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课时作业(十五)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下图显示的是我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中的重要一步。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A.人工货币取代了自然货币
B.实现钱币重量与币值脱钩
C.彻底终结了地方的铸币权
D.由多样形状转向同一形制
D
一、选择题
解析:图中的货币皆为人工货币,故A项错误;秦国半两钱是以重量命名的,重量与币值挂钩,故B项错误;秦国半两钱的出现并未彻底终结地方的铸币权,故C项错误;秦统一货币,使货币形制转向同一,故D项正确。
2.如图是我国古代的货币,它开始铸造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代
C.西汉 D.唐代
C
五铢钱
解析:根据货币中的文字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五铢钱,故选C项。
3.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根据图示可知,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开始开发和发展;B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河西走廊地区因为丝绸之路商业较为发达,岭南地区经济处于刚开发时期;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准确地反映了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铜币使用情况。
4.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
A.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用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
C.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标志着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
C
解析:通宝的含义是通行的宝货,其名称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的认识加强,也反映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货币地位的增强,故选C项;秦始皇统一货币,使中国古代货币逐渐走向统一规范,排除A项;“通宝”钱制主要以年号命名(开元通宝除外),作为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的象征,突出了其政治功能,排除B项;铜钱的大量使用标志着我国金属铸币制度走向成熟,排除D项。
5.《宋会要》记载,宋代在对外贸易中大量使用金银、铜币进行交易。考古发现,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由此可推论( )
①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 ②《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 ③宋代金属货币在当时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用 ④宋代金属货币大量外流客观上利于纸币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解析:由材料“今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均有大量宋代金属货币出土”可知③正确;海外贸易中大量金属货币的使用,给经济贸易带来不便,有利于纸币使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会要》的记载基本属实,②④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不出“宋代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①错误。故选D项。
6.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白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白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
A.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A
解析:据材料“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A项符合题意。
7.下图是晚清政府印制的纸币,是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套具有国家法定本位币性质的纸币。作为史料,它直接说明了(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剧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C.中国近代货币体系混乱
D.中国货币体系的近代化趋势
D
解析:“中国金融史上第一套具有国家法定本位币性质的纸币”体现了中国从传统的货币体系向近代货币体系的转型。A、B、C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得出。D项符合题意。
8.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称为“抗币”或“边币”。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共存交错的斗争环境下不断壮大,并逐步树立起信誉,占据了市场。这些“抗币”或“边币”的发行( )
A.阻止了日本的经济掠夺
B.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C.主导了根据地金融市场
D.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
B
解析:据材料中共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抗币”或“边币”在与法币、伪币和土杂钞的斗争中不断壮大,占据了市场,说明其巩固了根据地政权建设,故选B项;日本经济掠夺的方式有掠夺工矿资源、劳动力、金融和内外贸易等,掠夺的重点地区是沦陷区而不是根据地,“阻止”说法错误,排除A项;发行货币并不代表掌握了金融主导权,排除C项;抗战的物质基础并不限于金融领域,排除D项。
9.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禁止过去和未来一切公司契约用黄金支付,美国最终放弃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用美元来确定国际金价,重新确立了金本位制。这两次金本位制的改变( )
A.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B.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秩序
C.表明美国经济政策反复无常
D.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
A
解析:两次金本位制的改变都是因为美国当时需要恢复和发展经济,两次金本位制的改变也都推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故选A项。第二次金本位制的改变严重冲击了国际金融秩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经济政策并非反复无常,而是从国家利益出发,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二次金本位制的改变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0.(2021辽宁营口高二模拟)下图为描绘20世纪70年代欧洲“乞丐行乞”的漫画,这说明( )
A.欧洲崛起取代了美国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美元不再是世界主要货币
D.世界贸易体系遭遇了挫折
B
解析:20世纪70年代,欧洲发生“滞胀”危机,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所以出现漫画中的乞丐“不要美元”现象,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欧洲崛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其崛起未取代美国的地位,排除A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依然是主要货币,排除C项;漫画强调货币体系的瓦解而非贸易体系,排除D项。
11.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该协议表明( )
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胀
B.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
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
D.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C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材料中“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表明原有货币体系已经崩溃,故选C项。20世纪70年代仍处于“滞胀”时期,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保护政策,排除D项。
12.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继美元、英镑、日元、欧元之后,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拥有10.92%的权重。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A.中国国际影响力有较大提升
B.发展中国家主导了国际规则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D.世界货币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A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中国“拥有10.92%的权重”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有较大提升,故A项正确;目前世界经济秩序仍由发达国家主导,并不是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世界性国际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故C项错误;当今世界货币格局仍旧是以美元为中心,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明王朝试图解决“钱荒”的困扰,而当时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持续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被货币危机折磨了近百年的明帝国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享受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带来的利益。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一切赋税、徭役
统一折银缴纳,标志着中国货币财政制度最终确立。中国以庞大的商品生产能力赢得了白银的大量流入,它理所当然地以一个伟大帝国的姿态君临东方。但是当17世纪明帝国将自己的经济寄托于这种舶来金属之上时,也注定了帝国经济随银价起落的命运。明王朝的灭亡,几乎与西班牙帝国的衰落同时发生,最终白银成了它的拖累。
——摘编自笑阳《偷窥历史学家的书桌·世界卷》
材料二 古典金本位制的实行从1870年开始,到1914年一战爆发结束。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纸币都与黄金维持着固定的兑换比率,所以它们之间的兑换比率也是固定的。这类似于存在一种世界货币,各国黄金可以自由地运输,自由地进口和出口,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各国纸币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问题可以自动地调节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虽然没有统一的货币协议,也没有集中的监管机构,但各国都能根据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
情况进行自动调节。经济史家安德森在他的书里这样写道:“在那个时代里,人们有一种似乎未曾有过的安全感。进步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年代里,我们看到政治自由不断地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地扩散,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降临到更多的大众头上……在金融实务的处理上,各国的政府和中央银行都被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具有良好的信誉。”
——摘编自朱雄兵《三百年沉浮:国际货币秩序的变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本位化的原因。
原因:解决“钱荒”问题;大量白银的流入;赋税制度改革;社会经济或工商业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典金本位制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特点:纸币以相对固定的比率与黄金兑换;黄金自由贸易。
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扩展;维护社会稳定。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金银本位制的认识。
认识:金银本位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是一把双刃剑,应该抓住其带来的机遇,但也要合理地规避风险。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
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
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中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变化: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英镑成为中心货币(英国在国际货币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殖民霸权的建立使英国拥有了大量的黄金储备;世界市场形成;清朝经济实力下降。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确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
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