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园地】
一、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2.过程:383年,苻坚率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其前锋在肥水与东晋军队隔岸对峙,进行决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
3.影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
(1)迁都: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2)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2.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根本目的)。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方式:
(1)生产生活: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等。
(2)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文化: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4)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硕果累累】
1.“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两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史上的(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下列历史上的战役同淝水之战相似的是( )
①围魏救赵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髙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5.下列两幅图片再现了北魏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科举取士 D.重文轻武
6.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历史。你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的途径主要有( )
①民族迁徙
②战争交往
③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
④友好往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故选D。
2.答案:D
解析: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之一,比较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C
解析: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包括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鼓励鲜卑人穿汉服等,鲜卑贵族在朝廷必须说汉话。在此之前,孝文帝把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所以,②③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D项。
5.答案:B
6.答案:D
解析:民族迁移,如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使胡汉错杂而居,促进了民族交融;战争交往,如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各国之间的冲突,在军事对立的同时相互学习、交流,灭国与归附也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直接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友好往来,如汉代和亲,使中原的物产输入匈奴,客观上有利于民族交融,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