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名言警句&常识&古诗文默写(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名言警句&常识&古诗文默写(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16:4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6名言警句&常识&古诗文默写
名言警句(共5小题)
(2022 乌鲁木齐)课文内容填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诸葛亮云:“静以修身,   。”魏征说:“居安思危,   。”司马光提倡节俭:“   ,   。”朱用纯警醒我们:“   ,   ;    ,   。”
(2022 头屯河区)课文内容填空。
(1)儿童总是那么天真无邪,贺知章的笔下,天真地问:   ,   。杨万里的笔下,调皮地玩:稚子金盆脱晓冰,   。雷震的笔下,悠闲地吹:   ,   。
(2)人固有一死,或    ,或    。这句话是    说的。
(2021 白碱滩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任何人或物,只有经得起长时间的沉淀和磨炼,才能看清其本质,《增广贤文》中的“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在生活物资丰富时,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等一无所有了,再回想以前的生活,可以“   ,   ”来劝解大家。
(3)回忆你学过的古诗,有的古诗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诗人常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比如:   ,   。
(2020 乌鲁木齐)根据情境填写本册积累的诗句或名言。
(1)人们常常用“   ,   。”来表达无法及时尽孝的遗憾。
( 2 ) 少年时不知道用功读书,长大用到所学时,才发现只是略知皮毛。这时,人们就会有“   ,   。”的感慨。
(3)《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    节(节日),“   ,   。”这句诗委婉表达了思念之情。
(2022 巴音郭楞州)将下列古诗文填写完整。
(1)穷则变,   ,   。(《周易》)
(2)青,取之于蓝    (《荀子》)
(3)   ,日日新,   。(《礼记》)
(4)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   》。其中引用了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是“   。”
文学常识(共1小题)
(2022 乌鲁木齐)课外积累。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作者是    。
(2)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   ”。
作家及其作品(共3小题)
(2022 头屯河区)判断题。
(1)《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鼎”的第七画是“一”。    
(2022 水磨沟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首《   》。
(2021 铁门关市)文海拾贝。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
(2)“千锤万凿出深山,   ”出自    朝的    的《   》。
(3)想要看穿一个人,必须要假以时日。这也应了中国古代的一句俗语:   。”
(4)汉语之美,形式多变,意蕴无穷。我们称少女13岁是    ;称呼别人的女儿为    ;询问中年人年龄说    。
(5)老师的教诲时时处处,又默默守护,犹如春雨“   ,   ”。思乡心切的人儿,归心似箭,期盼“春风    ,   ”。爷爷年事已高,但学习的兴致和家人一样盎然勃发,家人时常这样赞扬爷爷不服老的精神:“   ?   !”
经典名著(共4小题)
(2022 巴音郭楞州)填空。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   。
(2022 头屯河区)填空题。
(1)我知道:“宋江、林冲”是名著《   》中的人物;“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这句话出自名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   》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2)猜《红楼梦》中的人名:三八多面手——   
(2020 乌鲁木齐)课外书籍阅读填空。
(1)《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 索亚是一个    的孩子。
(2)这本书围绕汤姆“历险”写了许多事,请选择两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以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地写出来。
   
(2021 新疆)简答题。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自己和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节日风俗(共1小题)
(2022 巴音郭楞州)我们的不少习俗都有很好的寓意,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2)过年的时候吃鱼:   
古诗文默写(共6小题)
(2022 水磨沟区)课文内容填空。
“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   ”是京城长安淅淅沥沥的小雨;“   ,   ”是望湖楼前的急风骤雨;“   ,   ”是锦官城里降下的甘霖;“   ,   ”是江西上饶夜晚偶遇的雨点。
(2022 塔城地区)恰当运用学过的名言、诗句填空。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春”的古诗,如:“随风潜入夜,   。”“等闲识得东风面,   。”
(2)古人常以咏物言志诗表明自己的志向,郑燮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谦说:“   ,   。”
(3)下面是小二郎买书时随书赠送的一个书签,请帮他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读书格言或者诗句,让书签更有意义。
(2022 克拉玛依)日积月累。
(1)寒食节到来,我就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就想到了《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   ”来劝慰他。
(2)即将毕业,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求学之路还很长,我们要努力读书,因为“   ,事非经过不知难。”
(3)张老师博览群书,什么都懂,听张老师说话就像走进了知识的宝库,真是“听君一席话,   ”啊!
