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3.认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点,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学习活动】
任务一 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和读法
1.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和读法。
(1)概念:用__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以C+O2CO2为例)。
①宏观:表示碳与_________在_________的条件下生成_________。
②微观:表示_________个碳原子与_________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质量:表示每_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方式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化学反应的快慢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4.关于2H2+O22H2O的读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每两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完全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C.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5.关于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四位同学有如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6.甲、乙、内、丁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的描述如下:①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②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③是化合反应;④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2H2+O22H2O B.2CO+O22CO2
C.H2+Cl22HCl D.2Mg+O22MgO
【变式1】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水是由氧单质和氢单质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⑥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⑧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⑥⑧ D.③⑤⑥⑦⑧
任务二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7.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1)推断物质的_________;(2)推断物质组成_________;(3)确定物质的_________和质量比。
8.物质X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制备该物质的原理是2KClO3+4HCl(浓)═2K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lO2 B.HClO C.Cl2O5 D.HClO3
9.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根据以上信息,得出的有关淀粉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只含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10.现将20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l6g C和l1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20:11 B.20:7 C.5:4 D.16:11
11.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12.在反应A+3B=2C+2D中,28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若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7:8 B.8:7 C.7:24 D.24:7
13.下图是某些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13.A
A.2CO+O22CO2 B.N2+3H22NH3
C.C+O2CO2 D.2Mg+O22MgO
【变式2】2020年6月23日北京时间9点43分,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四氧化二氮(N2O4)为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2X↑+3N2↑+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2H8N2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X为一种有毒的物质
C.生成的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在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D.C2H8N2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课后作业】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
2.2020年5月5日,配置有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B火箭,搭载我国新一代载人试验飞船顺利升空,飞船成功返回。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认识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氧气混合生成水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化合价改变
C.2g氢气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水 D.氢气和氧气反应吸收热量
3.石灰氮(化学式为CaCN2)是一种固态肥料,遇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3H2O=CaCO3+2X,则X化学式为( )
A.NO B.N2 C.CO2 D.NH3
4.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和的微粒个数比是1:1
C.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属于氧化物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在2A+3B=C+2D反应中,36gA与56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化学式量为14,则C和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 )
A.7:1 B.7:8 C.7:16 D.7:32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7.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2Mg+O22MgO ;2H2+O22H2O;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
8.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条重要规律,请运用此规律解答下列问题:
(1)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在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填序号),从微观角度说出你的判断依据为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_________(请写出一条)。
9.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gA恰好和4.8gB完全反应,生成4.4gC。请问:
(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_g。
(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1)化学式 (2)①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②1 1 1 ③12 32 44 2.D 3.D 4.C 5.C 6.B 【变式1】A 7.(1)化学式 (2)元素 (3)质量 8.A 9.C 10.B 11.B 12.A 【变式2】B
【课后作业】1.B 2.B 3.D 4.D 5.C 6.C 7.(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2)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合理即可) 8.(1)C2H6O (2)①ACD A、C、D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9.(1)3.6g (2)32
光照
60
40
20
0
-20
-40
-60
44
27
甲 乙 丙 丁 戊
-48
-23
0
物质质量的变化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