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章 走进细胞
图中共有几种细胞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举例说明不同细胞形态结构不同的原因。
红细胞
白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镜头种类 有无螺纹 长度 放大倍数 视野大小、明暗
物镜
目镜
有
无
长
短
短
长
小、暗
小
大
小
大
大、亮
小、暗
大、亮
物镜和目镜的特征比较:
需注意的问题:
1、放大的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化成反比
如:在放大倍数为10x10的视野中若看到单排细胞是64个,转到10x40的视野中,就可以看到单行排列的细胞应为16个。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1)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即物像与实物是倒置的,将物像旋转180°后与实物的位置相同。
(2)装片移动方向的判断
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时,应按照同向原则,即物像往哪偏离就将装片往哪移动,就可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如,移动装片前物像位于左上方,若要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操作时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
{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1、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部分原核生物
细菌
发菜
色球蓝细菌
念珠蓝细菌
颤蓝细菌
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细胞核 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举例 大肠杆菌、蓝细菌、放线菌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真菌
相同点 ①都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②都有遗传物质DNA分子③都有核糖体
易混淆
1、单细胞生物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
2、误认为带有“菌”字的都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等
课堂小结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调光——压片——调焦——观察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相同点
不同点
随堂练习
1、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 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 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 调节光圈
④ 转动转换器
⑤ 移动玻片
A.① ② ③ ④ B.③ ① ② ⑤ C.⑤ ④ ③ ② D.④ ⑤ ① ②
答案:C
解析:(1)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
(2)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流程是:向左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C正确。
2、如图所示,甲图中① ② 表示目镜,③ ④ 表示物镜,⑤ ⑥ 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 比② 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 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 ,同时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 ③ ⑤
答案:D
解析:① ②为目镜,而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① 比② 的放大倍数小;③ ④ 为物镜,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 比④ 的放大倍数大,A项错误;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后,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③ 高倍物镜,转换时不应随意提升镜筒,B项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移动标本的操作应在转动转换器之前进行,C项错误;由于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⑤ 比⑥ 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 ③ ⑤ ,D项正确。
3、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被称为拟核
B.蓝藻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C.细菌有细胞壁,但其成分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D.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项错误。细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构成,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C项正确。原核细胞内无染色体,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D项正确。
4、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有拟核,无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酵母菌为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无拟核,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