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地球局部,图中字母均位于地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
A.A点
B.B点
C.E点
D.北极点
2.与C点相比,E点
A.线速度大
B.线速度小
C.角速度大
D.角速度小
3.下图示意黄赤交角,据此完成下题。
黄赤交角是
A.地轴与平面③之间的夹角
B.地轴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C.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D.23°26′,且永远保持不变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致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5.该日,湖南省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日出东南
D.日落西南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下列属于地球自转带来的意义是
A.昼夜现象的产生
B.太阳东升西落
C.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7.我校第二学程考试期间(5月27日),太阳直射点的地表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8.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五带,其中关于五带内发生的天文现象,正确的是
①热带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②北温带每年太阳直射一次
③南温带无直射、无极昼与极夜现象
④寒带有极昼与极夜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9.我国大型卫星发射一般会选择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主要原因有
①靠近海港,运输条件好
②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
③多晴天,大气透度高
④海拔高,地空距离较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当太阳直射点在④①之间运动时
A.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
11.当太阳直射点在②点附近时,关于地球公转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慢
B.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快
C.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加快
D.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减慢
12.教师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A.①②之间
B.①④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圆圈为赤道,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ANB两侧昼夜不断更替,其原因是
①地球的自转
②地球的公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图中A地的地方时为
A.12点
B.18点
C.0点
D.6点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图中O代表极点,圆圈表示纬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甲地和乙地都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16.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的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17.甲地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A.23时56分4秒
B.24时
C.24时3分56秒
D.22时
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8.由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A.A点大于D点
B.D点大于E点
C.D点大于C点
D.B点大于A点
19.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A.0°—90°N
B.23°26′N—90°N
C.0°—90°S
D.23°26′S—90°S
下图示意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0.图中A、B、C三地的地方时相比
A.A地最早
B.B地早于C地
C.C地最晚
D.B地与C地相同
21.A地与B地地方时相差
A.1小时
B.2小时
C.0.5小时
D.3小时
22.造成A、B两地地方时差异的原因包括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纬度的差异 ④经度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24.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A.
B.
C.
D.
下图是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30°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乙地地理坐标为
A.(0°,30°E)
B.(10°N,150°W)
C.(10°S,30°E)
D.(10°N,150°W)
26.甲、乙两地
A.昼长不可能相等
B.一天中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
C.此时甲地昼更长
D.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读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
A.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B.经度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
C.经度相差90°,地方时相差6小时
D.经度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
28.此时图中地方时为6时的地点是
A.只有E点
B.只有N、E、S三点
C.上各点
D.上各点
29.若图中为0°经线,则新的一天范围是
A.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B.从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C.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D.从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2021年7月18日,世界最大的天文馆(如图)在我国某直辖市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天文馆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兼具,其主体建筑圆洞天窗、倒置穹顶和天象厅球幕共同诠释着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为充分发挥教育科普和天文观测功能,该天文馆应布局在
A.城区商务区内
B.城郊的地铁站附近
C.城区学校附近
D.城郊的飞机场附近
31.7月18日,在该天文馆观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再次重现的日期最接近
A.次年4月18日前后
B.次年5月27日前后
C.当年10月18日前后
D.当年11月27日前后
左图为某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变化图,甲地位于30°N。右图为甲地某同学家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左图中乙地纬度为
A.20°S
B.20°N
C.40°S
D.40°N
33.春分日,为使热水器取得最好的效果,正午时刻该同学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A.23°26′
B.30°
C.66°34′
D.60°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地火转移轨道。同年8月2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轨道修正。下图示意地球绕日公转运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地球位置最接近公转轨道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5.“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至首次进行轨道修正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A.越来越慢
B.逐渐加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6.“数九”期间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37.“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下图中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8.角α的度数为
A.20°
B.25°
C.23°26′
D.66°34′
