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学习目标
1、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
2、运用图文资料,结合实例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并据此解释家乡的土壤现象。
01
观察土壤
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
观察土壤
土壤的厚度一般为数十厘米到两米。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概念
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
土壤矿物质
45%
土壤有机质
5%
水分
20%~30%
空气
20%~30%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的含量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
土壤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红壤
黄壤
紫色土
水稻土
黑土
土壤颜色
土壤矿物质颗粒分类:
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石砾
砂粒
粉粒
黏粒
土壤的质地
砂土
粘土
壤土
取等体积的三种土壤,放入过滤装置中
加入等量的水
静置五分钟后
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是( )
A.砾土 B.砂土 C.壤土 D.黏土
土壤渗水实验
C
透水性
透气性
保水性保肥性
有机层: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
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土壤剖面构造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剖面构造
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土壤为什么是紫色的?
01 成土母质
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02 气候
温度高 +降水多=
微生物活动旺盛+风化、淋溶作用强
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决定性因素。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03 生物
坡度
坡向
迎风坡背风坡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04 地貌
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05 时间
土壤形成过程示意图
06 人类活动
合理的改造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
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从山顶到地平洼地,土壤颗粒的分布规律是( )
A.砂土、砾质土、
壤土、粘土
B..砂土、粘土、
壤土、砾质土
C..砾质土、砂土、
壤土、粘土
D.砾质土、壤土、
砂土、粘土
C
1
、
2
3
4
砾质土
砂土
壤土
黏土
、
要素综合
总结
1、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
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
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气候 B.地貌 C.生物 D.水文
√
√
3、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
4、甘蔗适合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5、请问右图中的A层是
A.耕作层 B.犁底层
C.心土层 D.底土层
√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