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9 19:4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3
知识点精讲
04
课堂检测
02
课前预习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 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课程要求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远远就能闻到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6 000 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课前预习
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微粒的特征
科学实例、数据或实验 现象或数据 分析与结论
1滴水(质量为0.05 g)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一起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 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________
分子和原子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观察到 分子、原子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
很小
通过移走硅原子后构成的“中国”


科学实例、数据或实验 现象或数据 分析与结论
50 mL的水和50 mL的酒精混合 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 mL 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加入品红的烧杯中溶液________;烧杯A中溶液变______,烧杯B中溶液________ 分子总在不断地_______
间隔
变红

不变色
运动
【归纳】(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或原子的特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很小;总在不断地____________,温度升高,运动速率____________;分子或原子间有___________,且间隔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随压强增大而____________。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__,遇冷时____________的缘故。一般情况下,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
原子
质量
体积
运动
加快
间隔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小
气态
液态
固态
课堂练习
1.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酒精挥发——分子可分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冰雪融化——分子很小
D. 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
2. 下列事例不能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的是( )
A. 冰融化 B. 白糖溶解 C. 花瓣飘落 D. 盐酸挥发
B
C
思路点拨 (1)物质热胀冷缩或者状态改变,都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改变,而分子本身大小不变。(2)宏观世界与微观粒子的差异,如花瓣飘落是宏观现象,不是分子运动造成的,又如不能用分子间有间隔来解释一体积花生加一体积芝麻后总体积小于两体积等。
知识点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变化的实质
变化举例 水蒸发 氧化汞分解
微观示意图
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________ ________
变化的类别 ________变化 ________变化
结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_(填“会”或“不会”,下同)改变,化学性质也________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_______改变,化学性质也________改变。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________,原子又可以结合生成新的_______


物理
化学
不会
不会


原子
分子
【归纳】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是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可以再分为________,________可以重新组合为新________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课堂练习
3.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比原子大
B. 分子和原子都不显电性
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A
4.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可用酒精擦拭手和小物品消毒。关于酒精挥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分解成了原子 B. 分子体积变大
C.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 分子种类改变
C
5.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3-1-1所示,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B. 该反应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该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混合物
D
思路点拨 微观示意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模型的,表示的物质组成是纯净物;存在多种分子模型的,表示的物质组成是混合物。
课堂检测
1. 构成水这种物质的微粒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2. 全国禁止在中小学幼儿园内吸烟,杜绝学生吸食“二手烟”。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C
3. 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中所发生的一些客观事实,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受热膨胀,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B.过氧化氢能杀菌消毒,水不能,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结构不同
C.使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时能闻到酒精味,是因为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
D.口罩不会隔绝氧分子,是因为氧分子体积非常小
A
4. 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 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 微粒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D
5.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体积变大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6.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1-2所示。
(1)图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
(2)变化Ⅰ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下同)变化,变化Ⅱ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变化。
A
BC
化学
物理
7. 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3-1-3所示实验。
(1)教材实验:实验甲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实验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3)如果继续完成实验丙的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改进的实验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实践活动·跨学科融合】
8. (创新实验)如图3-1-4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微观粒子性质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B.该实验中氨气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更
加环保
C.实验中打开玻璃旋塞,一会儿后会观
察到左边的滤纸条先变红
D.若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同样可以获得
实验成功
D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