力量,给我温暖。感谢您,外婆,共同陪我度过了那些温暖的时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那些温暖的时光”为题写一篇习作,记叙生活中难忘的故事。回顾曾经的时光,想想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选择你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去写,无论写什么事,都要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中心,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写完后还要多读多修改。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