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 5.3.1 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 5.3.1 发酵食品的制作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0 21: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发酵食品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的一日三餐中常吃的发酵食品引入,选择了学习制作酸奶作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炼出发酵食品制作的一般方法,之后拓展了发酵食品种类,介绍了新型发酵食品。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兴趣较浓,但要学生没人动手操作,可能学生的操作能力会有所欠缺,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关于微生物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常见发酵食品的类型。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练习制作酸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发酵食品的种类,学习发酵食品的一般制作方法,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原理。
教学难点:
区别不同发酵食品中利用的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请学生各小组课前利用家庭中的器具和材料参照课本制作酸奶。
2、创设情境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生物技术中的发酵技术很早就被应用于食品制作上,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前人们就学会了酿酒,在3000年前就有了山西的醋,现在发酵食品很多,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学生举例。
3、合作探究
这些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指出原理,那么我们自己可以制作酸奶吗?学生回答“可以”,我们各小组在课前已经尝试制作了酸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请各组把自制的酸奶派代表拿到讲台上来,我们看看做的成功吗?请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上来判断,可以用你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找出你认为最好最成功的一组把小面包送给这一组,注意不评自己组的。我们来看看哪一组得到的小面包最多,祝贺这一组,其他组是不是很想学习?那请本组成员为我们介绍一下他们制作的过程。
小组成员借助本组在制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介绍本组制作酸奶的过程。
我们来分析一下各步操作的原因,小组讨论回答
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
2.在牛奶中加入酸奶的目的是什么?
3.煮开的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加入酸奶?
4.发酵时为什么要密封瓶口?
5.密封后为什么要放在30℃的环境中?
我们总结一下关键步骤:( )、( )、( )、( )。
我们看看哪一组做的酸奶不太理想,我们帮他们找找原因,请这一组来介绍本组操作步骤,
各组讨论酸奶制作不理想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酸奶了,请同学们回家再为自己的父母做一做酸奶,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能干的、孝顺的自己。
那其他发酵食品同学们有知道如何制作的吗?
学生可能会介绍馒头、酸菜的制作方法,请学生介绍。
大家发现了吗?不同的发酵食品其制作的关键步骤一般都是这四步,但可能用到微生物有所不同,请根据自己所学的微生物知识判断常见的发酵食品制作所用到的微生物。
馒头、面包、酒——( )
酸菜、酸奶————( )
醋————————( )
腐乳、酱油、酱——( )
4、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酵食品的制作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图表海天酱油厂,而且还出现了新型发酵食品,图表苹果醋,酸豆粉等。同学们如果对发酵食品非常感兴趣,许多大学是有相关专业设置的,将来可以选这些专业,深入去学习。
5、收获
同学们学了本节有什么收获?
小组交流。
6、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做课本上的当堂练,并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