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芣苢》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9 23:4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名家点评
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导入
山野里沟埂渠洼上遍地生长的车前子,在上古农耕时代传给我们的画面里,是欢快舒畅的歌韵在它的小小的淡绿叶面上跳动的音符。不管《芣苢·周南》是农女劳作时自做的农事歌,还是婚嫁女在田间唱的祈子曲,那种人和自然的对唱,那种轻灵粗旷的音韵,在这样素净的诗里流淌。
作者简介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
题目解说
芣苢,车前草,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
题目解说
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展现了农人劳作忙碌而欢乐的场景
知识支架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诗经》内容上分“风、雅、颂”三部分,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
知识支架
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知识支架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 击鼓》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 硕鼠》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 关雎》
总结:《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知识支架
(2)上述特点在本诗中有没有体现?
明确:1.“风”——各地民谣,本诗有民谣的一些特征
2.形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形成回环往复、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
3.赋比兴手法的体现
写作背景
这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其他说法有所谓“伤夫有恶疾”说、“室家乐完聚”说、“喻求贤才”说、“祈子求福”说、“童儿斗草嬉戏”说、普通劳动歌谣说以及歌颂夏禹说等等。
朗读感悟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 苢
《诗经》
感悟音韵美
⑴采采:采而又采。芣苢(fúyǐ ):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且其穗状花序结籽特别多,可能与当时的多子信仰有关。⑵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⑶有:取得。 ⑷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⑸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⑹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⑺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诵读提示
这首诗每句都是四个字,称为四言诗;诗中重复的语句较多,出现叠词
四言诗经大多都可以用2/2的节奏来读,因其循环重复的特点,所以读起来有独特的音韵美。
整体感知
《诗经》全集三百余篇。唯《芣苢》最搏人喜爱,无论是从其简练的语言还是其独特的艺术手法,都堪称十五国风中的经典篇章。《芣苢》是一首描写妇女们采摘芣苢的劳动歌谣,全诗洋溢着欢愉之情。《芣苢》中采用叙述平凡的事物,以表达情感寄意的方式为主,通篇无一“乐”字,却无不让人感受到其中呼之欲出的愉悦气氛。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
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采起来。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
句意分析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
文本研读
1、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
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
文本研读
2.《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文本研读
3、扬之水说:“此篇(《芣苢》)作者不添一事,读者不添一言,斯得之矣”,是抉得此诗之神。每一章中更换的几个字,虽为趁韵,却非凑韵,倒是因此而使诗有了姿态,有了流动之感。请你分析这种论断的合理性。
所谓“作者不添一事”,其实就是说此篇的自然。也就是说,作者直接从客观世界中取材,不添加任何自己的个人素材进诗。使读者读来,自然而然,毫不感觉有任何添加成分。当然,如此简洁的诗歌,能够唤起我们的美感,绝不仅仅是因为“作者不添一事,读者不添一言”的纯粹客观世界的自然美。而是因为诗里面非常巧妙地隐含了创作者的“情”。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①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②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文本研读
4、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
③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
劳动之美
这首诗的细节描写从动词的精彩运用中能体现出来。对采摘的过程,分别采用了“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概括地描写了整个采摘过程,精练而不烦琐。
劳动之美
① 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
这六个动词,每一个都抓住了采摘过程中最精彩的环节,每一个动作就如同摄影里的特写,让人清晰难忘。劳动者从日常的劳动中发现美,并吟出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劳动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简单麻木的,而是充满乐趣的。
劳动之美
② 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
诗歌通过六个独立的动作合成一套完整的动作,看起来层层递进、有条不紊,非常流畅,如行云流水。当几个独立的动作聚在一起进行系统内部优化之后,采摘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用肢体表达艺术的活动,把日常的劳动升华成行为的艺术。先民对劳动的熟练程度,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美。原本生长于郊野的车前草,经过劳动者的几道工序就成了盘中餐或者是药,是对先民改造力的生动体现。
劳动之美
③ 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
采摘芣苢的人是当时的劳动者,即生活在下层的平民。周朝实行“井田制”,劳动人民生产所得的很大部分要上交给贵族阶层。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仅仅是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保证最基本的吃穿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是留给自己的粮食是有限的,人们也会采摘野菜来补充。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人们看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人们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样的劳动成果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人们唱的歌谣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
诗歌小结
《芣莒》是一首描写劳动的诗歌,从劳动开始到结束,一直没有交代劳动者、地点、环境,只是全程记录了采摘茉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采用反复和递进的修辞手法将气氛烘托到高潮,展现了人们采摘苯莒的欢快场面,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经》名句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