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训练技能 观察分析技能,综合归纳技能,合作探究技能
导学目标 区域认知: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建立空间观念,并加以运用 综合思维:结合地球仪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懂得保护地球 地理实践力: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
环节及时间分配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带同学们从太空俯瞰感受地球的面貌。 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太阳月亮都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居住的地球呢?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人类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学生回答:球体\椭球体
学标展示 教师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齐声朗读,了解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合作自学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已经得到肯定,不过这个问题在古代却是有许多的争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请同学们查看课本p2相关内容,自己总结。 学生查看课本并总结。
互动探究 将学生分成八个组,将课本p2 1.1的四幅图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其他小组可补充说明。 学生按照分组结合课本,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名代表说出指定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老师注意各小组讨论情况,可对学生疑问处进行简单点拨。
思维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效果,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不仅展示答案还要展示答案的思维过程) 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举出例子。 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3、麦哲伦环球航行 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4、地球卫星照片 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过渡)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1、学生否定,如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2、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 3、学生回答并指出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 4、代表回答并指出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
精讲点拨 1、我们认识了地球是个球体,那么它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4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2、从数据看出,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1、学生回答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4万千米。
课堂小结 1、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平面、半圆、球体。 2、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3、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对照老师的展示,整体巩固本节内容,增强识记效果。
合作自学 [板书]、认识地球仪 [演示讲解]地球仪由底座、 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 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承转]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 (学生回答) 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线是经线 什么样的线是纬线 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衣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互动探究 [板书]、 经线和纬线 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 (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 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 (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 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思维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效果,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不仅展示答案还要展示答案的思维过程)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衣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
精讲点拨 (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同学们看图,这就是纬度 0°的这条线是“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长度是多少呢 (4 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 (在黑板上画图,画出纬线,标出纬度,边画边讲) 北纬和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 N和90° S。 那么同学们想-想,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度数的 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逐渐增大) 同学们再想,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纬线长度是否相等呢 (相等) 下面大家看书P6 1.6低、中、高纬的划分。 (2)低纬中纬和高纬 人们通常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分成低纬、中纬和高纬三部分(读题,找同学回答低、中、高纬所占的纬度范围) 好,纬度我们明白了,下面我们再看看径度(板书)在地球仪也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人们也向纬度-样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方向度数,这就是经度。 (在黑板上画图画出经线,标出经度边讲边画) 同学们看图,地球仪的0°经线叫做(1)本初子午线,那么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三、经纬网(板书) 我们学习了纬线和经线,那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经纬网呢 (找同学回答)对, 经纬网就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同学们看P91. 12图,这就是经纬网,比 如老师说东径60° E, 40° N的位置,同学们找一下。 学生寻找课本,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对照老师的展示,整体巩固本节内容,增强识记效果。
达标测评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 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 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④从某地出发, 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 回到出发地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 体,地球的模型是 。 3、经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纬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 4、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 。本初子午线是通过英国天文台旧址的 那条经线。 5、事实上,地球上是有地轴的(判断对错) 6、经线长约 万千米,形状 形,指示 方向;最大的纬线是 形状 形,从 向 逐渐 ,指示方向 。 7、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也叫 , 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度, 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用字母“”和“”表示。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
反思补偿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经纬网,其中纬线、经线、纬 度、经度是重点也是难点,同学们一定要学懂学会,回去后仔细复习。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做课后习预,练习册和填充图册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认识地球 认识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经纬网
达标测评 出示测评题,引导学生限时完成并组织学生展示解题思维过程,适时点拨提升。 学生“一站到底”,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过程
反思补偿 提醒学生反思本节收获及仍存问题 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反思错题原因
课后作业 1.布置本节课的具体巩固训练题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课下复习回顾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