39.当地球公转到Q位置时澳大利亚正值当地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日、气、朔是中国古代历法(下图)的3种基本元素。“日”就是一个太阳日,为24小时。“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从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是一个回归年,一个回归年划为24份,称为二十四节气。“朔”指的是阴历每月初一的时候日、月之间的位置关系所体现出来的月相。古代先民根据历法将太阳升落方向用太阳方位角来表达,如“三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戊方”。日出方位角,即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0.“三七出甲入辛地”指阴历三月、七月
A.日出方位角正东偏北约15°
B.日落方位角正西偏北约30°
C.日出方位角正东偏南约30°
D.日落方位角正西偏南约15°
41.图中白露的日期大约是
A.10月8日前后
B.9月7日前后
C.7月23日前后
D.8月7日前后
42.从“气”开始日期六个月内
A.乌鲁木齐市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C.北京室内正午采光面积逐渐变小
D.海口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当中有如下一段对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王子:“我喜欢看日落。我们去看一回日落吧……” 我:“可是得等……” “等什么 ” “等太阳下山呀。” “我还以为在家乡呢!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 过了一会儿,小王子又说: “你知道……—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这么说,看四十三次的那天,你感到非常忧伤啰 ” 但是小王子没有回答。
43.小王子在自己的家乡(外星球)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说明该星球
A.自转角速度很快
B.自转线速度很快
C.是个透明的星球
D.半径和体积极小
44.小王子说要去看日落时正是美国洛杉矶的正午时分,此时“我”带小王子有可能看到海上日落的国家是
A.法国
B.马尔代夫
C.瑞士
D.文莱
下图中O为南极点,MA为晨昏线的一部分,M为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且与经线OB相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5.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66°34′N,60°E
B.66°34′S,180°
C.20°N,30°E
D.20°S,30°E
46.图示信息表明
A.A地正值日落
B.O地极光绚丽
C.太阳直射点北移
D.新的一天范围大
“追日屋”是某建筑研发团队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该设计是建造一栋随太阳转动的房子。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可调的屋顶太阳能电池板正午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该设计在不同地区进行了测试。下图为“追日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在北半球的测试中,“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的节气是
A.春分
B.芒种
C.白露
D.立冬
48.在测试中,冬至日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的城市是
A.广州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
山东济南(约36.5°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的;两栋楼的楼高和楼间距均是54米,楼层高3米,楼层越高,单价越高。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9.小明的爷爷不希望紧靠公路,又担心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还想尽量买得便宜一些,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小明家最好买二栋的
A.7楼
B.10楼
C.12楼
D.15楼
50.二栋一楼住户人家的采光是最差的,一年中大概有多长时间的中午是阳光无法照射进来的
A.4个月
B.3个月
C.2个月
D.1个月
二、综合题
5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示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并判断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如果图中甲与丙两点纬度数相同,请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
(3)分别计算甲地的地方时和丁地的区时,并判断乙地日出时间。
(4)此时,由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52.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E地正值日出还是日落?____;此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时;A地昼长是____小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北京时间是____月____日(填时间);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多少度?____
(3)在赤道上,此时位于黑夜且位于西半球的范围是____;该日,D点的日出方位为____方向;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
(4)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将如何变化?____
53.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请在图中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2)每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时,地球公转到____两点之间(填写图中的两个字母).元旦地球公转到____两点之间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___,时间是___前后(填日期),此时南半球是___季(填季节).
(4)当地球公转到C时位于___(近、远)日点附近,此时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较___(快、慢)
5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甲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乙图为某日某时太阳光照图(阴影为夜,非阴影为昼)。
(1)乙图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时。
(2)乙图所示日期,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乙图所示日期,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日出方位是__________。
(4)乙图中AB为__________(填“晨”或“昏”)线,BC为__________(填“晨”或“昏”)线。
(5)乙图中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参考答案
1.A
2.B
【分析】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点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A正确,B、C、D三项错,故本题选A项。
2.与C点相比,E点纬度较高,线速度较小,A错误、B正确;除极点外,地球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因此C、E两点角速度是相同的,C、D错。故本题选B项。
3.C
【详解】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图中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因此黄赤交角是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C正确,A、B错;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故选C。
4.B
5.A
【分析】
4.6月23日,地球处在夏至日附近。由图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故本题选B。
5.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A对B错。全球各地除极昼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本题选A。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除极昼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6.B
7.A
【分析】
6.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不是地球自转产生的,A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我们便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B正确。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出现了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是地球公转带来的意义,C、D错误。故选B。
7.5月27日,处在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A正确。故选A。
8.C
【详解】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除南北回归线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外,其他范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①错误;南北温带无直射、无极昼与极夜现象,②错误,③正确;寒带位于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C。
