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 等6个生字,会写“暮、吟、缘”等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景象。
4.体会古诗生动准确的表达,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习得连续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古诗生动准确的表达,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习得连续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生动准确的表达,感受诗人连续细致的观察,习得连续观察的方法。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跟着作家去观察
1.咦,作家的目光落在谁身上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课文吗?三年级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细致观察”。今天我们进入四年级第三单元的学习,咱们的观察学习要升级啦!这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咱们要开展“我的十天观察日志”展评会,评选“观察小达人”!
预习时,大家已经通读了这个单元的内容,你发现作家们都观察了哪些事物呢?
2.嗨,我想看看它
预习作业的第一关“我会选”---你选择观察什么事物呢?瞧,这就是同学们通过小程序传来的观察事物呢!
3.那我们应该要向作家学习怎样连续观察、怎样准确、生动地表达,让我们先走进《古诗三首》里的《暮江吟》和《题西林壁》。
二、跟着作家学观察
(一)哈,预习闯关我能行
1.第二关“我会读”。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第三关“我读懂了”。交流题目的意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来,跟着诗人赏美景
1.出示“观察小档案---跟着诗人学观察”。布置共学任务:认真读诗,借助注释理解意思,想一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情境。
古诗 诗人 观察的景物 景物的特点
《暮江吟》
《题西临壁》
2.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
(1)《暮江吟》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人的所见。重点探究:为什么出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景?将“铺”与“照、射、洒”进行对比,通过表演动作,感受诗人观察细致,用词准确,体会夕阳的柔美,夕阳照射江水的面积大而均匀,并指导朗读。
“露似珍珠月似弓”,引导学生感受比喻修辞手法的妙用,强调“可怜”一词理解,感受诗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指导学生带着想象,带着陶醉的感受朗读诗句。
(2)《题西林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图片,认识“岭”和“峰”,再通过摆弄手掌,让学生感受同一座山,从不同角度看,样貌是不一样的。
当年苏轼由黄州贬迁汝州,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十多天。一天中不同时间看到的景象也不同,不同自然现象下观察,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这个诗句还可以怎么填?
据说苏轼游庐山写了十多首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他感慨地说“不识庐山真面目”,你知道其原因吗?指导“缘”字的写法。
游山所见如此,一切世事皆如此:
(三)哇,我发现了观察小秘籍
1.观察的小秘籍就藏在这小锦囊了。你发现了哪些观察方法,结合诗句说一说。
2.拓展相关诗词,再次感受诗人细致连续的观察。
四、跟着诗人写观察记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抄写《题西林壁》
2.开启“十天观察日志”的观察记录之旅,边学课文边观察、边记录,期待大家的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