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0 15:22:4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
知识图解
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马克思主义
的广泛传播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诞生
登上历史舞台
全国工人运动高涨
共产党早期
组织建立
串连历史
专题纵横,高效学习
一、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戊戌变法: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专制制
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辛亥革命: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3.新文化运动: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
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逆流展开猛烈进攻,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事件
名称
时间
口号
阶层
主张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自强”“求富”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戊戌变法
1898年
变法图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1911年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民主和科学
先进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中考体验
真题体验,模拟提升
1.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历史事件:
“它是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
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人中国,形成了百
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
A.倡导变法维新,确立君主立宪制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民国时期,保守知识分子惊恐不安,称新文化运
动为“洪水猛兽”“异端邪说”“功利倡而廉耻丧,
科学尊而礼义亡,以放荡为自由,以攘夺为责
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C)
A.新文化运动导致人民道德败坏
B.新文化运动之“自由”实际是放纵私欲
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纲常礼教
D.新文化运动导致社会动乱不息
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一1967年)在17岁时写的
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C)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1916年,陈独秀撰文将明中叶以来中国所发生的
变化分为七期,第七期是“民国宪政实行时代”,
强调“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不得不待诸第七
期吾人最后之觉悟”,原因在于“伦理思想,影响
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陈独秀此番言论
意在
A(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7
知识框架
核心要点,各个击破
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
理道德知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
、李大钊
、鲁迅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
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化运
主要内容(2)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
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
意义
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
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名师讲坛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
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
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
正确的。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从
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突破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分享
(历史解释】
材料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
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
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
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
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知识框架
核心要点,各个击破
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
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
传播: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
义的传播
主义观》: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基础:1920年夏,陈独秀
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
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召开:1921年7月,在上海开幕,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参加
中共一大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
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
党的成立
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免诞生
召开: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
中共二大
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
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纲领
概况: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
高潮
全国工人
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
运动的高涨
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结果: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名师讲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新”对中国革命而言具体表现在哪里?
(1)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一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2)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一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属于新的革命范畴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知识框架
核心要点,各个击破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
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
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与要求: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概况: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
五四
扩大
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

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意义{意义: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
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地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名师讲坛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
代,它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
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爱国主义精
神,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从
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领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运动时期,涌现出一批拥护俄国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
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
运动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
件基本成熟了。
突破探究
重点难点,探究分享
【历史比较】
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
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
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