(4)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因为“   ,取之于    ,而    于蓝。”
(2021 新疆)日积月累来填空。
(1)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
(2)   ,事非经过不知难。
(3)《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忧伤难过的诗句:终日不成章,   。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
(2022 喀什地区)日积月累来填空。
(1)水是眼波横,   。
(2)   ,老大徒伤悲!
(3)春城无处不飞花,   。
(4)   ,莫把无时当有时。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汤的意思是    ,由此可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    。
(2022 塔城地区)默写古诗文。
(1)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贺知章)
(2)   ,小扣柴扉久不开。(《游园不值》 叶绍翁)
(3)等闲识得东风面,   。(《春日》 朱熹)
(4)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于谦)
(5)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6)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美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请写出表现友情的古诗有:   。
(7)古人所写的诗中有不少写到了“月”,请你写出含“月”的诗句:   。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写出有关春季的诗句:   。
课文理解(共1小题)
(2022 天山区)语境填空。
(1)锺子期死,   ,   ,以为    。
(2)宋代宰相范仲淹忧国忧民,同情劳动人民,“   ,   。”表达了他对渔民的同情。
(3)“秋景”也是古诗词常有的意象,王维笔下夜晚山间的秋景:明月松间照,   ;落榜的张继眼中夜晚苏州的秋景:月落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名言警句(共5小题)
(2022 乌鲁木齐)课文内容填空。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诸葛亮云:“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魏征说:“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司马光提倡节俭:“ 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朱用纯警醒我们:“ 一粥一饭 , 当思来处不易 ;  半丝半缕 , 恒念物力维艰 。”
【解答】分别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司马光《训俭示康》和朱用纯的《朱子家训》。
故答案为:
俭以养德 戒奢以俭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2022 头屯河区)课文内容填空。
(1)儿童总是那么天真无邪,贺知章的笔下,天真地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 。杨万里的笔下,调皮地玩: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雷震的笔下,悠闲地吹: 牧童归去横牛背 , 短笛无腔信口吹 。
(2)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这句话是  司马迁 说的。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宋代雷震的《村晚》。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故答案为:
(1)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2)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司马迁。
(2021 白碱滩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任何人或物,只有经得起长时间的沉淀和磨炼,才能看清其本质,《增广贤文》中的“ 路遥知马力 , 日久见人心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在生活物资丰富时,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等一无所有了,再回想以前的生活,可以“ 常将有日思无日 , 莫把无时当有时 ”来劝解大家。
(3)回忆你学过的古诗,有的古诗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诗人常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比如: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解答】(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选自《增广贤文》。
(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名贤集》。意思就是:意思是生活好时要常想想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朝郑燮的《竹石》,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故答案为:
(1)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2)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3)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0 乌鲁木齐)根据情境填写本册积累的诗句或名言。
(1)人们常常用“ 树欲静而风不止 , 子欲养而亲不待 。”来表达无法及时尽孝的遗憾。
( 2 ) 少年时不知道用功读书,长大用到所学时,才发现只是略知皮毛。这时,人们就会有“ 书到用时方恨少 , 事非经过不知难 。”的感慨。
(3)《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  中秋 节(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句诗委婉表达了思念之情。
【解答】(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3)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故答案为:
(1)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2)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3)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022 巴音郭楞州)将下列古诗文填写完整。
(1)穷则变, 变则通 , 通则久 。(《周易》)
(2)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荀子》)
(3)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礼记》)
(4)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 为人民服务 》。其中引用了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一句话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解答】(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通畅、不受阻塞。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有一天能够获得新的进步,就要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而且还要再继续天天有新的进步。
(4)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是《为人民服务》。其中引用了中国古时候司马迁说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都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却像鸿毛一样轻。
故答案为:
(1)变则通 通则久;
(2)而青于蓝。
(3)苟日新 又日新;
(4)为人民服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文学常识(共1小题)
