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粤教版八上第四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粤教版八上第四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5 11:43: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4节《民俗与旅游》教案
课题 民俗与旅游 单元 四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文化与旅游是本章内容的最后一节,继农业、工业、交通等重要经济部门之后学习,认识文化的产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总结的作用。本节设置了民俗文化、旅游文化两个子目,教材中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归纳、交流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案例选取中国典型的文化经典,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分类。综合思维能力:1.理解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关系。2.理解地方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地理实践力:1.调查你所生活地区有哪些民俗文化,了解他的内涵。2.搜集资料,对比我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人地协调观:懂得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增强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2.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分类。
难点 1.理解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与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的关系。2.理解地方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进行时——民俗文化》,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交流问题:1.说一说,你的身边有哪些民俗文化?2.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是怎样的? 欣赏视频,回答问题 利用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一.探民俗文化析差异1.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提问:什么是文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文化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2.畅谈饮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导致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饮食文化常常受其影响。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牧区和农耕区、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补充:白斩鸡是广东的名菜。剁椒蒸鱼头是湖南名菜。(2)追问:这些名菜和主食选用的材料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3)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的食物?(4)知识之窗:我国的菜系:一个地方菜系的形成与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独到的烹饪方法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深受这个地区的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特色、饮食习惯等影响。我国很多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大,文化底蕴深厚,菜肴在烹饪中形成了很多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有粤、川、闽、湘等菜系。这些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格,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除以上菜系外,我国各地还有许多名菜和小吃。生产在不同的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差异,不仅饮食不同,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着礼仪等都各具特色。3.探讨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示不同的服饰,引导学生思考:(1)藏袍:海拔高,空气稀薄,适应了昼夜温差大的特点。(2)景颇族居住的地方盛产竹子。男女老少均喜欢饮酒,熟人相见则从筒帕里拿出竹筒倒一杯酒相敬。4.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各地的传统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补充:岭南地区,气候高温多雨, 居民为了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在马路的两旁搭建起两三层高的混合砖木结构的楼房。可遮阳防雨。可以减少外敌入侵。在楼房的高层居住,有利于人身安全和财产保护5.不同的地形环境下,交通工具也各具特色。6.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特色节日活动活动二.畅谈文化促旅游发展 1.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名山秀水遍布各地,动植物种类丰富;民族传统多样,历史悠久。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无与伦比的。2.知识之窗:我国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 随着2016年7月湖北神农架和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0项,名列世界第二。其中,世界自然遗产11项、文化遗产30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 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九寨沟、武陵源、三江并流、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丹霞、澄江化石遗址、新疆天山、湖北神农架。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天坛、赜和园、大足石刻、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青城山—都江堰、皖南石村落、云风石窟、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澳门历史城区,安阳殷墟,开平碉楼与村落,福建土楼,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元上都遗址,中国大运河,丝绸之路,土司遗址。 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花山岩画。教师图片展示各种文化景观。3.结合图4.41指出以下世界遗产的名称和所在的位置。4.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请你搜集资料,设计一条江西省内红色旅游线路。5.世界遗产属于全人类所有,请你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世界遗产既要利用,更要保护。保护世界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国际合作,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充分保护和适度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说一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2.列举分享:(1)北方以小麦为主,居民喜爱面食。南方以水稻为主居民喜爱米饭。烤全羊是蒙古族的名菜。毛血旺是四川名菜。(2)思考交流:(3)说一说:(4)读一读,说一说3.说说下列人们的服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傣族:傣族居住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气候炎热,所以穿着短裙短袖服装。4.分享交流:(1)房子多坡式顶,降水丰富;利用黄土的特点气候干燥。气候炎热潮湿气候寒冷,阳光充足;游牧生活,蒙古包方便拆卸和重新组装。北方传统民居,一般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较小。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边远山区,以山区为主,因常有土匪出没,所以围在一起而住。5.说一说6.列举分享1.读图交流2.读一读,分享交流:3.找一找,说一说4.互动设计,交流分享5.思考交流:要改造周围的环境,展现我们的建设成就;要充分利用世界遗产发展经济。要尽快扩建道路,修建旅馆、饭店、缆车,吸引更多的游客。 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文化包含衣食住行等方面,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的地理知识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补充为辅,逐步拓展学生的视野采用追问的形式探究饮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互动交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清晰明了问题导向,鼓励学生发现,总结、思考交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当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读材料,逐步认识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利用知识之窗,整理我国文化的种类,然后利用图片,不断进行分类展示,形象、生动,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题目放手给学生自主完成,展现其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提供适当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练习 1.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相符的是: ( )A. 北方地区 —— 窑洞 —— 主食米饭 B.南方地区 —— 陡屋顶、砖瓦房 —— 赛龙舟C.西双版纳 —— 蒙古包 —— 赛马D.内蒙古草原 —— 竹楼 —— 泼水节2.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人类活动的差异,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植被 B. 土壤 C. 气候 D. 地形 刺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K4-4-1是一幅刺绣作品。据此完成3~5题。3.作品显示,该地 (   )①房屋临水而建 ②屋顶坡度小③降水少,气候干燥 ④水源充足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4.该地代表性的美食是 (   )花馍 B. 烤馕 C. 粽子 D. 酥油茶5.该地可能分布在 (  )A. 三江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松嫩平原6.下列旅游景点中,属于我国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是(  )A. 长城、丹霞山 B. 长江三峡、九寨沟 C. 黄山、龙门石窟 D. 颐和园、故宫7.对待文化遗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坚持科学利用、合理保护 B. 促进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C. 立足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其文化价值D. 应该高强度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8. “人民币上学地理”,如图K4-4-4所示20元和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分别是 (  )A.杭州西湖、八达岭长城 B. 肇庆七星岩、承德避暑山庄C. 桂林山水、布达拉宫D. 长江三峡、平遥古城 认真完成,当堂达标 将所学的基本内容,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知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通过搜集资料,对比观察我们知道了我国文化的差异——衣食住行等,并能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了我国具有自然、文化、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并能分别进行列举分享。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知道了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互动交流
板书 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脉络,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思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