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章节测验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 章节测验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0-19 18: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章节测验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首尾相接构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2.如图,△ABC中,AB=10,AC=8,点D是BC边上的中点,连接AD,若△ACD的周长为20,则△ABD的周长是(  )
A.16 B.18 C.20 D.22
3.如图,与交于点,,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4.在中,若一个内角等于另外两个角的差,则( )
A.必有一个角等于 B.必有一个角等于
C.必有一个角等于 D.必有一个角等于
5.如图,在中,,,平分,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6.如图,若干全等正五边形排成环状,图中所示的是前3个五边形,要完成这一圆环还需( )个五边形.
A.9 B.8 C.7 D.6
7.一个正多边形每个内角与它相邻外角的度数比为3:1,则这个正多边形是(  )
A.正方形 B.正六边形 C.正八边形 D.正十边形
8.如图,将三角形纸片剪掉一角得四边形,设△ABC与四边形BCDE的外角和的度数分别为,,则正确的是( )
A. B.
C. D.无法比较与的大小
9.在下列条件中:①∠A+∠B=∠C;②∠A=∠B=2∠C;③∠A=∠B=a∠C;④∠A∶∠B∶∠C=1∶2∶3,能确定△ABC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AB和CD相交于点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2 B.∠2=∠3 C.∠3=∠4 D.∠1=∠5
二、填空题
11.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个.
12.已知a,b,c是的三边长,则______.
13.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9,,若为偶数,则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个.
14.如图,在中,AE是的角平分线,D是AE延长线上一点,于点H.若,,则____________.
15.如图,线段AF⊥AE,垂足为点A,线段GD分别交AF、AE于点C,B,连接GF,ED,则∠D+∠G+∠AFG+∠AED的度数为__________.
16.一块三角形空地ABC,三边长分别为20m、30m、40m,李老伯将这块空地分成甲、乙两个部分,分割线为AD,要使得乙块地的面积不少于整块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又不超过甲块地的面积的三分之二,则CD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 .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分别是的高和中线,,,,.
(1)求的长度;
(2)求的面积.
18.如图,在△ABC中,∠A=∠DBC=36°,∠C=72°.求∠1,∠2的度数.
19.已知a,b,c分别为的三边,且满足,.
(1)求c的取值范围;
(2)若的周长为12,求c的值.
20.已知:如图,O是△ABC内一点,且BO、CO分别平分∠ABC、∠ACB.
(1)若∠A=48°,求∠BOC;
(2)若∠A=n°,求∠BOC;
(3)若∠BOC=130°,利用第(2)题的结论求∠A.
21.如图,BC⊥AD,垂足为点C,∠A27°,∠BED44°. 求:
(1)∠B的度数;
(2)∠BFD的度数.
22.将一副三角尺叠放在一起:
(1)如图①,若∠1=4∠2,请计算出∠CAE的度数;
(2)如图②,若∠ACE=2∠BCD,请求出∠ACD的度数.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
A、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3+4>5,能够组成三角形,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5+4<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2+6<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
2.D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先求解再证明再利用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 AC=8,△ACD的周长为20,
点D是BC边上的中点,
AB=10,
的周长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三角形的边的中点的应用,掌握“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及中点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A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
【详解】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D
【分析】先设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x,y,则可得第三个角(180°-x-y),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设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x,另一个角为y,则第三个角为(180°-x-y),则有三种情况:



综上所述,必有一个角等于90°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分情况讨论.
5.C
【分析】在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求,再利用平分,求出的度数,再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的度数.
【详解】∵在中,,.
∴. 
∵平分. 
∴.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应用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C
【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 180°求出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再延长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这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周角等于360°求出完成这一圆环需要的正五边形的个数,然后减去3即可得解.
【详解】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540°,
所以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540°÷5=108°,
所以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为180°-108°=72°
如图,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点O,则∠1=180°-2×72°=36°,
360°÷36°=10,
∵已经有3个五边形,
∴10-3=7,
即完成这一圆环还需7个五边形.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延长正五边形的两边相交于一点,并求出这个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需要减去已有的3个正五边形.
