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
第16章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
1、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
2、教材分析
本节在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重点强调了主流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发现、发展过程。本节主要通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模拟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的活动、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我国澄江动物化石群等内容,说明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教材中有关达尔文的环球考察内容、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以及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基本事实,都是探讨生物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但是本节内容是一节关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而且任何人都无法再现46亿年前的历史变迁,所以内容比较抽象。针对这个问题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当时的环境;第二,利用历史重演,感受当时科学家的经历“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科学的探索精神;第三,设计模拟探究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从而突破理论性强的难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但是本节着重介绍生物进化学说,重点强调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较抽象,这对八年级的孩子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个问题,本节以一个模拟实验的活动作为突破重难点的手段,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更好地认识自然选择学说。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描述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生物进化学说。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5、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2.教学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六、教学准备
(一)实验用具:镊子、衣服夹子、解剖针、小勺子、毛巾、豆子、桑果、圣女果、绿豆、试管、解剖盘、培养皿、计时器
(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流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图片]:达尔文[问]:你了解达尔文哪些? 对学生的回答赞赏[补充介绍]:达尔文于1831年,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五年的环球考察,之后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 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揭开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设疑]: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呢?生物进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达尔文的足迹,共同探索。 生1:他是一位博物学家生2:写了一本《物种起源》的书生3:提出了生物进化 论好奇,想知道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新课进行新课进行新课进行新课 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故事讲述】跟随达尔文的足迹到达加拉帕克斯群岛。介绍在群岛看到的生物多样的生物。其中地雀引起了达尔文的注意。[设疑]:地雀来具有共同的祖先,但它们的喙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喙的不同于什么因素有关呢?[视频]:地雀取食的情形。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视频看完了,哪个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真是这样吗?是第一位同学说的食性不同原因吗,是第二位同学所说的地雀的喙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原因吗?都不是!地雀的喙不是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是因为这些地雀的祖先在喙的形态上本身就存在细微的差异,在同一座岛屿环境下,哪种喙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取到该岛屿上的食物,哪种喙的功能就更强大,具有这种喙的地雀就更容易存活,从而才能繁殖后代,并在后代中将这种有利的差异积累起来,逐渐进化。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一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过程和原因。【模拟实验】自然选择[讲述]:在群岛的一座岛屿中,生活着几种喙形不同的地雀,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称它为“豆豆鸟”,它们取食的食物是这座岛屿中的豆豆。[展示]:镊子、夹子、解剖针、勺子豆子代表不同喙形的地雀及其食物。[方法步骤]:1.假设每种亲代的“豆豆鸟”在生存中必须取得20个豆豆才有可能繁殖后代。2.在规定时间内,用“喙”将培养皿中的豆豆依次放入自己面前的毛巾上。[活动规则]:1.手不能直接触碰培养皿,只能用“喙”取食。2.放到毛巾上的豆豆才是取到的食物。[问]:哪位同学做计时员?哪位做观察和记录员?【活动第一轮】“50秒时间,预备,开始”请各组汇报结果镊子组亲后代共3个,夹子组和针形组后代为0,勺形组亲后代共6个。夹子组和针形组同学可以补充为其他两组的后代。【活动第二轮】“时间40秒,现在开始!”“时间到”看来斗争还是很激烈的啊!那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再做下去,你们觉得应该是谁的天下?看表格上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它怎么体现自然选择的过程、生物进化的原因呢?【思考讨论】[思考1]:1.生存下来的个体最多的是哪种“豆豆鸟”?如果再繁殖下去,且都存活的话,数量是多少?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图片]:达尔文分析大象过渡繁殖的例子[思考2]:1.为什么有些种类的豆豆鸟没有机会繁殖而被淘汰了? 2.如果食物足够多,它们会被淘汰吗?[图片]:生物生存斗争的图片例子[思考3]:1.豆豆鸟的喙形特点会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吗?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2.来自共同祖先的鸟喙存在针形、勺形等,这说明了什么?[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例子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例子 [思考4]:1.你觉得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哪种豆豆鸟占优势,哪种逐渐被淘汰?2.如果豆豆变成了其他食物,情况会怎么样?这说明了环境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ppt图片)[图片]:柔软的番茄、隐蔽的小豆、桑果。如果食物换成这些,哪种喙形的豆豆鸟取食更占优势?哪种喙形的豆豆鸟能够生存下去,是和什么因素有关?你知道了吗?【解释】哪种喙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取到该岛屿上的食物,哪种喙的功能就更强大,具有这种喙的地雀就更容易存活,从而才能繁殖后代,并在后代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积累起来,逐渐进化。这就是“适者生存”。【总结】就是说食物类型选择了喙形,多样的食物选择了多样的喙形。类似喙这种变异的性状有许多,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被逐代积累下来,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最终产生了新的物种。从而产生多种多种多样的生物,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出示]: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听得津津有味越来越好奇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认真思考生1:因为这些地雀的食性不同生2:这些地雀来自共同的祖先,它们的食性应该相似。但是各个岛上所具有的食物不一样,所以地雀为适应环境喙就变得不同了。:点点头,似乎明白表现兴奋好奇如何模拟自然选择课前的分组,每两列为一组,总共四组,第一排四组同学把自己的模拟工具拿出来,按要求把毛巾放在自己面前,后面的同学不要拿工具,先作为第一组同学的后代。学生自告奋勇报名参加观察和记录员上台,随时检查取食情况,并将结果填在屏幕的表格里第一排四个组的豆豆鸟门争分夺秒抢夺食物,其余同学座位后代默默加油。四组分别汇报,镊子组幸存数量为1,夹子组和针形组无幸存,勺形组2个都存活了学生将结果记录在实验单上镊子组3个豆豆鸟,勺子组6豆豆鸟争分夺秒取食。汇报结果并记录镊子组的3个豆豆鸟全部战亡,勺子组死了一个,还剩5个勺形豆豆鸟的天下思考、讨论勺形豆豆鸟45个。说明生物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吃的不够,抢不过,饿死了,被淘汰可能被淘汰。有其他生物猎捕它、环境恶劣就、可能没命。会,遗传现象。变异现象。食物、豆豆可能存活下来的就不是勺形喙的豆豆鸟柔软的番茄—针形隐蔽的小豆—镊形桑果—夹子形生:和食物有关,看哪种喙形适合取食仔细听,再理解明白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形成学生大声齐读 历史重演,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体验”达尔文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看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质疑,引起学生思考给出正面回答,让学生有个正确的印象,来说明地雀喙的不同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表达能力增强及时收集数据的意识再次感受激烈的竞争体验具有适应食物的喙形更具有竞争优势,更容易存活,不适应食物类型的则被淘汰让学生根据实验思考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慢慢总结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现象,从而理解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进一步认识自然选择学说的思想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再次强化认识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进行新课 二、生物进化学说在发展 在达尔文之后,很多科学家也做了大量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1984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其物种之多,震惊世界。随着新化石的发现,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出现,随着研究水平的提升,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不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一种,科学家提出了其他生物进化学说,如从现代综合进化论、分子进化中性论等。 由于任何人都无法再现46亿年来的历史变迁,因而出现血多生物进化学说是正常的。尽管现在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水平,但这并不是终极真理,我们同学们不能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也许下一个“达尔文”就是你! 认真听观看ppt认真听观看ppt受到启发、鼓舞 帮助学生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生物进化学说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总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畅所欲言 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用不同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长脖子的原因 记下作业 学以致用
9、板书设计
生物进化的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自然选 结果 多样性
择学说 适应性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