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章章末复习习题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章章末复习习题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1:0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四章章末复习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月亮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人在地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酒杯中的“影子”是光的   形成的。
不是
直线传播
反射
2.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要用时8 min 20 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m,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因此百米赛跑以   (选填“听到枪声”或“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较为准确。
解析:
s=vt=3×108 m/s×(60 s×8+20 s)=1.5×1011 m;由于光速远大于声速,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较长,所以百米赛跑,以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较为准确。
1.5×1011
看到枪冒烟
3.如图是在2022年河南卫视春晚上表演的《灯光秀》,一条条笔直的光束。下列成语中也包含了此原理的是( )
A.镜花水月 B.鱼翔浅底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解析:
一条条笔直的光束,说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A.镜花水月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这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鱼翔浅底是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竿)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符合题意。
D
4.(21-22·漯河郾城区期末)以下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阳光下,防霾神器雾炮车喷出的水雾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
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D.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紫外线来辨别人民币的真伪
解析:
水雾下出现了“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同样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只是物体射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被反射和折射后射入我们的眼睛,故C错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故D正确。
C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 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 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 2 m B. 1.4 m C. 0.6 m D. 2.6 m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0.6 m。
C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块平面镜,若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45°时,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匀速直线水平向右向平面镜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是( )
A.水平向左  B.水平向右
C.竖直向下  D.竖直向上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与镜面的夹角是45°,方向竖直向下。
C
7.(20-21·商丘睢县期末)下列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图B中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错误;图C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错误;图D中反射角大于入射角,故D错误。
A
8.湖水深度为1 m,在湖面的上空,一只画眉鸟停在岸边距水面5 m高的柳树树杈上婉转歌唱;在水中有一条红色的小鲤鱼悠然游动,静观湖面。“小鲤鱼”“画眉鸟”和“柳树”浑然一体,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关于上述情景,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A.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B.站在岸边看见的“小鲤鱼”到水面的距离肯定小于1 m
C.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1 m
D.我们看到的水中“画眉鸟”和“小鲤鱼”都是虚像
解析:
水中的“画眉鸟”是树上的画眉鸟通过水面反射形成的一个虚像,故A错误;
画眉鸟停在距水面5 m高的柳树树杈上,根据平面镜成像,水中的“画眉鸟”距离水面为5 m,故C错误。
AC
9.(20-21·三门峡灵宝期末)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洼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亮的地方是水
解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或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B正确。
自行车的尾灯是由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组成的,将汽车射来的光再沿原路反射回去,引起司机的注意,故C错误。
当人们在坑洼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时,路面上有水的地方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比路面上无水的地方发生漫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所以亮的地方是水,故D正确。
BD
10.如图所示,生物课后小明想要观察树洞内部的样子,他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树洞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然后垂直于法线作出平面镜。
11.图是小红检查视力时的情景,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小红的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脚上P点的光路图。
解析:
作出物点P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像点P′,连接P′与小红的眼睛,与镜面的交点O为入射点,再连接PO,画上箭头。
12.(课本图片改编)图甲是渔民叉鱼的场景,请在乙图中完成渔民看到鱼在水中的像的光路图,同时标出入射角i;其中B代表渔民看到的鱼,A代表鱼的实际位置。
甲         乙 
解析:
人能看到水中的鱼在B点,说明B点与眼睛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点与眼睛,交水面于一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入射点与眼睛的连线为折射光线。

13.(2021·焦作二模)如图甲所示,游客徒步在海底隧道间,可以看到漂亮的海底世界,在图乙中,A、B、C三点分别是游客的眼睛、真实的鱼以及游客观察到的鱼的位置,请你画出游客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
甲         乙 
解析:上方水中鱼反射出的光由水斜射入下方空气发生折射后进入A处游客的眼睛,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游客逆着折射光线看到鱼的虚像,所以鱼的实际位置在B处,人看到鱼的像在C处。
14.在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中。
(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光线从点S射出,可清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如图中的A点),之所以能从各个方向看清整个光路是因为光发生了   。
解析:
(1)烟是微小固体颗粒,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漫反射,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线。
漫反射
14.在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中。
(2)不改变入射光线,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水达到图中虚线所在的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A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B(未标出),在A点的下方出现一个亮点C,请在图中完成整个光路图。
解析:(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B,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反射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C,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
14.在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中。
(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亮点B向  移动,亮点C向  移动。(均选填“上”或“下”)
解析:(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入射点向左移动,会看到上面的亮点向上移动,下面的亮点向下移动。


15.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她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甲         乙
实验次序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解析:(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像的位置
15.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她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了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发现当蜡烛B移动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
________。
甲         乙
实验次序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像与物大小相等
15.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她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甲         乙
实验次序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5.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她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4)小丽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选填“>”“<”或“=”)∠EON。
甲         乙
实验次序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
15.小丽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她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5)小丽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甲         乙
实验次序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解析:(5)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
光路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