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2022-202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 燃烧和灭火 课件 2022-202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9 21: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古人用火
火箭升空
烧烤
奥运生火
火:文明的
使者
新知导学
——善用之为福 不善用之则为祸

学习目标
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
【常考用语训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2.红磷燃烧:  。
 4P+5O2 2P2O5 
 CO+CuO Cu+CO2 
化学用语
实验突破 燃烧的条件
【师生合作】探讨教材P129的“讨论:燃烧的条件”内容,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
1.对于甲装置:
课前预习
a.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   ,原因是
   ;
b.现象:薄铜片上的红磷   ,原因是
   ;
c.现象:热水中的白磷   ,原因是
   。
 未与氧气接触 
 不燃烧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不燃烧 
 与足量的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 
2.对于乙装置:
a.现象:通入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   ,原因是
   ;
b.现象: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   ,原因是
   。
 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 
 燃烧 
 未与氧气接触 
 不燃烧 
3.结论:
(1)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反应,叫做燃烧。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   ,
②   ,
③   。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可燃物 
 氧化 
 放热 
 发光 
 氧气 
【小组讨论】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对于甲装置,薄铜片的作用是   ,热水的作用是    。
3.此实验产生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可以怎么改进    。
 把实验装置设计为密闭的装置 
 隔绝空气,提供能量 
 载体、传热 
 4P+5O2 2P2O5 
【课堂练习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
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
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D
【想一想】根据燃烧的特征,你能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吗?
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
的最低温度。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无烟煤 700~750
着火点:
探究燃烧条件
注意: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
知识点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小组讨论】分析下列灭火的事例。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理由是什么
_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理由是什么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理由是什么    。
 清除可燃物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温度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也可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放入较多的蔬菜可以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火焰 _ 火焰 _ 火焰  _
实验分析 烧杯隔绝了   _ 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 CO2 _
,
密度比空气大,
隔绝了 _
空气
也不支持燃烧
不能燃烧
 熄灭
正常燃烧
 空气
熄灭
【师生合作】1.完成教材P130的“探究: 灭火的原理”。
由上我们可以归纳出,要达到灭火的目的,只需破坏燃烧的三大条件之一: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实验装置 工作原理 灭火原理
装置倒置时,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大面积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  ,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夹带着液体一起溢出,喷射在可燃物的表面以起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 ,
_
_
点以下
降温至着火
隔绝空气
二氧化碳气体 
2.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引导自学】1.阅读课本P131的“表7-2”,了解常见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灭火原理。
(1)干粉灭火器:除了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包括电线着火等)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   等物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能快速、高效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及固体材料等引起的失火(电线着火不能使用)。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 
2.遇到火灾时的自救措施: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课堂练习2】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B
【易错辨析】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物质的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只能是降低温度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灭火小能手】如何熄灭一支燃烧的蜡烛呢?看谁灭蜡烛的“鬼”点子多?
蜡烛、火柴、剪刀、镊子、烧杯、湿抹布、水、沙土
你是用什么方法熄灭蜡烛的呢?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呢?
灭火的原理
原理1
原理2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原理3
注意: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灭火
灭火的原理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金属罐内发生爆炸,金属罐被弹起 加盖是为了形成封闭体系;鼓气是为了增大面粉与空气的
   ;爆炸是因为在
 内发生急速燃烧
有限的空间 
 接触面积 
知识点二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生合作】1.阅读教材P132并进行分析,探究面粉等粉尘的爆炸原理。
小结:引起爆炸的原因是: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有酒精、汽油、石油气、天然气、爆竹、烟花等。
 体积 
 有限的空间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1.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 )
C
随堂检测
2.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产生二氧化碳
C
3.生活中,能控制“燃烧”就能杜绝“悲剧”,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能燃烧
B.有些物质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以马上倒入少量的热水灭火
D.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图书馆的失火
B










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