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原文为“并不就是把生活复现出来”,意为“并不只是”,而非“并不是”。
B项“标志着中国新诗在创作理念上的成熟”错误,原文为“某种成熟”。D项“中国人对
诗歌的鉴赏领悟来自于对汉字字形及诗行的视觉印象”错误,原文为“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
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
2.C【解析】“已经体现出建筑美的特点”错误,“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 并且还有建
筑的美”意思是中国最初的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的形式,使得中国新诗具备了能够追求建
筑美的基础,而不是说它已经体现出建筑美的特点。
3.B【解析】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自由抒情诗,不能体现闻一多的“三美”主
张。
4.①“写诗”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做诗”是对自然生活的加工:对素材的修饰和思
想方面的提升。(2分)②“写诗”主张“言语就是诗”,“做诗”要对土语白话加以锻炼选
择。(2分)
5.①旧体格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新格律诗可以有层出不穷的格式。②旧体格律诗的格
律与内容没有关系,新格律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③旧体格律诗的格式是别
人替我们定的,新格律诗的格式由我们自己的意志匠心来随时构造。(每点 1分,答对 3点
得满分)
6.C【解析】“小说的细节也全部是真实而无虚构的”错误,小说细节多为虚构。
7.C【解析】“直接展示出拓荒者的形象”错误,应为“从侧面衬托出拓荒者的形象”。
8.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士们住矮窑洞,吃野菜,用简陋的工具,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将烂泥湾改造成美丽如画的南泥湾。②发展经济、自给自足的实干精神。战
士们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了经济,保证了生活用品的自给自足。③前赴后继、赓续不绝的
奋斗精神。从 359旅战士到袁隆平院士,几代人前赴后继、赓续奋斗,创造出全新的南泥湾。
④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战士们勇于进取,第一次改变了烂泥湾的历史面貌,体
现出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精神。(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①选择“老镢头”为叙述视角,并将其拟人化,以记叙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颖而
独特。②选择第一人称方式记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③全文采
用顺叙方式,记叙南泥湾 80年来的历史变化,脉络清晰。④情景描写与故事情节相结合,
小说将南泥湾的改变历程和情景描写结合起来,前后呼应,富有诗意美。(每点 2分,答出
高一语文 第 1 页
其中三点即可)
10.A【解析】原文标点为:公为吏狷且廉,历官半世,而在官之日仅五稔,故其家贫甚,
自奉甚薄,宁穷不一折节,人不堪忧,公晏如也。
11.D【解析】《陋室铭》中的“铭”指鞭策、勉励自己的文字。
12.D【解析】“向别人借贷才为他买棺敛丧”错误,原文“诸孤以赙市棺敛”意为“儿子
们拿别人的资助为他买棺敛丧”。
13.(1)适逢议臣担任部使者,阻挠执行已下达的命令,蔡公与其争执,认为不可以抗命,
极力向朝廷请示。(“适”“沮格”“争”各 1分,句意 1分)
(2)每个人自认为得到蔡公的看重,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没有谁不落泪的。(“重”“比”“陨
涕”各 1分,句意 1分)
14.①宁海县多强盗,蔡公采取严厉惩治的方法,使县内得以清静安宁。(1分)②贵池是
大县城,蔡公采取宽严结合的治理方法。对百姓平和宽大,对非法谋取利益的大官要人刚正
无私,严格执法。(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蔡公名湍,字子东,莆田仙游人。曾祖父名襄,曾任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去世后赠
吏部侍郎。祖父名旻,曾任宣义郎,去世后赠少傅。父名伸,曾任左中大夫,去世后赠光禄
大夫,他有四个儿子,蔡公是长子。蔡公凭借门子身份任将仕郎,后任盱眙军天长县尉,郡
守毕良史认为他是个人才,把他招致幕下。不久,为母亲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任台州宁
海县尉,县中多强盗,都聚集在海里,白天像鱼一样潜伏,夜里像老虎一样聚啸作乱。蔡公
