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时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2《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时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06:3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课时同步练习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为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
1.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方向 D.南北方向
2.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4.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呼呼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6.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7~8题。
7.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8.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主导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2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被侵蚀掉,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见下图)。导致其发生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海浪 D.风力
11.图示景观图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13题。
12.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吹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BB
3~4CA
5~6CA
7~8DC
9.B
10~11DB
12~13BA
14.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堆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堆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15.
(1)D
(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3)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4)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