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习作《_______即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并把题目补充完整。
2. 能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技巧和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细致观察发现景物的特点,能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的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教学难点】
能按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陶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它的动态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即景”的意思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习作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写了即景,通过批阅,老师发现同学们的习作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看屏幕。那怎样才能纠正这些问题写好即景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有所收获。
3.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词典,了解即景的意思,现在谁来说说即景是什么意思呢?对,就是当时眼前看到的景色。来之前看到的是不是即景?走之后看到的呢?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当时眼前看到的一段时间内的景物,就叫即景。
4.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刚才的理解,谁来说说这些景色中哪些不是即景,为什么?(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四季之美》、傍晚天空颜色的变化、小草从发芽到长大的过程、早晨日出的过程)
二、明确细做任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是什么是即景,审题错误的同学现在明白了吗?题目我们理解了,那要写好这篇习作,我们可以写哪些内容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习作要求第一二段,看看这篇习作对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1.谁来说说,这篇习作的内容要求是什么?
2.出示第二段(根据学生的回答,标出自然现象、自然景观、观察景物的变化、把题目补充完整)。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有很多,但是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重点观察和描写什么?除了文中提到的题目以外,如果我们要写下雨时的景色变化,那我们的题目就可以用......如果我们要写日出时的景色变化,那我们的题目就可以用......如果我们要写荷花湾的景色变化,那我们的题目就可以用......如果我们要写村外田野的景色变化,那我们的题目就可以用......除此之外,你想写什么?可以用什么题目?
三、回顾单元主题,提出并感悟
本次习作的要求。
1.回顾单元主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这篇习作的内容要求,那怎样才能写好即景呢?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等四篇写景物的文章,大家回忆一下,通过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再结合自己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想想自己学到了哪些写好景物的方法?(屏幕显示单元主题页)相机板书:(动静结合、写出变化)。
2.解读习作要求: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回忆起了这些写好景物的方法,那除了这些方法外,习作要求中又给了我们什么提示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102页,默读习作要求剩下的段落,看看要写好这篇习作还有哪些好方法?(学完交流,板贴)
(1)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
(2)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
3.细化习作要求:
(1)同学们看黑板,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观察单元,四年级的时候学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单元,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写作当中可以按照哪些顺序写呢?同学们都知道,时间和空间顺序是最常用的。在不同的时间或者在不同的角度,同一种景物是有变化的,所以要写出即景中景物的变化,一定要按照不同的阶段来写。没有按照一定顺序写的同学明白了吗?
(2)通过刚才所学,我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了,除此之外,习作要求中还要求我们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大家回忆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或者以前读过的写景的文章,想一想要写景物变化,我们可以写哪些变化?(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形状、颜色、数量、气味、光线、声音、人物或动物的表现等)
四、运用所学,初次尝试改写即景
同学们,我们可以写的变化有这么多,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景物那么美。那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变化,并让笔下这些变化自然流畅呢?老师这儿有一段话,大家读一读,看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变化?(屏幕显示)夏日的天气变幻莫测。刚刚还烈日中天,柳枝低垂,不一会的功夫,大片乌云就从天边涌了过来,紧接着天空就变得乌云密布,雨点也同时伴随着雷电狠狠地砸下来。雨越下越大,最终,将天地连成了一片,像有人一大盆一大盆地往下泼着水,雨点儿打到窗玻璃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到最后,连窗外的树也像不堪重负的老人似的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拼命躲避着雨水的冲击,一切可怕极了。这夏天的雨!
1.课文读完了,同桌讨论一下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谁来说说?同学们看,我们在写景物的时候不仅可以写一种事物的变化,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几种事物的变化,只要将它们有机融合起来就可以了。(不同角度)
2.同学们,请大家再读这段话,看除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外,还有哪些方法也可以帮我们写好景物的变化呢?
A.(屏幕显示:刚刚、不一会、紧接着刚开始、渐渐地、最后)
大家看,这些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前后承接关系)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这些表示前后变化的承接词,不但让各种变化衔接自然,而且也承接着前面的变化写出景物后面逐渐的变化,所以要写好景物的变化,我们也要用好承接词。
B.除了这些词外,大家看这是写表示什么的词?(动词变色)同学们看,景物是变化的,是动态的,所以我们还要运用恰当的动词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
3.为了让大家写的时候更容易一些,老师把刚才的习作例文改了一下,改成了这样的框架结构。大家看,现在是不是就看的更清楚,想得更明白了?下面请大家运用刚才所学的这些方法,把自己的作文修改一下吧。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可以先修改景物变化最突出的一段。
4.屏幕展示学生习作片段,并修改:有没有谁毛遂自荐来交流一下你修改的片段?(投影出示作文片段)请小作者来读一下。大家看他写的怎样,是不是运用所学到的方法突出了景物的变化?你觉得还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了?
五、细化方法,明确框架
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虽然已经能初步会写即景了,但动态变化写得还不够生动。那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把这些变化写得更好,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种美呢?
1.大家看大屏幕,第一句是老师摘抄的同学们习作中的句子,第二段话是清少纳言《四季之美》中的段落,大家比一比,你觉得哪段话更美?“太阳慢慢落了下去,鸟儿们大多数都回到了巢里,偶尔还能看到几只在天空中飞过。慢慢的,夜色更深了,小虫子也叫了起来。”“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谁来说一说,你认为哪段话更美?再读这段话,看看里面有哪些动态变化?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动态写得这么美的?引导回答(板书:恰当的修辞表达出感受)引导:不仅仅可以用拟人,我们还可以用......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又明白了怎样让景物动态变化更加优美,下面我们接
着修改自己的习作,运用方法让动态变化更加优美。
3. 屏幕展示学生修改后习作片段,并评议:第一,看是不是运用到了修辞;第二,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五、总结补充: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写好即景的方法,并运用方法修改好了一个片段,课后请大家把即景中的其他内容也修改一下,让我们的文章更加完整,更加生动!
六、作业:好,这节课就到这儿,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习作完成!
附板书
________即景
动静结合
按一定顺序:
不同角度
用好承接词
写出动态变化 用好动词
恰当的修辞
表达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