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14:5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
——大唐三种不同的人生际遇和情感世界
盛唐 诗仙 李 白—— 豪放飘逸 浪漫主义
晚唐 诗圣 杜 甫—— 沉郁顿挫 现实主义
中唐 诗魔 白居易 —— 通俗易懂 现实主义
导 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游仙诗:
指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思想情感的诗歌。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作者简介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诗风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豪放
飘逸
理解李白思想的诞生: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作品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知识整合
生字正音
解题
梦游
天姥

留别
——说明内容的虚实。
——地点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感慨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主要描写了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
交代了梦游天姥山的缘由。
确实、实在
谈起
谈论
忽明忽暗
有时
遮住
高过、超出
方位名词做状语,向东南
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瀛 洲
天姥山
—实
陪 衬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虚
思考
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
对比、衬托、夸张
意境(天姥):
高大、峻拔、雄伟、气势磅礴
感情:热情向往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梦游之 瀛洲 难求
天姥 可睹 峻拔雄伟
对比
夸张
衬托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烟涛微茫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热情
向往
小结
天姥入梦
天姥风光欣赏
云海漫漫
天姥风光欣赏
天姥远眺
天姥风光欣赏
仙雾弥漫
天姥风光欣赏
仙界云宇
天姥风光欣赏
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依据、根据
代指前面越人的话
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将月亮拟人化
山水诗人谢灵运
清澈
凄清
承上启下、由现实过渡到梦境
点明“梦游”
第一景:(晚上)
月夜渡湖
————凄清幽静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思考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穿
直上云霄的山路
半山腰
木屐
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摒弃世俗
第二景:(清晨)著屐登山
————雄奇壮观
昏暗
震动
使.....战栗
使.....震惊
黑沉沉的
水波荡漾
第三景:傍晚)山中奇景
————神奇迷离
比喻、用典
不知不觉
楚辞句法: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作动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闪电,“列”同“裂”
山峦
仙人居住的洞府
石门
拟声词,形容声音大
天空
神仙居住的地方
彩虹
驾乘云彩的神仙
名作动,弹
回转
第四景:夜晚)洞天仙境———壮丽非凡
梦境的高潮
对如仙境般的美好和自由的向往
使....崩塌
成群结队的排列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四短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与前文有何联系?
思考
1、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从昏暗恍惚、阴森恐怖,到惊天动地、豁然开朗,前后形成对比,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晚上)月夜渡湖
(清晨)著屐登山
(夜晚)洞天仙境
凄清幽静
壮观雄奇
神奇迷离
壮丽非凡
梦游之旅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就整体而言,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诗人徜徉其间,心神完全被奇特之景所吸引, “心颜”大开,幸福无比。
(傍晚)山中奇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惊醒的样子
长叹
醒来
原来
前面所写的仙境
从梦境回到现实
从仙界回到现实,诗人的心情如何?
从“忽”“恍”“惟”“失”等字可以看出诗人从仙界回到现实的失落、惆怅、不知所措。
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通过四幅图景详写了诗人梦游幻境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顺序是什么?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梦前: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中:月夜飞渡——登山奇观——
山中夜景——洞天奇景——
梦醒:梦惊伤神
小结
壮美雄奇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梦游之 魂飞 剡溪
着屐 登山

湖月
渌水
清猿
云梯 花石
海日 天鸡
叠岩 岩泉
凄清幽静
夸张
心驰
神往
流连
忘返
小结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梦游之 洞天 仙境
魂归 枕席

神奇壮丽
向往自由
追求乐土
洞天雷
洞天门
洞天境
洞天仙
魂魄动
起长嗟
惟枕席
失烟霞
想象
夸张
回到现实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
等到
怎能
低头弯腰
卑躬屈膝
侍奉
抒发
梦醒后的感慨
抒发快乐短暂、时光无情、世事无常的悲叹
回扣诗题“留别”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思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全诗的地位诗什么?起到什么作用?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诗眼),起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
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小结
豪迈气概
直抒胸臆
内容 事件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梦游之 世事痛苦 追求乐土及时行乐
蔑视权贵 憎恨现实
敢于反抗

简要概括整首诗的行文脉络,以及诗人的情感脉络。
行文脉络:1、首先描写了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交代了诗人梦游的缘由。
2、然后用四幅图景详细描绘了诗人梦游幻境的见闻以及感受。
3、最后抒发诗人梦醒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情感脉络:因天姥山的雄伟而神往,到一夜飞渡的迫切,
再到神游仙境的极乐,最后梦醒现实的失落与反思。
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
思考
中心思想:
诗人以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描绘,抒写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反抗精神。(积极)
消极因素: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诗人流露出人生如梦和逃避现实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这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之后无可奈何的解脱。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风格体现)
1、构思新奇,自由奔放。歌颂仙境之美,鞭策现实之丑。全诗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2、想象瑰丽,夸张大胆。
3、语言精炼,参差多变。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知识整合



词语释义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知识整合
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渌水荡漾清猿啼
4.迷花倚石忽已暝
5.熊咆龙吟殷岩泉
1.古义:实在。  今义:相信。
2.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古义:凄清。  今义:清洁。
4.古义:不知不觉。 今义:忽然。
5.古义:震动。  今义:殷切。
词类活用:
名词的词类活用
动词的词类活用
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云青青兮欲雨 (雨,名作动,下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名作动,弹)
驴不胜怒,蹄之 今王鼓乐于此
(蹄,名作动。踢)
(鼓,名作动,弹奏)
(不得使之为臣/不能让他做臣子
/不能和他做朋友)
2、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纵使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我为王/让我做王)
天下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孟尝君客我 (客,以我为客/把我当做客人)
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4、名词做状语
在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一般作为名词使用的词,当它被放在动词前面,且这个名词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这动作行为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这个名词便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在名词前加“像”
樯橹灰飞烟灭 (灰,像灰一样 /烟,像烟一样)
②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方法,在名词前加“用”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名词皆为时间名词,在名词前加“每”或“一.......比.........”等。
乡邻之生日蹙 (日,一天比一天)
族庖月更刀 (月,每月)
④表示动作的方位,名词为方位名词,在名词前加“向”“到”“对”等介词。
“大江东去”“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等
“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名词为处所名词,翻译加“在”或“从”
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
⑥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加“像对待.......一样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⑦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加”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 (按照古代的方法)
知识整合
词类活用
1.云青青兮欲雨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2.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着
3.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4.古来万事东流水 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
5.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6.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遮蔽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5年高考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群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背诵、默写全诗
翻译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