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我看》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我看》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21: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我看
穆旦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知识链接
  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成员有: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朗读指导
诗歌朗读的要求:
①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②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③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④注意词语的重读;
⑤读出情感。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1.自读标出形容词与动词;
2.听读标出总领词与活用词;
3.两人互读标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4.小组读标出语序不同常规的句子。
标注完毕,小组交流。
合作交流
针对以上四方面的标注,每个方面选择两处进行赏析批注。
批注完成后班级交流。
说说此类诗句在阅读与理解时有什么特点?
1.第一眼有些看不懂,有理解的难度,不同于日常表达习惯;
2.延长了阅读与理解的时间,延长了审美的过程。语言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3.需要品味与思考;
4.需要联想与想象;
5.有意蕴,有深度、厚度、广度。
……
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所谓“陌生化”,通俗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以陌生表现熟悉。我们在叙写或陈说我们习见的事物或道理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表现语言——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道亮丽的色彩。
知识链接
“陌生化”是由俄国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在上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这段话告诉我们,“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熟悉的甚至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改变读者的阅读期待,扩充作品的想象空间,进而增强作品的美感。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中自己喜欢的诗句,感受诗歌语言陌生化的审美魅力。
2.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诗歌的语言打破日常,增添新颖性。
凝练、跳跃、悖论、象征、短句写长……
1.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诗歌的结构:
  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我看:大自然的美(1-2节)
我思:人生的意义(3-5节)
感悟文本
精读文本
1.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选取了哪些意象,按照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动静结合 。
描绘出一幅和谐、温馨的春天原野夕阳落照的美丽画面。
2.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诗人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3.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写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写作特色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的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更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真切的体验。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抒写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读穆旦《诗八首》原文及关于其诗歌语言陌生化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