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选科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10:46:36

文档简介

高一第一次模拟选科考试
那么,催化剂是如何到云里的呢?“这时候,各种高科技装备就可以大显身手了。”周毓荃
说,首先是飞机,如果是层状的可降水云系,工作人员会派出“新舟60”高性能飞机、“空中国王


飞机等执行任务,直接飞到云中,像播微种子那样,把催化剂播撒在云中。此次驰援重庆的就是
“新舟60”高性能飞机,飞机作业机动性强,催化作业面积大,增雨效果好。
考生注意:
再就是火箭,有时候,碰到强对流云,产生很多闪电,派飞机就很危险,工作人员会计算好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位,在作业点用火箭发射架向空中发射含有催化剂的火箭弹。当火箭弹抵达预定的“月标云”位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置,催化剂自动点燃,随着火箭弹沿途燃烧,“线源播撒”催化剂。此外,在山区等特殊地形中,还
3.本武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一4课。
建有增雨烟炉,催化剂在烟炉燃烧后袅袅升空,直到云中,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般情况下,当催化剂成功送达15分钟至20分钟后,就开始降雨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摘编自《重庆终于迎来人工降雨!专家:这块云是经过“审核”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二:
材料一:
自汉至清,地方政府要奏报雨泽(雪),还要申报米粮时价。清康熙帝根据四方雨泽奏报,预
知丰稔,要求地方官劝农多积米粮,防备凶荒。古人还推测长时段的水旱灾荒周期规律和农业
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时间长,范围广,多地抗早形势严峻。为支援重庆抗旱,中国气象局调
丰款周期,提出10年、12年、30年、60年等天变周期。
派飞机驰接重庆的增雨抗旱工作,并派专家进行增雨作业指导。
既然气候变化有周期,农业有丰歉,就要提前预备救灾物资。丰年储粮,荒年粜粮,救饥、平

很多人都听过人工影响天气,天上的一朵朵云,是如何变成地上一滴滴雨的呢?
抑粮价,是历代政府实施的重要政治措施。《管子》提出十年佛备三年粮食,建立平准,平抑粮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首席专家周毓荃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

价。隋开皇五年建立义仓制度,每秋家出聚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清乾
气象灾害,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使某些局地天气过程
隆十三年确定各省常平仓定额,除贩济、平抑粮价、出借于民外,还供应军需。平籴法、常平仓制
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化的一项科学技术指施,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
度,是古人对世界救荒的页献。水旱灾害奏报为次,敦济为要
等的总称。
由唐至清,报定、检灾、赈济等都有细化规定。唐武德二年确定灾害等级、减免赋税分数,十

一般来说,当云的厚度超过两千米,缺乏冰晶却拥有丰富的水汽,而且云体外面仍然有充足
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分以上课役俱免等,受损程度和减免租税效量,都有
的水汽源源不断补给,就算通过“审核”,被认定具备增雨潜力。
化规定。历朝历代严格规定报灾、验灾时间和程序,如全部调查完毕,需要多月。救突之弊在迟

具体来讲,云有冷暖之分。暖云里充满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上升气流的托举使它们飘
缓,缓不救急。救济为要,奏报为次。乾隆帝说“拯灾恤因乃国家第一要务”。
浮在空中掉不下来;冷云的温度在0℃以下,云里有许多闪亮的冰晶和过冷水珠,但由于它们又