7.C
【分析】设这个外角是x°,则内角是3x°,根据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补列出方程求出外角的度数,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解.
【详解】解:∵一个正多边形每个内角与它相邻外角的度数比为3:1,
∴设这个外角是x°,则内角是3x°,
根据题意得:x+3x=180°,
解得:x=45°,
360°÷45°=8(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根据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互补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多边形的外角和为,△ABC与四边形BCDE的外角和均为,作出选择即可.
【详解】解:∵多边形的外角和为,
∴△ABC与四边形BCDE的外角和与均为,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B
【详解】分析:
根据所给的4个条件分别求出4个条件下△ABC中的最大角的度数,再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①∵∠A+∠B=∠C,∠A+∠B+∠C=180°,
∴∠C=180°×=90°,
∴此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A=∠B=2∠C,∠A+∠B+∠C=180°,
∴5∠C=180°,解得∠C=36°,
∴∠A=∠B=72°,
∴此时△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③∵∠A=∠B=a∠C,∠A+∠B+∠C=180°,
∴(2a+1)∠C=180°,解得∠C=,
∴∠A=∠B=,
∴此时△ABC中三个内角的度数是不确定的,
∴不能确定△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④∵∠A∶∠B∶∠C=1∶2∶3,∠A+∠B+∠C=180°,
∴∠C=180°×=90°,
∴此时△ABC是直角三角形.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条件能够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有2个.
故选B.
点睛:本题的解题要点是:“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确定出△ABC的最大角的度数即可判断此时△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了”.
10.A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进行判断.
【详解】解:A、∵∠1与∠2是对顶角,
∴∠1=∠2,本选项说法正确;
B、∵AD与AB不平行,
∴∠2≠∠3,本选项说法错误;
C、∵AD与CB不一定平行,
∴∠3≠∠4,本选项说法错误;
D、∵CD与CB不平行,
∴∠1≠∠5,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应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意义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11.或十二
【分析】三角形的边长互不相等且均为正整数,周长等于30,根据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三角形三边长为 且由于得到
为整数,
c 为:11,12,13,14,
①当 c 为14时,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14,13,3;14,12,4;14,11,5;14,10
6;14,9,7;
②当 c 为13时,有4个三角形,分别是:13,12,5;13,11,6;13,10,7;13,9
8;
③当 c 为12时,有2个三角形,分别是12,11,7;12,10,8;
④当 c 为11时,有1个三角形,分别是:11,10,9;
所以各边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有12个.
故答案为:12.
【点睛】本题利用了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求解,注意不要漏掉哪一种情况.
12.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确定绝对值中式子的符号后化简即可.
【详解】∵a,b,c是的三边长,
∴a+c>b,b+c>a,

=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绝对值的化简,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2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再根据x为偶数,确定x的可能取值即可解答.
【详解】解:∵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9,
∴,
∵x为偶数,
∴x可能是8和10,
即这样的三角形有2个.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x的取值范围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0°
【分析】在△EFD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HED=∠AEC=∠B+∠BAC,所以∠B+∠BAC+∠EDH=90°;联立△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的式子,即可推出∠EDH=(∠C-∠B).
【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HED=∠AEC=∠B+∠BAC,
故∠B+∠BAC+∠EDH=90° ①,
△ABC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B+∠BAC+∠C=180°,
即:∠C+∠B+∠BAC=90° ②,
②-①,得:∠EDH=(∠C-∠B)=×(50°-30°)=10°.
故答案为:1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EFD=(∠C-∠B).
15.270°或270度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对顶角的性质可求得∠GCF+∠DBE=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G+∠F+∠GCF+∠D+∠B+∠DBE=360°,进而可求解∠D+∠G+∠AFG+∠AED的度数.
