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31页)-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备课系列(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31页)-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备课系列(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20 15: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复习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现象:品红在静置的水中发生扩散。而且,在热水中会扩散的更快一些
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微粒的基本性质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一般来说,气体 > 液体 > 固体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但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分子的基本性质
两小一动一间隔;分子相同性相同。
微粒的基本性质
气体压缩
物质加热
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的间隔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即物质表现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定义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分解
结合
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
(2)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可以再分
不可以再分
运动
间隔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纯净物和混合物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氧气
空气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氮原子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纯净物由___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下同)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_________分子构成。
同种
不同种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带1个单位正电荷)
(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
质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普通的氢原子中不含中子
原子、分子、中子都不带电
原子的主要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国际上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标准,_____
___________跟它相比所得到的比值,符号为___。
2、计算公式
(1)定义式:相对原子质量=
(2)近公式: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
(电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_____上。)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其他
原子的质量
Ar
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重点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一般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2)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而不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质量,它是质量之比,单位是“1”,一般不写出。
(3)1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碳12原子质量的1/12。
(4)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其原子的实际质量也大。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2个
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8个
7个
(17个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16
2
8
6
弧线表示_______
2+8+6=16(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圆圈表示________
圈内数字表示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__
弧线上数字表示__________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电子层
各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
质子数
原子核带正电
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种类 实例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结构稳定性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金属
非金属
He、Ne、Ar
8(He为2)
不易得,不易失
稳定
稳定
Na、Mg、Al
N、O、S
< 4
> 4
易失去
易得到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与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换言之,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都趋于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这就形
成了离子。
离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电子层数减少
电子层数不变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Rn+ / Rn-
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一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
离子
微粒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微粒电性
微粒结构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电子层数 。 质子数 电子数;
电子层数 。
联系
区别
不带电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


减少
不变
阳离子
阴离子
原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概念上: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
电性上:
原子不带电而离子带电
结构上:
大多数原子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是稳定结构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元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
2.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3.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元素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稀有气体元素: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如:碳、硅等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如:氢、氧等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如:溴
氦、氖、氩、氪、氙
元素的分类
元素
1. 宏观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 微观上,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也有的是由离子构成的。
(1)宏观——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原子——构成。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
(1) 地壳中前五位: ;
(2) 地壳含量最多金属元素______。
(3)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______;
(4) 人体中最多金属元素______。
(5)相对原子质量最小_______。
(6)组成化合物最多______。
元素
铝(Al)
氧(O)
钙(Ca)
氢(H)
氧O、硅Si、铝Al、铁Fe、钙Ca
碳(C)
元素
写法:一大二小
N Na Ne H He Hg
意义
①表示 ;
②表示 。
③表示 ,如Fe、Cu 、Si 、He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某种元素
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一种单质
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4.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元素种类
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1.嫦娥五号采回的月壤非常珍贵,对其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含有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以求解决地球能源危机。“He-3”的原子核
内( )
A.含有3个质子,无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2.我们考试填涂答题卡专用的2B铅笔如图甲,其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合剂,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碳原子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B.所有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C.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不能再分的夸克构成
D.中子的质量相对于带电的质子和电子,可以忽略
B
A
练习
3.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错误的是( )
A.氟F B.氖Ne C.硅Si D.铝AL
4.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CL B.mg C.He D.Hyd
5.下列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氦He,氖Ne,氩Ar,硫S
B.碳C,磷P,硫S,硅SI
C.钠Na,铝Al,锌Sn,镁Mg
D.氮N,氯Cl,氟Fe,氧O
D
C
A
练习
6.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同种离子  B.同种分子 
C.同种元素  D.不能确定
D
7.铁的化学式用“Fe”来表示,对于该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描述错误的是( )
A.表示铁这种物质 B.表示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C.表示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D.表示铁分子
D
练习
8.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D
9.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电子层数相同 D.Mg2+比Mg稳定
C
练习
10.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D
A . B. C. D.
11.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B
演示完毕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