严厉惩治强盗,强盗一作乱就逮捕,县内得以清静安宁。州府上报功劳,被授予承务郎。任
池州贵池县知县,贵池是大县城,蔡公改以平和宽大的治理方法,县中百姓感到方便适合,
但是不能因私情请托,非法谋取利益的大官要人,吓得不敢作为。庚寅年秋绝收,江淮一带
的流民在道路上饿死的到处都是。正月十五,太守想去符县游玩观赏花灯,蔡公说:“现在
是游玩观赏的时间吗?”最终不接受命令。长江水中的小块陆地积为田地,议臣上奏征收田
赋。州县奉诏相互依附勾结侵害掠夺,朝廷知道后,就命令主管官员将田地归还给百姓,免
除他们应向官府上交的租税。适逢议臣担任部使者,阻挠执行已下达的命令,蔡公与其争执,
认为不可以抗命,极力向朝廷请示。部使者生气,想要向朝廷严厉弹劾将他判罪,搜集他的
毛病,一点儿也没找到。过了两年,弟弟蔡洸到江东主管运送粮饷,蔡公因避嫌离职,任镇
江府通判,没有赴任。乙未年冬天,得了上气疾病,第二年正月,病重,就梳洗整容更换衣
服,拱手正坐,呼吸声渐弱很快去世了,正是丙申年正月二十九日,享年五十六岁。蔡公开
高一语文 第 2 页
朗聪敏,幼时诵读的内容,到老年也不忘记。他侍奉双亲谨慎孝顺,要求自己严厉刚毅,见
到利益而思考大义,曾经说:“富贵不是我的志向,姑且解除我的贫困,有二顷田地,回家
耕种,何必占卜呢?” 蔡公任职耿直廉洁,半生先后连任官职,而真正在职的时间仅仅五年,
因此他家里非常贫穷,对自己生活所需的供给非常俭朴,宁可受穷也不改变平日的志向,别
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但蔡公安然自若。他去世后,家里垂着空袋,儿子们拿别人的
资助为他买棺敛丧。蔡公性情温和良善,与人交往,见一面就为对方尽心竭力,每个人自认
为得到蔡公的看重,等到他去世的时候,没有谁不落泪的。蔡公的长子名戡,丁酉年夏,我
任毗陵太守,蔡戡拿户部尚书蔡洸所写的蔡公生平事迹,来请我写铭文。我虽然没能赶上到
庭堂祭拜蔡公,但我与蔡戡同朝为官非常友善,于是为蔡公写下铭文。
15.D【解析】踟蹰,来回转战之意。作者行于如塞外一样的张冠道中,满怀自信和乐观。
16.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首联写晨雾弥漫天空,是视觉;战马迎风长叫,是听觉。②以动
衬静。首联写战马迎风长叫,是动景;乌鸦毫无动响,是静景。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出战前
的寂静。(每点 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1)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2)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3)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每句 1分,有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鳞次栉比 井然有序 世外桃源(每空 1分)
19.石头寨的房屋是一种用大小不一、又各具有一定方正形的规则石头,通过错落有致的垒
砌而建成的坚固石屋。(4分)
20.构成:结构相同,“以石为墙,以石为廊,以石为柱,以石为瓦”四个短语以“以
为 ”的形式构成排比句;内容统一,墙、廊、柱、瓦都是石屋的组成部分。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了石屋自然坚固的特点及石头寨古老原始
的气息。(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21.B【解析】顺序应为:稀释痰液——痰液排出——减轻气管、支气管的堵塞——通畅呼
吸道。排除 AC。“呼吸道通畅”不能与前面的句子保持主语一致,排除 D项。
22.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②为了排出(气道中的)痰液
③进而减轻咳嗽症状(每句 2分,意思对即可)
23. 写作说明
这是一则关于“心理弹性”的作文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明什么是心理弹
性(心理弹性的两种表现);后一部分说明如何增强心理弹性,主要给出 4条措施。
高一语文 第 3 页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卷
关于格式,音尺,平仄,韵脚等问题,本刊上已经有饶孟侃先生《论新诗的音节》的
两篇文章讨论得很精细了。不过他所讨论的是从听觉方面着眼的。至于视觉方面的两个问
高一语文
题,他却没有提到。当然视觉方面的问题比较占次要的位置。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原来文学本是占时间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一一这是欧洲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了。所以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的确是很有关系的一件事。姑且无论开端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是有意还是无心的,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因为这一来,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