(2022 乌鲁木齐)课外积累。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  《狂人日记》 ,作者是  鲁迅 。
(2)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解答】(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作者是鲁迅。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故答案为:
(1)《狂人日记》鲁迅;
(2)《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家及其作品(共3小题)
(2022 头屯河区)判断题。
(1)《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鼎”的第七画是“一”。  √ 
【解答】(1)《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确。
(2)“鼎”的笔顺: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第七画是横。正确。
故答案为:
(1)√;
(2)√。
(2022 水磨沟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首《 采薇 》。
【解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们学过其中的一首《采薇》。
故答案为:
诗经 采薇
(2021 铁门关市)文海拾贝。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
(2)“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出自  明 朝的  于谦 的《 石灰吟 》。
(3)想要看穿一个人,必须要假以时日。这也应了中国古代的一句俗语: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4)汉语之美,形式多变,意蕴无穷。我们称少女13岁是  豆蔻年华 ;称呼别人的女儿为  令爱 ;询问中年人年龄说  贵庚 。
(5)老师的教诲时时处处,又默默守护,犹如春雨“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思乡心切的人儿,归心似箭,期盼“春风  又绿江南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爷爷年事已高,但学习的兴致和家人一样盎然勃发,家人时常这样赞扬爷爷不服老的精神:“ 谁道人生无再少 ? 门前流水尚能西 !”
【解答】(1)出自西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2)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为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4)我们称少女13岁是“豆蔻年华”,称呼别人的女儿为“令爱”,询问中年人年龄说“贵庚”。
(5)分别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故答案为:
(1)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2)烈火焚烧若等闲 明 于谦 石灰吟;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豆蔻年华 令爱 贵庚;
(5)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经典名著(共4小题)
(2022 巴音郭楞州)填空。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鲁智深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刘备 、 曹操 。
【解答】(1)《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2)《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根据积累可知《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刘备。
故答案为:
(1)鲁智深;
(2)刘备 曹操。
(2022 头屯河区)填空题。
(1)我知道:“宋江、林冲”是名著《 水浒传 》中的人物;“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这句话出自名著《 三国演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 红楼梦 》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2)猜《红楼梦》中的人名:三八多面手—— 王熙凤 
【解答】考查了对四大名著的掌握情况。
(1)考查了名著。“宋江、林冲”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这句话出自名著《三国演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名著《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2)考查了猜谜语。“三八”指女子,“多面手”只能干的人,故谜底是王熙凤。
故答案为:
(1)水浒传 三国演义 红楼梦;
(2)王熙凤。
(2020 乌鲁木齐)课外书籍阅读填空。
(1)《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 索亚是一个  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的孩子。
(2)这本书围绕汤姆“历险”写了许多事,请选择两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以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地写出来。
 离家出走的三海盗 寻宝记 
【解答】结合《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2)离家出走的三海盗 寻宝记。
(2021 新疆)简答题。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自己和他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家里的小动物不再害怕他,尼尔斯也学会了和动物和睦相处。 
【解答】《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述的小男孩尼尔斯顽皮透顶,特别喜欢虐待小动物,结果被小狐仙变成像大拇指般大小。神奇的是,尼尔斯能够听懂任何动物的语言。因为尼尔斯曾经捉弄过许多小动物,所以被动物们疯狂追赶。尼尔斯为了逃避动物们的追逐,爬到了家鹅的身上。没想到家鹅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朋友,也碰到过很多凶恶阴险的敌人。结合作品内容可知,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家里的小动物不再害怕他,尼尔斯也学会了和动物和睦相处。
故答案为:
家里的小动物不再害怕他,尼尔斯也学会了和动物和睦相处。
节日风俗(共1小题)
(2022 巴音郭楞州)我们的不少习俗都有很好的寓意,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年年高 
(2)过年的时候吃鱼: 年年有余 
【解答】(1)年糕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2)过的吃鱼有富余多财的吉祥寓意。鱼,取自谐音,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年年有“余”。中国人总是希望在年底还有所富余,因为如果在年底还有富余的话,那么意味着来年你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故答案为:
(1)年年高;
(2)年年有余。
古诗文默写(共6小题)
(2022 水磨沟区)课文内容填空。
“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天街小雨润如酥 ,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是京城长安淅淅沥沥的小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是望湖楼前的急风骤雨;“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是锦官城里降下的甘霖;“ 七八个星外天 , 两三点雨山前 ”是江西上饶夜晚偶遇的雨点。
【解答】分别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七八个星外天 两三点雨山前
(2022 塔城地区)恰当运用学过的名言、诗句填空。
(1)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春”的古诗,如:“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2)古人常以咏物言志诗表明自己的志向,郑燮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谦说:“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3)下面是小二郎买书时随书赠送的一个书签,请帮他在书签上写一句你喜欢的读书格言或者诗句,让书签更有意义。
