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词义推断(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最重要的,是推断的基础)
语境分析法——外部语境、内部语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 (dài)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 (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语法分析法
除了“倒装句”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字形分析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
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来的表意文字。例:人
指事字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五、刃
会意字是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例:众
形声字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 。例:晴。
①日籴 (dí)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②二月卖新丝,五月粜 (tiào)新谷。
从“刂(刀)、弓、戈、斤(斧)”者与 有关
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 有关
从“讠 (言)、辶(走)、彳(行)”者与 有关
贝-- 女-- 目-- 纟-- 禾-- 歹-- 皿-- 月--
结构观察法
①对称: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②相邻: 陟罚臧否 合成词: 夙兴夜寐
知识迁移法①.联系教材 ②.联想成语:夫晋,何厌之有?(贪得无厌-满足)
通假分析法
①语音②字形③词义的扩大缩小(前后加字)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翻译句子
1. 翻译的总原则是“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字字翻译)
“达”,要求通顺。(特殊句式、省略等)
“雅”,要求优美。
2. 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
留、删 、补、调、换
留:
①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朝代、年号、帝号、谥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爵位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②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语法结构,不随意变换词序句序。
删:
对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翻译时应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有些倒装结构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补:
文言文中省略句较多,省略主语(尤其是暗换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翻译时将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语意明了。
调:
调指句式的调整,尤其是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调整,使句子畅达。
换:
换,即替换,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词语基本上按照“换”的原则进行翻译,这些词语是文言文翻译时做主要得分点。
①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②直接替换成另一个词语。
概括分析
常见设问角度: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
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
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5.描绘对立双方的激烈交锋
6.表现事件原因、目的、意义影响
7.描述某种场面或表现某种景物特征等
方法点拨:
1.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通读原文,弄清传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什么影响、受到什么评价等,理清人物关系,避免时态错位、张冠李戴等。
2.把握题旨的隐含信息,明确题旨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判断问题属于何种设问角度,有几个问题,避免答非所问或信息遗漏。
3.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找到文本对应区间,标划出重点语句以备信息筛选,弄懂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避免曲解文意。
4.摘取文中句子,翻译归纳概括作答。根据要求整理出答案要点,然后分条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