9.A
【详解】文昌三面环海,靠近海港,方便海上运输大型火箭,航空器材,①正确;文昌的纬度位置大至在北纬19°20′至20°10′之间。这个纬度位置在我国已建成的3个卫星发射基地中是纬度最低的,在这里发射卫星有助于航天器获得较大的初速度,从而可以节约燃料,可以携带更大质量的卫星或实验器材,②正确;文昌地处海南省东北部,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③错误;文昌位于海南的东北部,属于低丘台地平原地带,④错误。所以选A。
【点睛】
分析一个航天基地的优劣一般从这么几个角度:纬度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交通条件。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①天气状况: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10.A
11.D
12.C
【分析】
10.读图,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可知,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④①表示由冬至到次年春分,地球公转先经过近日点再远离,因此公转速度先快后慢,A正确,B错误;地球的自转速度不会变化,CD错误。故选A。
11.②表示北半球夏至,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地球在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不断减慢,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2.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②夏至(6月22日)和③秋分(9月23日)之间。故选C。
13.D
14.D
【分析】
13.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表的一半,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也就不断地更替,使地球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①④叙述正确。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无关,②③叙述错误。故选D。
14.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因此判断AN为晨线,BN为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图中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此时的地方时为6点,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对于光照图中的地方时计算,首先要找到一个突破点的时间,如赤道与的晨线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然后根据这些时间点推算其他的地方时。
15.D
16.C
17.B
【分析】
15.据图可知,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O点为南极点,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和乙地都位于南半球,D正确,C错误。图中没有经度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两地所属的东西半球,AB错误。故选D。
1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不考虑海拔因素,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读图可知,甲地比乙地距离极点更近,因此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所以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的人们是以太阳为参考物的,故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太阳日,即24时,B正确,CD错误。23时56分4秒是一个恒星日,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B。
18.B
19.B
【分析】
18.读图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该日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日期(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据此可以判断出正午太阳高度角A点小于D点、D点大于E点、D点等于C点、B点小于A点。B选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
19.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23°26′N—90°N,B项正确。故选B。
20.D
21.B
22.D
【分析】
20.三地相比,A地位置最靠西,地方时最晚,A错误;B地与C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D正确、B错误;C地位于A地东侧,地方时早于A地,C错误。故选D。
21.根据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为30°。经度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A地与B地经度相差30°,因此地方时相差2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A、B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点先看到日出,因此地方时早于A地,②正确;两地经度相同,那么二者地方时相同,正因为A、B两地经度相差30°,才产生了2小时的地方时差异,④正确;地球的公转和纬度的差异对地方时没有影响,①③错。故选D。
23.B
24.A
【分析】
23.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
24.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选A。
【点睛】
月球绕地公转轨道是椭圆,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
25.C
26.C
【分析】
25.由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其位于30°N,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20°N,图中乙地昼长小于12h,说明乙地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即乙地位于南半球,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乙地位于10°S,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8时,由此可知乙地位于30°E。C正确,故选C。
26.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相比,此时甲地昼更长,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20°N,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甲、乙两地昼长相等,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甲、乙两地经纬度不同,所以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D错误。故选C。
27.B
28.D
29.D
【分析】
27.根据图中所给经线的条数可知,5条经线将半个球面的经度(共180)等分4份,相邻两条经线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故ACD错,B项正确。
28.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图中经线NES是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该经线各点地方时同为6点。故本题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29.依据相关地理知识,地球上从0:00时刻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由上题可知,经线NES为6点,故0:00时刻的经线在图中经线NES以西90°,即经线NCS,所以,此时新一天的范围是从经线NCS向东到180°经线。故本题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点睛】
知道某地的地方时,可以判断地球新的一天的范围:(1)根据已知地点的经度及地方时,算出此时0时所在的经度;(2)由地方时间0时的经线向东直到180°之间的范围就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
30.B
31.B
【分析】
30.城区商务区内地价高,土地面积有限,不适合天文馆的布局,A错。城郊的地铁站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有利于吸引人们参观,B正确。作为教育科普建筑,其面向的对象不一定是学校的群体,且城区受大气污染、城市灯光等因素的影响,也不是较适宜的选址,C错。城郊的飞机场附近的天文观测易受飞机起落的影响,不适合天文观测,D错。故选B。
31.太阳视运动轨迹可再次重现,意味着该日与7月18日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该日日期和7月18日关于夏至日对称,即为5月27日前后,由于是再次观测,所以应是次年的5月27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2.A
33.B
【分析】
32.结合甲地纬度30°N和正午太阳高度70°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再根据该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低为60度可计算出乙地纬度为40°N或20°S。由左图可知,乙地昼长小于12小时,故乙地位于南半球,纬度为20°S。故选A。
33.
