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使至塞上》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3 19: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使至塞上——王维 这是唐代名画《雪溪图》, 你是否能感受到画面中诗意的温情? 图下方一座木拱桥将观者引入白皑皑一片冰雪世界,树木凋零,人烟稀少,小溪的两岸有茅屋四五间,溪中有一叶篷船,有船夫撑篙而行。情景冷漠萧瑟。画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衬两岸之白雪,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这正是唐代山水画的一大典型特征。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全图采用俯视法,所画场景之透视异常精确,无论比例、角度,即使以焦点透视质之,皆中规矩。 王维 唐代诗人,字摩诘,能诗善画,精通音律。诗作亦多姿多彩。

素有“诗佛”之称。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 维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独特色,无论是政治诗还是边塞诗和山水诗,都达到较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惊人的才干!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解题使至塞上2.王维到山高路远的边塞。3.王维奉唐玄宗之命到山高路远的边塞去。1.这是一首边塞诗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属国:典属国,指作者的使者身份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长河:黄河。候骑(jì):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边塞风光荒凉的大漠壮美的落日 王维用其诗意的文字,描绘出了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 ,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达到了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 ——你能找出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千古佳句吗?品美景 —— 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吗?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 “诗中有画” ,你能以画家的眼光去欣赏诗句之美吗?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构图美近处烽烟大漠无边长河奔流远处夕阳——苍茫辽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线条美线条美——层次丰富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曲河直烟圆日色彩美黄沙碧水红日青烟——鲜明浑厚红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了。炼字精妙 给“孤烟”加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也没有风声,于是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并不是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落日”挂在地平线上,才更“圆”。圆圆的“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背后,这是多么静寂的世界!
——叶圣陶 炼字精妙长河落日圆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诗人此去边塞,看到如此奇特壮观的塞外风光,那么诗人当时的心境如何呢?赏大漠风光
品诗人情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归雁——时间——春天征蓬——诗人——漂泊这里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注: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诗人以“蓬”、“雁”自比 激愤和抑郁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背景链接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仰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诗中感情 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抒发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总结: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当堂吟诵《使至塞上》
2、将本诗与《鸟鸣涧》、《竹里馆》两诗在选材、意境、情怀方面作比较,体会田园诗与边塞诗的异同。练一练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诗的留白 诗贵含蓄,请注意诗中的省略,让我们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为我们留下的审美空白!
第二种模式: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一、二句中最传神的字有哪些?为什么? ??“断 ”、“开”:具体形象地把天门山的奇险、水势湍急而汹涌的壮阔之貌描绘出来了。“流”、“回”:写出了江水呼啸而过又回旋北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