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学科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复备人 总课时数
课题 第六章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学会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2.学会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影响。 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重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难点 评价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东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归纳。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个性化备课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精彩导入 激活思维 二、自主学习 发现疑难 1.出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图”,“东北地区的范围及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①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 ②找出东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及邻国、临海、邻省(区)。 ③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 ④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出示“东北地形图”,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地形分布的特征。 出示“沿东经125°东北地区剖面图”和沿“北纬45°东北地区剖面图”,学生试着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指导学生读图绘出呈半环状的地表结构简图。 阅读“白山黑水”,进一步认识①东北地区河流流向与地形分布的关系;②东北平原与东北地区河流的关系;③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三、合作探究 魅力精讲 学生分组探究: (1)、比较中国、日本、蒙古三个国家海陆位置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海南岛的纬度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对人们生活学习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师讲:通过分析位置、地形特征,对当地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 四、课堂总结 体会收获 东北地区包括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形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的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 五、当堂达标 反馈补救 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对应目标1(1) ) 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C、西面与蒙古接壤 D、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重要 2.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是丘陵 B、地势特占是东高西低 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 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3.位于东北地区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 )(对应目标 1(2)) 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 4.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 )(对应目标3)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5.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 )(对应目标2(4) ) A、学生喜欢放长假 B、寒假时间长可以充分休息,利于健康 C、这里冬季寒冷漫长D、这里夏季降水较多 6.三江平原属于干湿地区的中( )(对应目标2(4)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8、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对应目标 2(2))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 级阶梯,主要地形类型有 和 。 (2)图中字母代表的东北平原三个组成部分是: A 、B 、C 。 (3)图中数字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①、 ②、 ③、 。 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分布 一、地理位置 1.范围 2.经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4.相邻国家和省区 二、地形特征 1.主要地形区 2.地形特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