当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时,热水器可最大程度地获得太阳辐射能。读右图可知,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α+H=90°。春分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H为60°,因此,α为30°。故选B。
34.A
35.B
【分析】
3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7月23日发射升空时,地球应处在轨道远日点之后不远的位置。图中显示,A处为远日点,A正确。B处约为9月,B错误;C处为近日点附近,C错误;D处约为3月,D错误。故选A。
35.地球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后,公转速度逐渐加快,到1月初位于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7月23日发射升空时位于远日点之后,至8月2日进行首次轨道修正,这期间正处于地球公转速度加快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6.C
37.C
【分析】
36.由材料可知,“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结束。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以此为起点可推算出之后第81天为次年的3月13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C正确;“数九”期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因此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错误;短期内,地球自转速度不因时间变化而变化,B错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D错误;故选C。
37.“九尽桃花开”时为冬至日后的第81天,为次年的3月13日前后。丙位于近日点之前不远处,据此可推知丙为冬至,然后顺着地球公转方向,依次推出丁为春分,甲为夏至,乙为秋分。可见,3月13日前后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丁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8.C
39.B
【分析】38.太阳与地球的球心都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上,图中显示,角α是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目前该角的度数为23°26′,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9.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Q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当地的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0.A
41.B
42.C
【分析】
40.歌诀“三七出甲入辛地,四六生寅入戊方”指阴历三月、七月,在“甲”日出,在“辛”日落。由图可知,“甲”即日出的方向是正东偏北15°左右,A正确、C错误;“辛”即日落的方向是正西偏北15°左右,BD错误。故选A。
41.秋分大约是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白露和秋分相差一个节气,相差约15天,白露比秋分早,据此可推知,白露大约是每年公历9月23日-15天=9月7日前后。故B项正确。
42.由材料可知,“气”开始日期为冬至日,从“气”开始日期六个月内指12月22日一次年6月22日,此段时期内,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北移经赤道到北回归线。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从12月22日一次年6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B错误;北京位于40°N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而采光面积大小与正午太阳高度成反比,逐渐变小,C正确;海口纬度约为20°N,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先变大,到20°N达到最大值90°,随后变小,D错误。故选C。
43.D
44.A
43..一天只有一次日出日落,自转速度的快慢不影响一天中看日出日落的次数,影响的是一天时间的长短,AB项错误;透明的星球可以一直看到太阳,无昼夜之分,C项错误;体积很小,路程就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从其他地方走到昏线上看日落,一天里能够看到的次数就多,D项正确。 故选D。
44.洛杉矶(西八区)12时,法国(中时区附近)约为20时,夏季可能日落,A项正确。马尔代夫(东五区)约为1时,不可能日落,B项错误。瑞士(东一区)约为21时,不可能看到日落,C项错误。文莱(东八区)约为4时,不可能看到日落,D项错误。故选A。
45.D
46.D
【分析】
45.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即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或12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日期范围分界线为地方时0时经线与180°经线。故可推知M点所在经线为地方时0时经线,则OC为180°经线,进而得出M点所在的OB为150°W经线,与之相对的30°E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因OB为0时经线,可推知图中弧MA左上部分为夜半球,那么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推知太阳直射20°S纬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S,30°E),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6.O点为南极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MA线上的点进入昼半球,说明MA为晨线,A地正值日出,A错误;O地此时正值极昼期,难以观察到极光现象,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S,但无法根据图示信息确定太阳直射点向南或向北移动,C错误;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范围仅跨经度30°,因此新的一天范围大,D正确。故选D。
47.B
48.D
【分析】
47.“追日屋”水平转动角度最大意味着这一天昼最长,根据24节气顺序,与春分、白露、立冬相比,芒种昼最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8.正午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房顶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面夹角最大,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四地中哈尔滨纬度最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二十四节气:我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节令,每月两个节气,各历时十五天,一年共计二十四个,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49.B
50.A
【分析】
49.根据题意冬至小明家山东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6.5°+23.5°) =30°, 两栋楼楼间距为54米,楼高为54米,所以可知,冬至日北侧楼层约23米以上均可看到太阳,每层楼高3米,所以在8层以上的楼层,冬日正午室内能充分得到太阳光。根据材料信息“楼层越高,单价越高”,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0.楼高为54米,层高为3米,只要一层一下部分被影子挡到,一楼正午就没有阳光,不被挡到的部分为51米,可以求出正午太阳高度为46.3°,山东济南约36.5°N。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7.2°时,一楼正午就没有阳光射入,(23.5°-7.2°)×4×2=130天,约为4个月,即一年中大概有4个月的中午是阳光无法照射进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要准确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并会合理应用。H=90°-|纬差| (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51.
