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1 12: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期( jià ) 小径( jìng ) 脚印( yìng )
B.寒冷( lěng ) 挑战( tiǎo ) 砍柴( chái )
C.救命( mìn ) 鲜艳( xuān ) 漂亮( piào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霜叶 赠送 B.残缺 犹豫 C.粽色 雨靴 D.辽阔 喇叭
3.下面的诗句中,表现诗人“忧愁”的诗句是(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D.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对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理解正确的是( )
A.知道还有孩子在捉蟋蟀玩呢!夜深人静了还有一盏灯是亮着的。
B.有几个孩子一直在捉蟋蟀玩到很晚,篱笆旁的灯一直都是亮着。
C.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5.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晨的雾真大,校园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像仙境一般。
B.客人们继续到了,家里热闹起来。
C.我班同学很团结,赢(yíng)了这场拔河比赛,这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6.下列不是告诫人们要讲道理的一项是(  )
A.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B.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C.劈柴看纹理,讲话凭道理。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下列不适宜用来形容秋季的一组词语是(  )
A.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B.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C.层林尽染  金桂飘香 D.粉妆玉砌  天寒地冻
二、填空题
8.在语境中写词语。
生日那天,叔叔zèng sòng ( )给我一幅画:一条长长的xiǎo jìng( )上,pū mǎn( )金色的落叶;路边盛开着缤纷的jú huā( ), 它们pái liè( )得并不guī zé( ),可花却开得很热闹。
9.比一比,再组词。
诚( ) 晶( ) 境( ) 泥( )
城( ) 品( ) 镜( ) 尼( )
10.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天空    ( )的落叶
( )的谷粒    ( )的菠萝
丰收的( )    美丽的( )
11.查字典填空。
“爽”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第二笔是________,含有“爽”字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
12.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果实( )( )    ( )( )尽染
一叶( )( ) 天( )云( )
五( )丰( ) 金桂( )( )
(1)秋天的果园,______________,丰收在望。
(2)勤快的爷爷每天早出晚归,他耕作的几亩农田年年都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山峰______________,风景如画,登山的游人流连忘返。
13.诗词理解
描写秋天的古诗会让你感受到秋的魅力: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_______”;苏轼认为秋天是最好的季节,“_________”;秋风让客游在外的叶绍翁产生了思乡之情,他用诗句“_______”来表达。我还能写出两句描写秋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提示的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1)它带着清凉和温柔……,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联系上下文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词典注释:①光线充足(多指室外);②明显;清晰。
借助词典注释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5.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滩上有捡不完的美丽的贝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从东方升起。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家乡是济宁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口语交际。
向爸爸、妈妈提提建议
爸爸在玩手机游戏,妈妈则沉迷于聊QQ、微信。他们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舍不得丢开手机,还要放在自己的饭碗旁边,时不时地瞄上一眼。
我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下面是某小学三位同学三个月的语文成绩表,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姓名 一月份成绩 六月份成绩 十二月份成绩
状状 82分 79分 80分
元元 56分 77分 90分
成成 96分 81分 76分
17.三位同学中语文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A.状状 B.元元 C.成成
18.一月份语文成绩最好的是( )
A.状状 B.元元 C.成成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一月份到十二月份,元元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由不及格变成优秀。
B.这三位同学六月份的语文成绩比较接近。
C.成成的语文成绩一直保持在优秀水平,高于其他两位同学。
D.状状十二月份的语文成绩比成成的高。
阅读天地。
我爱秋天
我爱百花齐放的春天,爱火辣辣的夏天,也爱那雪花飘扬的冬天,但我更爱绚丽多彩的秋天。
我爱秋天,因为它是瓜果飘香的季节,红彤彤的苹果成熟了,梨成熟了,黄黄的,像一个个个灯笼;石榴也成熟了,因为秋天的到来,他咧开嘴笑了。
我爱秋天,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红红的高粱成熟了,你看!它把枝头压弯了。黄黄的玉米、弯弯的水稻它们给农民伯伯带来了喜悦。
我爱秋天,是因为秋天非常有趣,不信你看!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它们都往南方飞去。红红的枫叶纷纷飘落,菊花知道秋天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就慢慢地绽开笑脸,小鱼最后一次跳出水面,他是在和大地告别。
秋天的到来,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这就是我喜欢的季节。
20.连一连。
百花齐放的 夏天
绚丽多彩的 春天
火辣辣的 冬天
雪花飘扬的 秋天
21.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红红的高粱成熟了,你看!它把枝头压弯了。
______________
22.秋天是一首歌,他带给大地的是( ),带给小朋友的是( )。
A.一首欢乐的歌 B.一首丰收的歌
23.小作者为什么更喜欢秋天呢?试着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4.笔下生花
写一位你从书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关于科学家童年的故事。题目自拟,要求故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 脚印(yìng 改 yìn)
B:正确
C:救命(mìn 改 mìng)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BD项均正确。C项有误,棕色是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棕毛的颜色,即褐色。故“粽色”的“粽”自错误。
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理解。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句的意思是:母亲的恩情极大,像春天的阳光之于小草,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自唐代诗人张继所著的《枫桥夜泊》,诗句的意思是: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诗句的意思是: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夜书所见》,诗句的意思是: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选B。
4.C
【解析】略
5.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选项A使用恰当,句子出自《美丽的小兴安岭》。“浸”有浸泡、使渗透的意思。这里的“浸”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一字化静为动,将安静的山谷赋予了动态美,动静结合,使这种美感油然而生,跃然纸上。描绘了一幅浓雾笼罩着的森林的景象,写出了雾大的特点。
