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鹭(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鹭、嫌”等6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精巧、配合”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同学们,你们会背杜甫的《绝句》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鹭吗 根据你们课下查找的资料,简单描述白鹭的外形。(板书课题:白鹭)2.不仅古人喜欢白鹭,我们一样也喜欢白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第二部分(2-8):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第三部分(9-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4.生字我会写。(1)出示生字:宜 鹤 嫌 朱 嵌 框 匣 哨 恩 韵(2)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加一加:“路+鸟=鹭”“女+兼=嫌”“木+匡=框”“口+肖=哨”“隺+鸟=鹤”“音+匀=韵”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鹤”——左下边是四横,不要少写。“框”——右边里面是“王”,不是“玉”。重点指导“鹤”,学生练写。“鹤”是左右结构的字,写时注意左右写紧凑,左边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略小一点。(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5.理解本课重点的词语。精巧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悠然 黄昏 恩惠望哨适宜 镜匣 散文诗 流线型 玻璃框 美中不足(1)认读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框”的读音,读作“kuàng”,“哨”读作“shào”,“匣”读作“xiá”。(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适宜:合适;相宜。生硬:不柔和;不细致。悠然:安闲、安适的样子。配合: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恩惠:他人给予的或给予他人的好处。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6.再次巩固字词。7.同桌之间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大声朗读。3.学生自由谈谈读课文后的感受。4.布置作业。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情景的创设,以诗句导入并加以提问,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读为主,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但我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多,以后我会多与同学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让课堂变成学生们学习语言、感受语言美的快乐阵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了解白鹭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及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复习生字词。2.回顾上节课内容。3.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出示句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这句话有何作用?(这句话是作者对白鹭特点的集中概括,引出了下文。)(2)出示图片,让学生先看图片,然后说一说白鹭哪里看起来“精巧”,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2.学习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1)出示句子:“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课文是在说白鹭,为什么还要提白鹤、朱鹭和苍鹭?(用白鹤、朱鹭、苍鹭作比较,具体表现白鹭大小的适宜。)师生交流,教师小结:白鹭的美,美在普通寻常,美在一切都很适宜。(2)出示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a.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b.这段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的外形的?c.听老师范读这段话,联系前面出示的图片,脑海中形成画面,体会白鹭的美。(3)出示句子:“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a.“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和平、纯洁、恬美的境界具体地、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极好的享受。)b.“清澄的形象化”“具有生命了”说明了什么?(说明乡居生活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更具生命活力。)c.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事物的赞美。)(4)整体感悟第6-8自然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6-8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请你给看到的几幅画面起名,该起什么名字呢?(第6自然段:田中独钓图。第7自然段:清晨望哨图。第8自然段:黄昏低飞图。)3.学习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出示句子:“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怎样理解这句话?它与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作者开篇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意味着文章要刻画的白鹭有诗一样的形美和神美;结尾进一步把白鹭比作“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不但照应了开篇对白鹭的赞美,而且更表达了作者对平凡美好事物的赞美,对朴素高洁的境界的追求、向往。)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5分钟) 作者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以及开头结尾相照应的写作方法,重点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特征和活动特点。本文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与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相呼应,使内容更完整,结构更紧密。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与白鹭有关的古诗呢?课下搜集积累,并背诵下来。(杜牧的《鹭鸶》、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白鹭》等。)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不足之处在于,在讲解课文的写作手法时只是一带而过,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