【详解】解:∵∠A+∠ACB+∠ABC=180°,∠A=90°,
∴∠ACB+∠ABC=90°,
∵∠GCF=∠ACB,∠DBE=∠ABC,
∴∠GCF+∠DBE=90°,
∵∠G+∠F+∠GCF=∠D+∠B+∠DBE=180°,
∴∠G+∠F+∠GCF+∠D+∠B+∠DBE=360°,
∴∠D+∠G+∠AFG+∠AED=270°,
故答案为:27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或
【分析】分别求乙块地的面积等于整块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乙块地的面积等于甲块地的面积的三分之二时CD的值,即可求出CD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当乙块地的面积等于整块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即,
∴,
当乙块地的面积等于甲块地的面积的三分之二时,即,
∴,
∴,
∴当时, 乙块地的面积不少于整块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又不超过甲块地的面积的三分之二,
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应用,掌握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是解题的关键.
17.(1)(2)
【分析】(1)利用等面积法,根据,代值求解即可;
(2)根据已知条件和(1)中求出的长,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出,代值求解即可.
(1)解:在中,,是边上的高,,,,根据可得;
(2)解:在中,是边上的中线,且,,在中,是边上的高,且由(1)知,.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线与高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8.∠1=36°,∠2=72°.
【分析】在△ABC和△BD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在△ABC中,∠ABC=180°﹣∠A﹣∠C=180°-36°-72°=72°,∴∠1=∠ABC﹣∠DBC=72°-36°=36°;
在△BCD中,∠2=180°﹣∠DBC﹣∠C=180°-36°-72°=7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9.(1)2【分析】(1)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出3c-2>c,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出|2c-6|<c,列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2)由△ABC的周长为12,a+b=3c-2,4c-2=12,解方程得出答案即可.
(1)
∵a,b,c分别为△ABC的三边,a+b=3c-2,a-b=2c-6,
∴ ,
解得:2故c的取值范围为2(2)
∵△ABC的周长为12,a+b=3c-2,
∴a+b+c=4c-2=12,
解得c=3.5.
故c的值是3.5.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建立不等式解决问题.
20.(1)114°(2)(3)80°
【分析】(1)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BOC的度数;
(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BOC的度数;
(3)由(2)的结论即可求得∠A的度数.
(1)
解:∵∠A+∠ABC+∠ACB=180°,
∴∠ABC+∠ACB=180° ∠A=180° 48°=132°,
∵BO、CO分别平分∠ABC、∠ACB,
∴,,
∴,
∴∠BOC=180° (∠2+∠4)=180° 66°=114°;
(2)
解:∵∠A+∠ABC+∠ACB=180°,
∴∠ABC+∠ACB=180° ∠A=180° n°,
∵BO、CO分别平分∠ABC、∠ACB,
∴,,
∴,
∴;
(3)解:由(2)知,,
解得:∠A=8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1.(1)63°;(2)107°
【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进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
(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
【详解】解:(1) BC⊥AD,∠A27°,
(2)∠BED44°,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2.(1)∠CAE=18°;(2)∠ACD=120°.
【分析】(1)由题意根据∠BAC=90°列出关于∠1、∠2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到∠2的度数,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CAE=∠2,从而得解;
(2)根据∠ACB和∠DCE的度数列出等式求出∠ACE﹣∠BCD=30°,再结合已知条件求出∠BCD,然后由∠ACD=∠ACB+∠BCD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1)∵∠BAC=90°,
∴∠1+∠2=90°,
∵∠1=4∠2,
∴4∠2+∠2=90°,
∴∠2=18°,
又∵∠DAE=90°,
∴∠1+∠CAE=∠2+∠1=90°,
∴∠CAE=∠2=18°;
(2)∵∠ACE+∠BCE=90°,∠BCD+∠BCE=60°,
∴∠ACE﹣∠BCD=30°,
又∠ACE=2∠BCD,
∴2∠BCD﹣∠BCD=30°,∠BCD=30°,
∴∠ACD=∠ACB+∠BCD=90°+30°=12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