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江南
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爱莲说
——周敦颐
语文 七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
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这种文体常常借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
说明事理。
“爱莲说”意思是论说喜爱
莲花的道理。
文章体裁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奠基人。学者称他“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简介
听读课文
自由朗读: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fán
yū
zhuó
lián
xiè
yī
xiǎn
读通课文
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结合注解,自己翻译课文。
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之处。
师生互动: 达成目标。
疏通文意
自主学习:结合注解,自己翻译课文。
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之处。
师生互动: 达成目标。
积累识记
①代词。 ②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助词:的。
④
②
④
③
古义:竖立
今义:植物;栽种
宜
古义:应当
今义:适合
古今异义
植
一词多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一词多义
之
之
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蔓、枝: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生枝条。
判断句 “ ......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爱菊,陶后鲜有闻。”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课堂练习
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4)康肃笑而遣之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以我酌油知之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菊花、牡丹各有什么特点 各象征什么样的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秋季独吐幽芳,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不肯与 世俗同流 合污而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夺人眼球 色彩艳丽,妩媚动人 追名逐利,
贪慕富贵的世人
难点突破
面对黑暗的尘世,隐士是怎么做的 君子又是怎样做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士 逃避现实,洁身自好。固然可嘉,
但无益于社会。
君子 高洁的品格,力求用自己的微薄
之力为一方百姓造福。
作者对三种花所代表的三种人各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菊 惋惜
莲 孤独、无奈与悲哀
牡丹 鄙视
(1)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写到他有什么用意
菊花 赞美 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品德高尚
在污浊尘世中也能永葆高洁本色
陶渊明 正衬 自己
(2)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世人甚爱的牡丹
牡丹 世人都追求富贵 反衬 自己洁身自好
人物赏析
《爱莲说》中,将莲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虽然周敦颐写的这篇短文距我们已有千年左右了,但他所赞颂的莲花品质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总结
就你喜欢的一种花,仿照《爱莲说》,以“爱 说”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试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