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 并序》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琵琶行 并序》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06:0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琵琶行
《阳春白雪》
《安史乱》
听下面两段音乐,同学们听后分别有什么感受?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活动一: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
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
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年号 贬官 闲职 第二年 状语后置
曲调 歌女 曾经 向
技艺高超的乐师 托付 商人 命人摆酒 畅快地 忧郁的样子
漂泊沦落 状语后置 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宁静安适的样子 这 这天晚上 于是创作 七言诗 共
字 命名
请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作者简介:
白居易
创作变化: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入仕--贬江州司马
后期 贬江州司马--死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壹 送客闻琵琶之声
贰 江心聆听琵琶曲
叁 歌女自叙身世苦
肆 同病相怜伤迁谪
伍 重温琵琶青衫湿
用七言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整首诗中,共有几次听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请找出相关诗句
一闻琵琶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再闻琵琶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闻琵琶
感我此言良久立
……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琵琶行》一经出世,流传久远。此句为唐宣宗悼念白居易之作。白居易死后,江州司马,琵琶女的故事仍旧感人至深、影响至远。请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抒情的?(注意情景关系和手法运用)


手法
一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秋瑟瑟”
“江浸月”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萧瑟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凄惨的感情基调
“惨将别”
写尽了诗人的离愁和沦落、贬谪之悲
互文见义
侧面描写:
烘托音乐的美
赏析
交融
“主人下马客在船”怎样理解?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主人和客人都下马,来到了船上。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近的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
动词
生动表现了诗人听到琵琶曲的欣喜和渴望再次听到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急切
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羞怯内敛的琵琶女的形象
再闻琵琶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形象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思考:
这几句写的是琵琶女在弹奏之前调弦定音的过程,并没有具体描写乐声,有人认为可以删去,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能删,琵琶女调弦定音便觉声中含情,随手续弹就好像已将无限心事灌注其中。
一系列动作神态描写,通过琵琶女的表情、姿态、指法,一来表现了她高超的弹奏技艺;二来也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和琵琶女悲惨身世做好铺垫
描摹音乐
比喻 特征 变化
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九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九个比喻句。九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描摹音乐
比喻 特征 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骤 急促――愉悦
小弦切切如私语 轻微委婉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畅 轻快――停顿
幽咽泉流冰下难 阻塞压抑 冰泉冷涩弦凝绝 清冷凝滞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起奔涌 爆发――高昂戛然而止
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亢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九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九个比喻句。九个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比喻通感
将圆润流畅的乐声比作婉转的鸟鸣;
将滞涩渐歇的乐声转化为泉水在冰下不能畅流的视觉形象。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比喻 叠词摹声
拟声词生动地描绘出大弦的沉重雄壮,小弦的曼妙柔和;将清脆圆润的抽象乐声形象化,具体化。
比喻
将突然的雄壮之音,又戛然而止的弹奏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荡气回肠
留白
小组合作,绘出音乐变化曲线图,并尝试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感受琵琶女情感的变化。
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
嘈嘈切切
名动京城
纸醉金迷
欢声笑语
凝绝不通
年老色衰
无人问津
委身商贾
只余悲伤
银瓶乍破
铁骑突出
商人重利
独守空船
满腔悲愤
四弦一声如裂帛
沦落天涯的无奈
抛弃人才的控诉
总结:
这一段既有急促又有低沉 既有婉转又有爆发,写出了音乐的高低起伏和轻重缓急,又通过叠词、比喻的艺术技巧让这些音乐的高低起伏产生栩栩如生画面,能跃然纸上,这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音乐是表达感情的,琵琶女看似在弹奏音乐,实际上是在倾诉人生。她在慨叹自身的凄凉!
三闻琵琶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思考:
诗人为何泪湿青衫?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而真实原因是他此前在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如《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 诗人有兼济天下之志而不为重用,又因“越职言事”而被贬,满腔怨愤无处倾诉,后遇琵琶女,有感而作此名篇佳作。
写作背景
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幽愁暗恨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泪湿青衫
诗人因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遭遇,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悲人更悲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更伤己!
两重感伤交融一体,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泪”:
对被抛弃、际遇凄惨的妇女的同情之泪;
对当时社会抛弃人才的控诉之泪。
泪湿青衫
司马青衫:司马:古代的官名。青衫:唐时官职卑微的官员所穿的服装,色黑。借指悲伤凄切的人。也指极度悲伤。出自《琵琶行》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此诗“以江月为文澜”,该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请你找出哪些句子写了江月之景?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简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达效果
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最佳表达形式。
阅读文段中描写琵琶乐声的句段,就其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写一段200字以上的赏析性文字。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