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水的组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教学精品课件(47页)(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3 水的组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教学精品课件(47页)(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20 15:5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3.知道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氢气的性质
一、水的组成——研究过程
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是不能再分的。
古代中国五行学说
金、木、水、火、土
古希腊四元素说
土、火、水、风
1766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将金属锌 放到硫酸中,发现锌粒表面产生很多的小气泡,这种气体非常容易燃烧,叫做“可燃空气”
时间轴
1766年
1.卡文迪什发现“可燃空气”
时间轴
1766年
同时期,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将“可燃空气”跟空气混合后点燃,发出震耳的爆鸣声,容器内壁出现小液滴。
2.“可燃空气”在空气中点燃,出现小液滴
模拟“可燃空气”与空气混合点燃
思考“可燃空气”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无色无味
密度比空气小
可燃性
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
时间轴
1766年
1775年
3.“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1.卡文迪什发现“可燃空气”
2.“可燃空气”在空气中点燃,出现小液滴
3.“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思考
“可燃空气”+空气→小液滴
空气
氧气
氮气
①“可燃空气”+氧气→小液滴
②“可燃空气”+氮气→小液滴
③“可燃空气”+氮气+氧气→小液滴
时间轴
1776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硝石(硝酸钾)时得纯净的氧气
1776年
1766年
1775年
4.能够制得纯净的氧气
时间轴
1776年
1766年
1775年
1781年
1781年,卡文迪什改进实验方案,他发现“可燃空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卡文迪什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多次重复实验,发现1体积 氧气 恰好与 2 体积“可燃空气”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水,没有别的物质。
5、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重复实验
观看视频
“可燃空气”在空气中可以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思考
①“可燃空气”+氧气→小液滴
②“可燃空气”+氮气→小液滴
③“可燃空气”+氮气+氧气→小液滴
4.能够制得纯净的氧气
5、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重复实验
“可燃空气”+氧气→小液滴(水)

时间轴
1782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1050℃的高温金属管,重新获得“可燃空气”
1782年
拉瓦锡将这种气体叫做“生成水的气体”氢气
1781年
1776年
1766年
1775年
6.水高温加热获得“可燃空气”;
“可燃空气”命名为氢气
思考
“可燃空气”(氢气)+氧气→小液滴(水)
6.水高温加热获得“可燃空气”;
“可燃空气”命名为氢气
水 →“可燃空气”(氢气)
时间轴
1782年
1781年
1776年
1766年
1775年
1799年
1799年,意大利 科学家 伏特 发明了电池。
时间轴
1782年
1781年
1776年
1766年
1775年
1799年
1800年,科学家尼克尔森用伏特电池对水进行了分解,两个电极附近都有气体生成,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检验。
1800年
二、水的组成——实验
请阅读p80页,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负极
负极
正极
正极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比较两玻璃管中现象差异
均有无色气泡生成
玻璃管上端有气体
玻璃管上端有气体
气体少
气体多
体积比约为1:2
填写表格
2.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注意观察现象,作出判断,并能解释。
负极
正极
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玻璃管内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填写表格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解释
定性现象
定量现象
思考解释
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小结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氢气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氧气
氢气 + 氧气

通电
讨论
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物质?
2、分析氢气燃烧和水电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属于分解反应,生成物有氧气和氢气两种。
水分解氧气和氢气,根据反映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讨论
定性现象
定量现象
思考解释
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思考
结合实验现象和资料,尝试推断水分子的构成,并用微观示意图的形式,画出推导过程。
查阅资料
资料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为分子个数比。
资料2: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精确测定水的组成:
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经电火花引燃后,可生成
2体积水蒸气。
讨论
定性现象
定量现象
思考解释
进行推理
得出结论
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为分子个数比。
2体积氢气和1体积氧气经电火花引燃后,可生成2体积水蒸气
结论: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O
H
H
2014年,中国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水分子的面貌
物质
分子
想一想
构成
原子
构成
构成
阅读课本p81,总结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可燃性):氢气+氧气 水
二、水的电解反应
1.正氧负氢1∶2。
2.实验结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点燃
小结
物质
分子
构成
原子
构成
构成
小结
3.
O
H
H
三、气体的检验方法归纳
气体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用火星木条靠近气体
木条复燃
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气体
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1.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出淡蓝色火焰
B.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C.放出大量的热
D.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B
练一练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 试管中的液面下降得快
B.b 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燃烧
C.a、b 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 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
B.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C.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
4.电解水实验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试管2中得到氧气
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通直流电
c
5.下图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C
6. 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 水沸腾实验 实验2 电解水
(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区别是:

(2)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
。(填“实验1”或“实验2”)
实验1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种类不变;实验2中水分子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实验2
7.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请回答:
(1)B试管内的电极为_____极。
(2)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可用____________来检验。
(3)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气体
体积之比大约是______, A试管
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水是 。
A
B
电池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2 : 1
氢气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由图可知A端为 极。
(2)B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验。
(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 。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一个水分子是 。

氢气
燃着的木条
4mL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物质的分类——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CO2、SO2、Al2O3、KMnO4、K2MnO4、NH3
Fe、Al、N2、O2、P、C、He
思考:
1.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下列物种中含有多少种元素?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观察:
1.下列化合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2.下列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中共含有多少种元素?
CO2、SO2、Al2O3、KMnO4、K2MnO4、NH3
含有氧元素
共含有两种元素
氧化物
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化合物
关系如下
练一练
1.你能准确快速地将下列物质归类吗?
①空气
⑤氧气
②水蒸气
⑥高锰酸钾
③铁
④氮气
⑦四氧化三铁
混合物
纯净物
化合物
单质
氧化物
物质
②③④⑤⑥⑦
③④⑤
②⑥⑦
②⑦

① 液氮 ② 冰水共存物 ③ 氯酸钾
④ 铁粉 ⑤ 洁净的空气 ⑥ 二氧化碳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2.你能准确快速地将下列物质归类吗?
①④
②③⑥

②⑥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液态氮 B、纯水 C、硫 D、铁粉
B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铁 B. 冰水混合物、水
C.医用酒精、二氧化碳 D.水、氧气
C
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
A.氮气、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氧气
C.空气、硫 D.冰、水
B
6.氯化钾是一种 ( )
①单质;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纯净物; ⑤氧化物
A.①④ B.③④ C.③⑤ D.③④⑤
7.氧气是一种( )
①单质;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纯净物; ⑤氧化物
A.①④ B.③④ C.③⑤ D.③④⑤
A
B
8.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
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
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C、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