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7.1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20 10: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燃烧和灭火
【课时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3.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学习活动】
任务一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
(2)条件:物质为_________;与_________(或_________)接触;温度达到_________。
2.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气体X 水温/℃
A 氧气 5
B 氮气 40
C 二氧化碳 80
D 空气 80
4.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变式1】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任务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6.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2)方法:①清除或隔离_________;②隔绝_________(或_________);③使温度降到_________以下。
7.火灾自救措施。(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_________,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_________捂住口鼻,蹲下靠近_________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8.盖沙灭火的原理是( )
A.降低温度 B.取走可燃物 C.隔绝氧气供应 D.降低着火点
9.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10.2020年11月9日是第29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
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变式2】下列灭火原理与 “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任务三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1.(1)爆炸条件: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_________,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易引起爆炸的物质有可燃性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2)爆炸极限:_________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3)爆炸分类:①_________爆炸(如气球的爆炸);②_________爆炸(如CO不纯,遇明火后发生的爆炸)。
12.2020年3月起,沈阳市三环内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A B C D
13.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14.2020年10月20日,山西潞安集团左权阜生煤业井下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瓦斯是煤矿矿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它已成为煤矿事故的“头号杀手”。
(1)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实验 B.工人必须戴安全帽才能进入矿井
C.矿井内要加强通风 D.安装瓦斯探头传感器监测瓦斯浓度
(2)矿井下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后,专家提出了注入液氮灭火的方案。液氮可用于矿井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15.据报进一名5岁男孩将零食包里的生石灰干燥剂拆开,倒入玻璃保温杯,加水盖上盖子玩耍,保温杯瞬间爆炸,造成男孩的右脸红肿脱皮,一只眼睛失明。近年来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请回答:
(1)发生爆炸的原因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出___________,使剩余的少量水___________,体积迅速___________发生爆炸。
(2)爆炸造成块状物划伤,高温浊液烫伤,还有强碱的___________伤害。
【变式3】科学使用医用酒精。阅读下列材料。
物质 最小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最大爆炸限度% (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
乙醇 3 19 12.8(医用酒精为22)
柴油 0.6 7.5 >62
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
(1)从燃烧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简述: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原因有_______。
(2)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_______(填“擦拭”或“喷洒”)。
【课后作业】
1.2020年5月12日是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预防森林火灾,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  )
A.大理石 B.小木条 C.玻璃 D.泥沙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5.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7.火是文明的起源,取火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1830年,法国人发明了摩擦火柴,将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热使白磷燃烧,,利用白磷燃烧的热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烧。该过程中KClO3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推测摩擦过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19世纪中期,瑞典人创造出安全火柴,将红磷涂在火柴盒的摩擦面上,硫、KClO3、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火柴划燃的瞬间,火苗异常旺,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火柴头里的硫比火柴梗燃烧更剧烈
B.MnO2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C.KClO3分解产生氧气助燃
8.“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某市2020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之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③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
④停止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______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若把80℃的水换成20℃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步骤④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1)发光 放热 氧化反应 (2)可燃物 氧气 空气 着火点 2.B 3.D 4.D 5.(1)4P+5O22P2O5 (2)80℃的热水、空气(答案合理即可)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新的气体,导致试管内压强变小 【变式1】D 6.(2)①可燃物 ②氧气 空气 ③着火点 7.(2)119 湿毛巾 地面 8.C 9.D 10.C 【变式2】C 11.(1)急剧地燃烧 气体 粉尘 (2)可燃 (3)①物理性 ②化学性 12.B 13.A 14.(1)CD (2)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液氮汽化使温度降低 15.(1)大量的热 变为水蒸气 膨胀 (2)腐蚀性 【变式3】(1)医用酒精的闪点低,是22℃,与火源接触闪出火花,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酒精是可燃物且与空气(氧气)接触,达到燃烧条件引起燃烧,如果乙醇体积分数达到爆炸极限范围3%~ 19%引起爆炸 (3)擦拭
【课后作业】1.D 2.A 3.B 4.C 5.B 6.D 7.(1)S+O2SO2 (2)2KClO32KCl+3O2↑ 白磷着火点比硫低 (3)B 8.(1)③ (2)4P+5O22P2O5 (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