《管子》说:“故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五害,包括水、早、风雾雹霜、疠、虫。五害中,水害最
小又轻,在上升气流的托举下,也不会掉下来。这时候,就需要人工来帮忙了。
大。除五害,以治水为始,于春季枯水期未播种前,夜短昼长,修治城郭、堤川、沟池等。奏国利
合适的“目标云”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需要等待时机。争取在时机未“溜走”之前,把催化
用水工郑国修渠,亩收一钟,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很多朝代都有治水机构和行政法规。
剂送到“目标云”中,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幻化”成雨。
汉有都水官:唐设水部、都水监(后期有都水司);宋有都水监外,又创立河渠司;明清工部有都水司,以
“冷云和暖云的降水机制不同,需要的催化剂种类也不同”周毓荃说,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有
应对水旱灾害。历代都由中央改府组织兴修水利,重视水利管理制度。除减缓赋税、赈济钱粮外,以
制冷剂(如千冰等)、结晶剂(如碘化银等)、吸湿剂(食盐、尿素等)等。
工代赈成为主要救灾措施,各地修建堤埝、塘坝,疏浚河架,既贩济了灾民,又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
制冷剂和结晶剂主要用于冷云。当干冰、液态氮和碘化银等进入云中,便会在短时间内产
(摘编自王培华《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智慧》
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冰核转化成冰晶,冰晶吸附水汽,凝结增长,或碰到过冷却云水,使其变为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晶。当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而上升气流无法托举住它们时,便降落下来,变成雨。
A.人工影响天气,是人工降水、人工防雹等的总称,主要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方法。
暖云则靠吸湿剂。当吸湿的食盐、氣化钙、尿素、硝酸铵等进入云中,使那些小小的水珠快
B.人工降雨需要等待时机并要抓住时机,把催化剂送到“目标云”中,把云“幻化”成雨。
速成长为直径几十微米以上的大云滴,“过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
C.暖云在食盐、氯化钙、尿素、硝酸铵等吸湿剂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冰品,形成降雨。
抵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形成降雨。
D.中国古代重视治水,很多朝代有治水机构,古代还建设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高一第一次模拟选科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不合文意,“产生了大量冰品,形成降雨”错误,产生冰品的是“冷云”,而“暖云”在吸湿剂作用下,“使那些小
小的水珠快速成长为直径几十微米以上的大云滴,‘过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抵
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形成降雨”)
2.D(A项,无中生有,“重庆抗旱形势最为严峻”于文无据。B项,张冠李戴,此次在重庆执行任务的是“新舟
60”高性能飞机,不是“空中国王”飞机。C项,因果颠倒,“农业常常有丰歉”是原因,不是结果)
3.B(B项属于“人工降雨的自然条件”,不属于“人工降雨的技术措施”)
4.①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人工降雨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如何实施人工降雨。②材料二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人在应
对极端天气灾害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举措。(每点2分,意思答
对即可)
5.①加强天气预报,特别是较长周期的天气预报,提高预报的精准度。②建立完善的防灾救灾制度体系,一旦
发生极端天气灾害,及时启动救灾预案。③加强粮食等各类救灾物资储备,确保需要时能快速调拨到位。
④加大水利工程等各类防灾救灾工程建设力度,为防灾救灾奠定基础。(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6.B(A项,因果不当,“‘我'多次在水稻扬花灌浆的季节探访马坡岭”的原因不是“那儿的一片稻田是省城绝美
的风景”,而是“拜访袁隆平”。C项,不合文意,“这才使得他获得‘共和国勋章”错误,依据原文“首次颁授
‘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可知。D项,
分析不当,主要作用不是“表达作者的疑惑”,而是“引发读者深思”)
7.A(不合文意,“他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才清醒过来”错误,原文是“这天早上,就在他条件反射般要下田时,他
一摸脑袋,猛的一下清醒了”)
8.①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抚摸着”“凝神地看若”“两眼焕光”等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袁老对稻穗、稻田的喜
爱和不舍。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深深地嗅着,凝神地看着,轻柔地触摸着”三个分句句式整齐,增强了气
势,写出了袁老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之情。(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的可酌情给分)
9.①为国担责,满怀赤诚。袁隆平为国家担负责任,要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对杂交水稻和它
背后维系的国家粮食安全怀有的赤诚之心始终未变。②执着追求,大胆创新。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
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勇攀杂交水稻科学技术高峰,创建了杂交水稻学,不断刷新超级稻的亩产记录。
③朴实无华,淡泊名利。袁隆平每天把脚扎在稻田里,潜心于自己的杂交水稻事业,而对众多的荣誉不在意。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那。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
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11.C(分析不当,“《论语》”属于“四书”,“五经”还包括“《尚书》”)
12.B(分析不当,“诸葛亮最终如刘备所愿,完成了统一大业”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13.(1)先主刘备又写下诏书告诚后主刘禅说:“你和丞相共同处理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
(2)诸葛亮常常担心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志向不能伸展,因此分出部分士兵(在驻地)开荒种田
[第(1)句得分点:敕,告诫:从事,处理国事;事,侍奉。第(2)句得分点:患,担心,担忧;申,通“伸”,伸展:是
以,因此。每个得分点1分,句意1分,意思答对即可]
14.①诸葛亮迁移西县一千多户人家,退回到汉中:②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③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奏表,承担
责任,请求允许他降职三级。(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诺葛亮,字孔明。诸葛亮身高八尺,常常自比为管仲、乐校,当时的人都不以为然。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颗
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好,认为确实如此。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
后事吸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后完成毓一天下的大业。如果
继位的刘神可以辅佐的话,那就拜托您辅佐他:如果他不成才的话,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蒿亮流着眼泪说:
“臣怎会不弱尽辅佐之力,效尽忠贞的节操,一直到死!”先主刘备又写下诏书告诚后主刘禅说:“你和丞相共同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