选项B使用不恰当,连续;承继,嗣续;与某一事有连续关系的另一事。这里可以运用“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状态。
选项C使用恰当。“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形容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6.D
【解析】略
7.D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A.是形容秋季的词语。秋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B.是形容秋季的词语。五谷丰登:五谷丰收。泛指粮食丰收。登:庄稼成熟;果实累累:累累:连续成串。形容果实多。
C.是形容秋季的词语。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金桂飘香:秋季里桂花盛开,花香馥郁,香飘四散的意思。
D.不是形容秋季的词语。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天寒地冻:形容天气非常寒冷。这是形容冬季的词语。
8. 赠送 小径 铺满 菊花 排列 规则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赠”“铺”“规”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9. 诚意 晶莹 环境 水泥 城市 品味 镜子 尼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形近字组词,组词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词汇、运用词汇,还能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组词练习有以下几种:辐射式:这是以某个生字为词头。和其它汉字组成双音节词。 辐凑式:这是以某个生字为词尾,和其它汉字组词”,即是运用汉语语素构词。语素和语素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语法单位。
组词,注意了解字义和辨清字形,可放在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如诚与城,音同,部首不同,义不同。诚:真心:诚恳的意思。可组词诚实。城:围绕都市的高墙的意思。可组词:城市。
10. 明朗 金黄 饱满 香甜 季节 菊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如:明朗的天空、金黄的落叶、饱满的谷粒、香甜的菠萝、丰收的季节、美丽的菊花。
11. S shuanɡ 丿 神清气爽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应先查大写字母“S”,再查音节“shuanɡ”; 爽字的笔顺是横、 撇、点、撇、点、撇、点、撇、点、 撇、捺。所以第二笔是撇“丿”,含有“爽”字的四字词语有:秋高气爽、神清气爽等。
12. 累 累 层 林 知 秋 高 淡 谷 登#收 飘 香 果实累累 五谷丰登#五谷丰收 层林尽染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词语的累积。要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字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注意不要写错别字。选词填空应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果实累累:形容果实多。
层林尽染: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将要来了。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五谷丰登:五谷丰收。泛指粮食丰收。
金桂飘香:桂花开了,香味能够传得很远。
(1)本题填入“果实累累”,指秋天的果园里,果实非常的多,丰收在望。
(2)本题填入“五谷丰登”,指爷爷耕作的几亩农田年年都丰收。
(3)本题填入“层林尽染”,指秋天的山峰上,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风景如画,登山的游人流连忘返。
13.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是橙黄橘绿时 江上秋风动客情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识记与运用。
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苏轼的《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橙黄橘绿时”意思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是最好的时节。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江上秋风动客情”意思是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很多,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4. 温和。 不干燥。 不规则,没有秩序。 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以及理解词语的方法。
(1)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温柔”的意思是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近义词有:温和、体贴、轻柔等。
(2)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潮湿”的意思是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反义词有:干燥、枯燥等。所以“潮湿”的意思可理解为不干燥、不枯燥。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由“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可知,“凌乱”的意思是不规则,没有秩序。
(4)借助词典注释理解:“多么明朗的天空”中“明朗”的意思是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15. 夜深了,老师仍然在批改作业。 海滩上有贝壳。 太阳公公红着脸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 我的家乡是济宁
【解析】略
16.每个周末全家人一起去公园、博物馆玩,游玩期间除接电话以外,不可以玩手机。就像以前样,一家人一起聊天,一起玩。
【解析】略
17.A 18.C 19.C
【分析】17.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仔细观察表格,提取表格的重要信息,平时要多做题。根据表格可知,三位同学中语文成绩比较稳定的是状状,三次成绩分差最高是3分;元元三次成绩的分差最高有34分,成成三次成绩的最高分差有20分,因此A项正确。
18.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理解。
根据表格可知,一月份语文成绩高低排序是成成96分,状状82分,元元56分,因此成绩最好的是成成,C项正确。
19.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理解。
根据题目要求,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要认真审题,作答时,学生要根据表格内容进行排除。A项元元的语文成绩从56分到90分,进步非常大,因此A项正确;B项三人的成绩分别是79、77、81,相差不大,因此B项正确;C项成成的成绩在十二月份时低于其他两人成绩,没有一直保持在优秀水平,所以C项有误;D项十二月份语文成绩,状状80分,成成76分,状状比成成的成绩高,因此D项正确。
20. 21.红红的高粱成熟了,你看!枝头被它压弯了。 22. B A 23.因为它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也因为秋天非常有趣
【分析】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中信息的提取能力。
根据第一段“我爱百花齐放的春天,爱火辣辣的夏天,也爱那雪花飘扬的冬天,但我更爱绚丽多彩的秋天。”
21.本题考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
22.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秋天的到来,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根据文中的句子,提取信息,①“一首丰收的歌”,②“一首欢乐的歌”。
23.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我爱秋天,因为它是瓜果飘香的季节”“我爱秋天,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我爱秋天,是因为秋天非常有趣”。
所以小作者更喜欢秋天的原因可以从这几句话中找。
24.范文:
焦耳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要求将一位科学家童年的故事写下来,要注意题目明确的内容是“科学家童年的故事”。可以将书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关于科学家童年的故事记叙下来,故事内容要真实,要将科学家小时候爱思考、爱探索等精神表现出来。
开头:简单说明自己要介绍的科学家是谁。
中间:将故事的内容完整的记叙下来,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尾交代清楚,其中事情的经过要具体描写出来。记叙过程中,要把科学家的品质表现出来,还可将自己对科学家的评价写出来。
结尾:总结全文,可说明自己将如何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