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时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09:29:32

文档简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时同步练习
读“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a、b、c、d四点中风力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所示为2020年1月19日某时刻我国东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完成3~4题。
3.①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4.下列地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5~6题。
5.若图示等压线分布在上海4 000米的高空,则此时上海的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 D.晴朗干燥
6.该地的空间位置可能是(  )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 D.南半球;高空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单位:hPa)”。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8.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主要是(  )
A.a、d B.c、d
C.a、c D.b、d
下图示意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9~11题。
9.若此图表示北半球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10.近地面,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11.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幅等压线图(单位:百帕)中,P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13.上题B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 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由材料一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了。
(2)当发生材料二中图示情况时,应出现于下图中的______时段。
(3)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c处的最终风向。试在图中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1)、地转偏向力(F2)、摩擦力(F3)。
(4)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15.读“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
(2)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3)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5)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参考答案:
1~2CA
3~4AD
5~6DB
7~8BA
9~11ADC
12~13CA
14.
(1)变小 
(2)9~17时
(3)如下图所示:
(4)如下图所示:
15.
(1)P
(2)D
(3)③ 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4)如下图:
(5)北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大气热力环流》课时同步练习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据此完成1~2题。
1.白天,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下沉气流
2.“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采光
读图,回答3~5题。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5.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6~8题。
6.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7.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
8.下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9~10题。
9.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10.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空气湿度下降
读“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增加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积
B.减少城市绿化面积
C.提高空调使用率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高
B.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C.市区降水少于郊区
D.绿化带可以改善市区的大气环境
13.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等压面图中(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正确表示空气流动方向的是(  )
14.下列四幅图所示地区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一幅是(  )
15.某滨海城市某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的小课题研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海陆风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它是________环流的反映,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分析海陆风对该滨海城市的影响。
(3)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近地面风向,并画出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
16.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热力环流是指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的形式。
(2)A地气温比B、C两地________,气压比B、C两地______。D、E、F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_______。
(3)在图中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2BB
3~5BCA
6~8BCC
9~10DC
11~12DD
13.B
14.D
15.
(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
(2)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自海洋吹向陆地(必须平行于等高面);两个等压面如下图所示:
16.
(1)地面冷热不均 最简单 (2)高 低 E
(3)《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课时同步练习
2020年11月,北京再现雾霾天气,PM2.5超过500,污染严重。下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1~3题。
1.出现雾霾天气,会使(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2.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长波辐射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3.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读“我国部分城市某日天气情况表”,完成4~5题。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日最高温
北京 28 ℃
上海 25 ℃
哈尔滨 24 ℃
西宁 22 ℃
4.据表推断,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  )
A.北京 B.上海
C.哈尔滨 D.西宁
5.据表判断,对四个城市天气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上海夜间温度最低
B.该日北京最高气温会出现在12时
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
D.该日西宁紫外线强度最大
读“某地景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各自然现象中,主要由图2中A产生的是(  )
A.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B.日落后的黄昏和日出前的黎明,天空仍是明亮的
C.多云夜晚的气温比晴天的夜晚低
D.初冬时节,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7.在夏季,湛江的园林工人一般会给新栽大树覆盖黑色尼龙网(如图1)。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树木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树木水分蒸腾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涂白,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米的高度。据此完成10~11题。
10.城市绿化部门给城区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
B.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
C.杀菌、杀虫,防冻害
D.防止火灾的发生
11.树木涂白后(  )
A.夜晚树干散热量增加 B.白天树干吸热量减少
C.夜晚树干吸热量增加 D.树干的昼夜温差增大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甲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乙图)。据图完成12~13题。
12.甲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防病虫害
C.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D.防洪、防涝
13.乙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4.读“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作用,D是________辐射。
(2)若北京某月5日一天24小时多云,4日一天24小时晴朗,则全天温差小的是________日。
(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的________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_______(填“高”或“低”)。
(4)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_______(填“高”或“低”)。
15.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图中A表示________辐射,B表示________辐射,C表示________辐射。
(2)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________。(3)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__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__________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4)在寒冷的冬天,农民往往在麦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参考答案:
1~3CBC
4~5BD
6~7DD
8~9CD
10~11CB
12~13CA
14.
(1)反射 大气逆 (2)5 (3)吸收 保温 高 (4)减弱 低
15.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地面辐射
(3)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4)燃烧湿草可产生大量的浓烟,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