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20-21·潍坊高密期中)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更清晰
B.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应该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C.实验中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的关系
D.实验中看到的蜡烛的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
解析: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应该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在玻璃板后面用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去寻找点燃的蜡烛的像,故B错误;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正确。
CD
2.(易错题)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A
解析:
“身影”是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中成的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当小鸟远离平面玻璃幕墙时,像也将远离,当小鸟面玻璃幕墙时,像也将靠近。故选A。
注意: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3.下列各图中,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D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平面镜是对称轴,只有D选项符合条件。
4.(20-21 ·聊城高唐期末) 某同学身高是17.5 (填单位),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 m,当他向镜面前进2 m,则他与像之间的距离为 m。此过程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一般初中生身高是1.7 m左右,即17.0 dm左右,所以该某同学身高是17.5 d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 m,说明他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3 m,当他向镜面前进2 m,他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1 m,所以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是2 m;他面镜时,像也面镜,但是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同,人的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也不变。
dm
2
不变
7.(20-21·潍坊安丘期末)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解析:(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3 mm厚的玻璃板;为了能使像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实验中应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实验时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1)如果有6 mm厚和3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
合适。玻璃板在摆放的时候要与桌面 。实验中选用两支相同的蜡
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
垂直
大小
7.(20-21·潍坊安丘期末)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解析:(2)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2)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华把光屏放在蜡烛
B所在的位置发现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
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不能
虚
C
易错点:很多同学凭直觉误认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这是由于没有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解析:人眼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平面镜前的物体所成的像,是因为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不是由像或平面镜发出的,也不是由眼睛发出的。
9.(20-21·潍坊昌邑期末)《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铜镜的大小有关
B.铜镜里所成的像是实像
C.铜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D.人远离铜镜,铜镜中的像变小
C
解析:
磨光的铜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在铜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人大小相等,与铜镜大小和人与镜的距离无关,故A、D错误;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正确。
10.(20-21·枣庄市中区期末)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 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 m。若小明身高170 cm,当他以0.1 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 cm,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 m处时,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3 m,小明身高170 cm,不管他怎么运动,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等大,像的高度也为170 cm,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
等于
虚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四个模型分别为C、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时,要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12.(20-21·聊城月考)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光年是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实像
C.小明从远处走近对面墙上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D.光线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90°
BC
解析: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一个很大的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故A错误。小孔后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与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无关,所以人从远处面镜时,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C正确。因为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所以入射角等于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反射角为0°,故D错误。
BC
14.如图所示,照镜子时人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不小心镜子裂开成两半,并分别向上下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人通过上、下两半面镜子( )
A.不能成像了
B.只能各成一半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相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在不同位置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的像,与平面镜的形状无关。所以,当镜子分开后,人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C
(1)为保证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必须与所画直线重合
B.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底边与直线平行即可
C.玻璃板必须垂直纸面
D.玻璃板可适当倾斜
E.应选用较厚的玻璃板
AC
(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接下来进行的实验操作
是 。
解析:(2)若不使用直尺和三角板,要验证物、像是否对称,可以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若像与物体重合,则表明物、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将白纸沿着所画直线对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