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课件(共32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蜀相》课件(共32张PPT)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10: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在这个地方,有一副对联。联曰: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杜甫
教学目标
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杜 甫
如果让你用“一个________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怎么填,为什么?
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才华横溢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温故而知新
1.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
2.杜甫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他被后人冠以( 诗圣 )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 “ ( 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 现实主义 )诗人
5.代表诗歌( “三吏 ” ( “ 三别 ”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 )为主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初步感知,诵读全诗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感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思考:
如果你将全诗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认为是哪个字?
寻:对诸葛亮先生的敬仰之情。
泪:对诸葛亮先生等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
合作探究
课后练习1---3
古代诗歌的章法(结构)
起承转合
起笔是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起: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柏森森——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柏树象征了长青的生命,暗指一代贤相功业如“柏”,盛名长存。

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景。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比较理解:
  虽是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见满院萋萋碧草,
 却觉寂寞之心难言
闻数声呖呖黄鹂,
 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病笃,谓亮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合笔是前三点的诗意合成,概括感悟点,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其中“英雄”是指谁?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英雄人物,也包括作者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但坎坷一生,郁郁而终。
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概括主旨
课堂训练
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课外拓展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
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纡筹策:筹划策略
祚:帝位
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整理后人吟咏诸葛亮的诗词
3、课后找几首杜甫的不同时期的诗,体会诗人情感。
如:“三吏”,“三别”,《望岳》、《春望》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