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7张PPT)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前篇
自主梳理知识
二、选择题
6.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南方景观不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少
B.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较弱
C.植被茂密高大
D.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课堂篇
研习重难要点
水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土壤 坡陡,易发生水土流失;坡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大气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生物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 地形 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概念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3.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C.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D.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理解。从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演化,整个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故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B项正确、D项错误;图中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并未体现自然环境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A、C项错误。故选B项。
课时作业(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