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单元 复习
【课时目标】
1.能结合事例说明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巩固学习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3.认识物质的变化、分类和常见的反应类型;能正确书写基本的化学用语,并能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1.化学基本概念及化学用语;2.常见气体(O2、CO2、H2)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取。
难点:1.。
【学习活动】
任务一 化学基本概念(变化、分类、反应类型)
1.下列生产、生活中涉及的变化过程,其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切割玻璃 C.食物腐败 D.烧制陶器
2.下列涉及化学学科素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结构观: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守恒观:20mL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与20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40mL
D.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概念之间存在并列、包含和交叉等三种关系,如表符合如图所示的一组概念是( )
序号 X Y Z
①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化合物
②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
③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④ 煤 石油 化石燃料
A.① B② C.③ D.④
【变式1】实验测得某样品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该样品(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一定是木炭或活性炭中的一种
C.一定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任务二 化学用语(微粒、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4.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SO2 C.Ag2S D.SO3
5.一种新型环保材料被塑胶跑道工程广泛应用,合成这种新材料的原料是二甲苯烷二异氰酸酯(其化学式为 C15H10N2O2)。下列对该原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H、O 的质量比为 5:16
C.完全燃烧只生成 CO2和 H2O D.含有29 个原子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两种反应物的共同之处是:每个分子都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写一个符合这一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
A.一个 B.两个 C.一个 D.两个
【变式2】CO2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超临界流体(一种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可用作某些物质的溶剂,以替代一些对环境和健康带来危害的有机溶剂。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超临界流体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B.碳元素和氧元素只能组成二氧化碳
C.超临界流体CO2 是一种新物质 D.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任务三 身边的物质(氧气、水、二氧化碳)
7.对下列实验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实验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含量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喷水:通过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8.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9.小明周末从凤凰山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仿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___水。
【变式3】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
任务四 燃烧与燃料
10.以下做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符的是( )
A.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加大燃煤发电,亮化城市夜景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11.2020年11月24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并挖取1731g月壤返回地球。该火箭使用了高效能的液氢和液氧作为推进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液化过程中,氢分子之间的间隔保持不变 B.氧气液化时,氧分子体积变小
C.燃料加注时需严禁烟火 D.液氧变成气态氧时,放出热量
12.电影《烈火英雄》源于“大连7 16大火”真实事件,讲述了“最美逆行者”一一消防员以生命维护国家及人民安全的故事。你认为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消防员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
A.用灭火器扑灭油火
B.开启鼓风机,降低火场温度
C.关闭原油罐阀门,防止原油泄漏
D.用铲车装载砂石和混凝土筑坝垒沿,防止流淌火蔓延
【变式4】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如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
B.q一定是CO2
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
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
【课后作业】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振荡液体 C.量取液体 D.滴加液体
2.研究发现,水能凝结成多种类型的结晶体。除普通冰外,还有-30℃才凝固的低温冰,180℃依然不变的热冰,比水密度大的重冰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冰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B.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重冰中分子间间隔比普通水小 D.低温冰中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3.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制取CO2 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B 煤炭的脱硫处理,能有效减少酸雨的形成
C.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O2、N2、CO2
D.冰水混合物、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都是混合物
6.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红磷和木炭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所以也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D. CO和CO2虽然元素组成相同,但二者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7.“世界VR看中国,中国VR看安徽”。生产VR(虚拟现实)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工业制取高纯硅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SiH4 B.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D.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
8.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9.(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写出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木炭的主要成分与上述三种物质相同。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___________。
10.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为什么?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1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有关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O2和CO2都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写出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如用C装置收集O2,验满方法是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所选发生装置与E、F装置连接进行实验,若实验时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F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此实验能否说明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连接D、G装置可用来收集一定体积的CO2并测量生成的CO2体积,导管口_______(填“e”或“f”)应与“J ”相连接,图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
12.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 (N2O4)助燃,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N2H4 + N2O43N2 + 4H2O 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计算:
(1)联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2)3.2Kg N2H4 发生燃烧,需要助燃物 N2O4 的质量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1.B 2.D 3.B 【变式1】D 4.C 5.B 6.(1)由两个原子构成 化合反应 2H2+O22H2O (2)C 【变式2】A 7.C 8.A 9.(1)过滤 AC (2)硬 【变式3】C 10.B 11.C 12.B 【变式4】B
【课后作业】1.C 2.A 3.B 4.D 5.B 6.D 7.B 8.C 9.(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2CO2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CO2+H2O=H2CO3 10.(1)未进行尾气处理 导管末端套上气球或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2)先通气CO,以赶走装置内空气,防止加热发生爆炸 (3)黑色粉末变红 CuO+COCu+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1)A 2H2O2O2↑+2H2O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如复燃,则集满 (2)CaCO3+2HCl=CaCl2 +CO2↑+H2O 不能,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f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12.(1)联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设需要助燃物 N2O4 的质量为x。
x=4.6kg。
答:(1)联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87.5%;(2)3.2Kg N2H4 发生燃烧,需要助燃物 N2O4 的质量为4.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