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13 14: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河北省保定市第十七中学 王燕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材分析本课地位:《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主要介绍了宋代社会风貌的气象万千。课标要求: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说出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了解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通过探究归纳宋代社会风貌气象万千的原因;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 以问卷调查汇总的方式调查学情,依据兴趣将全班学生分为衣、食、住行和习俗节庆四个小组。学情分析七年级某班学生对宋代衣、食、住行及习俗节庆各项的兴趣程度调查统计教学方法七年级某班学生多元智能调查统计图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景七年级某班学生对最喜欢的上课方式调查统计教学实施整体立意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作品深刻反映了两宋时期的社会风貌。鉴于本课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以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其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依托,为学生创设了反映宋代衣、食、住行及习俗节庆的四个历史情境。
整体立意第一幕 初嫁 佳节 寄相思第二幕 久别 罗衣 微雨凉第三幕 南渡 茶酒 家国痛第四幕 晚境 车马 春不赏人生经历本课内容诗意入境 配乐朗诵李清照的《醉花阴》,带学生进入情境。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第一幕 初嫁佳节寄相思——宋代的习俗节庆 “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正逢重阳佳节。新婚不久的李清照万分思念远方的亲人。于是带侍女出游。只见别家团聚,赏菊畅饮。街市中,人来人往。瓦子内,商贾出入,叫卖声不绝于耳,勾栏里,市井往来,卖艺、占卜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材料中出现了宋代的什么节庆?
李清照看到的“瓦子、勾栏”又是什么场所?
第一幕 初嫁佳节寄相思——宋代的习俗节庆联系课本第一幕 初嫁佳节寄相思——宋代的习俗节庆学生模拟瓦子中说书情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第一幕 初嫁佳节寄相思——宋代的习俗节庆联系课本丰富多彩第一幕 初嫁佳节寄相思——宋代的习俗节庆过渡:青年时期的李清照与丈夫时聚时散,这让她十分惆怅。那么,这样的境遇在她步入中年以后能得到改变吗? 第二幕 久别罗衣微雨凉——宋代的服饰 李清照与丈夫时聚时散的境遇依然没有改变,宣和二年(公元1121年),昌乐城外下着小雨,李清照急于同亲人相见,但是行路遥遥,山高水远。李清照一边用衣袖拭着泪水,一边挥笔写下:‘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词句。 什么是“罗衣” ?除此之外,宋代还有哪些服饰 ?第二幕 久别罗衣微雨凉——宋代的服饰第二幕 久别罗衣微雨凉——宋代的服饰过渡:“靖康之变”是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命运又如何呢? 第三幕 南渡茶酒家国痛——宋代的饮食 李清照南渡之后生活并不幸福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深秋之际,江南景致如画。但是,靖康之变给李清照带来的痛苦是难以抚平的。国家的沦亡,故土的沦丧,使清照每以煮酒饮茶来排解忧愁,即使面对东坡肉这样的美食也是食不甘味……” 第三幕 南渡茶酒家国痛——宋代的饮食第三幕 南渡茶酒家国痛——宋代的饮食过渡: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异常拮据。面对凄苦的人生,她又当如何呢? 第四幕 晚境车马春不赏——宋代的住行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晚年的清照至临安别居。她的住所非常简朴:屋顶的青瓦上长满了枯草,而房子周围以断砖铺路。春节过后,一群身份显贵的朋友以马车相约郊游同行,唯独李清照清照备感孤寂,不愿同去……”①李清照的住所体现了当时哪一阶层的住房特点?
②为什么坐马车的朋友们身份显贵? 第四幕 晚境车马春不赏——宋代的住行第四幕 晚境车马春不赏——宋代的住行过渡:刚才大家和李清照一起领略了宋代的社会风貌,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宋代社会风貌,那么这个词是什么呢? 第五幕 谈古论今展豪情——感悟提升第五幕 谈古论今展豪情——感悟提升澶渊之盟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一:两宋时期,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劳动者多穿
小袖狭身的短衣。 ——人教版《中国历史》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开封……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五幕 谈古论今展豪情——感悟提升学法指导:政治角度经济角度民族融合角度社会角度……第五幕 谈古论今展豪情——感悟提升第五幕 谈古论今展豪情——感悟提升 “这些图片中的文化习俗至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现在依然传承着它们。今天,同学们所领略的‘宋代社会风貌’仅仅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此时此刻,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度中感觉到自豪吗?’那么,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延续这份自豪——传承中华文化!” 结束语: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