(1);晨线。
(2)线速度:乙>甲=丙>丁;角速度:甲=乙=丙=丁
(3)4时;10时;6时
(4) 60°W 180°
【分析】
本题以光照图为情境,考查地球运动一般特征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
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北极点附近,围绕北极点画逆时针箭头。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变化判断晨昏线,自西向东经过晨昏线时,由黑夜进入白天,故为晨线。
(2)
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甲丙两地纬度相同,故线速度相等,乙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四地角速度相同。
(3)
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此时正值日出。甲在乙地西侧,经度相差30度,时间晚2个小时,故地方时为4时;丁在乙地东侧,经度差60度,地方时早4个小时,故丁地地方时为10时,丁地经线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故丁地地方时即丁地的区时。
(4)
全球由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划分为两个日期。此时乙与120°E时差为6个小时,东加西减,故120°E为12时,则60°W为0时,故此时60°W和18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52.
日出 3 2 23°26′N或23.5°,125°W 6 22 47°
35°W向东到20°W 北(或东偏北) 66°34'(或66.5°) 极夜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极夜范围逐渐缩小也可给分)
【详解】
(1)由图中信息可知,顺着地球自转方向,E地由黑夜进入白天,所以E地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由图示信息可知,A地出现了极昼,所以A地昼长为24小时;由于AED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过A点的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时间为0时,可知过A点经线与过D点经线,时间相差6小时,经度相差90°,因此可知A地所在经线是55°E,地方时是0时,与E地相差45°,所以E的地方时是3时。
(2)由图中信息及第1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与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相对,即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80°-55°=125°W;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所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即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N,125°W);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京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由所学知识可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90°-(66.5°-23.5°)=47°。
(3)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昼长是12小时,此时D点145°E是日出6点,日落时的经度是35°W,处于黑夜的范围是35°W~0°~145°E,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80°~160°E;所以在赤道上,此时位于黑夜且位于西半球的范围是由35°W向东到20°W;由第2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夏至日,D点的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向;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90°-(0°-23.5°)=66.5°。
(4)由所学知识可知,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内,即6月22日到9月23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南移,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差知识。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
53.自西向东
AB CD 夏至 北回归线(23° 26ˊ) 6月22日 冬 近 快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可以反向推断,当公转是顺时针的时候,自转也是顺时针。
【详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到,自转按照逆时针,所以公转也是逆时针,画图如下:
(2)图中,A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是夏至日6.22;C点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是冬至日12.22;按照公转方向,B是秋分日9.23,D是春分日3.21;每年的教师节(9月10日)时,地球公转到AB两点之间。元旦地球公转到CD两点之间。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位置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北回归线,时间是6月22日前后,南半球的季节跟北半球相反,所以南半球是冬季。
(4)当地球公转到C时位于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地方)附近,此时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较快。
54.
(12°N,90°E) 14 立夏 立秋 昼长夜短 东北方 昏 晨 A=C>B
【分析】
本题组主要以24节气和晨昏线图为材料,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的地理素养。
【详解】
(1)乙图所示时刻,按照经度的递变情况,判断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78°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根据极昼纬度+太阳直射纬度=90°,求出太阳直射在12°N。90°E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太阳直射太阳90°E,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12°N,90°E)。当90°E(东六区)时间是12:00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是14时。
(2)乙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在12°N。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到北回归线,一个月大约跨8°,12°应该是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上,跨过春分日过后一个半月,或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南下,跨过夏至日一个半月的时间;根据一个节气15天,一个半月是3个节气,所以乙图所示日期,北半球的节气可能是春分日过后的第3个节气立夏或夏至日过后的第3个节气立秋。
(3)乙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除了出现极昼极夜地区之外,日出东北,北半球昼长夜短,昆明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日出方位是东北方。
(4)乙图中地球按照逆时针方向自转,AB为昼进入夜,为昏线,BC为夜进入昼,为晨线。
(5)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乙图中,AC位于赤道,线速度相等,为最快,A、B、C三地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A=C>B。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