材料一:
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谈到艺术的本质,英国人贝尔认为,伟大的艺术都是“有意味的形式”。艺术创作并
诚然,律诗也是具有建筑美的一种格式;但是同新诗里的建筑美的可能性比起来,可
不就是把生活复现出来,最根本的是将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形式化。
差得多了。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的格式是层出不穷的。这是律诗与新诗不同
早期新诗创作忽视形式、滥用“自由”随意而作的痼疾成了闻一多新诗理论中批判最
的第一点。做律诗无论你的题材是什么,意境是什么,你非得把它挤进这一种规定的格式
多的内容之一,在《泰戈尔批判》里,闻一多指出:“于今我们的新诗已经够空虚,够纤
里去不可,仿佛不拘是男人,女人,大人,小孩,非得穿一种样式的衣服不可。但是新诗
弱,够偏重理智,够缺乏形式的了。”在《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中,闻一多借用
的格式是相体裁衣。例如《采莲曲》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昭君出塞》,《铁路行》的格式
鲁品提(Rossetti)的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诗学主张:“美的灵魂若不附丽于美的形体,便失
决不能用来写《最后的坚决》,《三月十八日》的格式决不能用来写《寻找》。在这几首诗
去了他的美了。”早期诗人都强调诗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认为是“写”的,不是
里面,谁能指出一首内容与格式,或精神与形体不调和的诗来,我倒愿意听听他的理由。
“做”的,针对这一创作理念,闻一多多次提出自己的异议,主张诗需要“做”,而不是
试问这种精神与形体调和的美,在那印板式的律诗里找得出来吗?在那乱杂无章,参差不
“写”。在《〈冬夜〉评论》里,闻一多谈到艺术加工的必要性:“一切的艺术应该以自然作
齐,信手拈来的自由诗里找得出来吗?
原料,而参以人工,一以修饰自然的粗率相,二以渗渍人性,使之更接近于吾人,然后易
·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这是它们不
于把捉而契合之。”在《诗的格律》中,闻一多对胡适“有什么话,做什么诗”的诗歌观
同的第二点。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
念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说:“偶然在言语里发现了一点类似诗的节奏,便说言语就是诗,
造。这是它们不同的第三,点。有了这三个不同之点,我们应该知道新诗的这种格式是复古
便要打破诗的音节,要它变得和言语一样一这真是诗的自杀政策了。”并进而解释道:
还是创新,是进化还是退化。
“我并不反对用土白做诗,我并且相信土白是我们新诗的领域里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壤,
(节选自闻一多《诗的格律》)
…我们现在要注意的只是土白可以‘做’诗:这‘做’字便说明了土白须要经过一番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炼选择的工作然后才能成诗。”当然,要想“做”诗变成现实,就得建立一套诗歌创作和
A,艺术创作最为根本的性质是艺术家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形式化,而并不是把生
鉴赏的美学规范,这或许就是闻一多提出诗的“三美”主张的初衷。
活复现出来。
如果说早期缺乏形式规约的中国新诗创作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中的话,那么,在闻一
B.闻一多对诗歌形式的强调,体现了诗学的现代性特征,标志着中国新诗在创作理念
多明确提出诗歌建设的“三美”主张以后,中国新诗进入了一个讲究规范化的自觉时代。
上的成熟。
闻一多对诗歌形式的强调,对诗歌创作需要修饰和打磨的必要性的阐述,标志着中国新诗
C.闻一多认为,从表面上看,新诗的格律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理解,后者为主,
在创作理念上的某种成熟,体现着诗学的现代性特征。
.前者为次。
(节选自李乐平《闻一多对中国新诗理论的贡献》)
D.在闻一多看来,汉字是象形字,中国人对诗歌的鉴赏领悟来自对汉字字形及诗行的
材料二:
视觉印象。
从表面上看来,格律可从两方面讲:(一)属于视觉方面的;(二)属于听觉方面的。
这两类其实又当分开来讲,因为它们是息息相关的。譬如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
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但是没有格式,也
就没有节的匀称,没有音尺,也就没有句的均齐。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