【解答】(1)分别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宋代朱熹的《春日》;
(2)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3)考查课内外古诗积累。作答此题时注意围绕读书这一主题进行选择,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润物细无声 万紫千红总是春;
(2)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22 克拉玛依)日积月累。
(1)寒食节到来,我就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就想到了《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借用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来劝慰他。
(2)即将毕业,回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我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求学之路还很长,我们要努力读书,因为“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3)张老师博览群书,什么都懂,听张老师说话就像走进了知识的宝库,真是“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啊!
(4)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因为“ 青 ,取之于  蓝 ,而  青 于蓝。”
【解答】(1)依次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汉乐府《迢迢牵牛星》,清代郑燮的《竹石》,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故答案为:
(1)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3)胜读十年书;
(4)青 蓝 青。
(2021 新疆)日积月累来填空。
(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2)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3)《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忧伤难过的诗句: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  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
【解答】(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增广贤文 上集》。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出自《迢迢牵牛星》。
(4)“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出自《两小儿辩日》。
故答案为:
(1)任尔东西南北风;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泣涕零如雨;
(4)辩斗 日始出时去人近。
(2022 喀什地区)日积月累来填空。
(1)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
(2)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
(4)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汤的意思是  热水 ,由此可推测“赴汤蹈火”的意思是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
【解答】(1)出自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3)出自韩翃的《寒食》。
(4)“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日子好了要常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
(5)出自《两小儿辩日》。“及其日中如探汤”的句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汤:热水。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故答案为:
(1)山是眉峰聚;
(2)言必信,行必果。
(3)寒食东风御柳斜;
(4)常将有日思无日;
(5)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水 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2022 塔城地区)默写古诗文。
(1)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贺知章)
(2)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游园不值》 叶绍翁)
(3)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朱熹)
(4)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于谦)
(5)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6)于丹说: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最美的世界,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请写出表现友情的古诗有: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7)古人所写的诗中有不少写到了“月”,请你写出含“月”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写出有关春季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解答】(1)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3)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
(4)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5)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6)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
(7)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
(8)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故答案为:
(1)儿童相见不相识;
(2)应怜屐齿印苍苔;
(3)万紫千红总是春;
(4)粉骨碎身浑不怕;
(5)明月何时照我还;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课文理解(共1小题)
(2022 天山区)语境填空。
(1)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2)宋代宰相范仲淹忧国忧民,同情劳动人民,“ 君看一叶舟 , 出没风波里 。”表达了他对渔民的同情。
(3)“秋景”也是古诗词常有的意象,王维笔下夜晚山间的秋景: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落榜的张继眼中夜晚苏州的秋景:月落  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解答】(1)出自《伯牙鼓琴》,意思是:锺子期患病死了,伯牙摔破了瑶琴,剪断了琴弦,终身再也不弹琴了。他认为世界上值得为之弹琴的人再也没有了。
(2)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意思是:江上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全诗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面对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我忧愁难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故答案为:
(1)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3)清泉石上流 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