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3节 神经调节(2)
---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掌握反射的概念;掌握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掌握条
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科学思维:通过对反射弧结构图等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读图
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体验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理解反射活动,提
高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态度责任:体验自身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对自己生命活动
的影响。
复习导入
1、神经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2、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主要分布在哪儿?
3、为什么说脑干是生命中枢?
4、脊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脑 脊髓
脑干中有控制心跳、呼吸、循环的神经中枢
(低级的)反射和传导
思考讨论
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怎样?
手会不假思考地快速缩回,然后又会感觉到痛。
应答性反应
反射
新课讲解
一、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如,人触碰到高温物体时,手迅速缩回,这是一种对高温物体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也就是人对触碰高温物体时产生的反射。
注意:
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也可以来自体内的。如敌害、食物、
声、光、体内器官的病变等。
讨论交流
根据反射的定义,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反射的例子。
司机看到红绿灯踩刹车;
学生听到铃声跑进教室;
小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人会害怕;
某同学看到狗会被吓哭;
某人看电视时,有时会被感动得禁不住流泪;
……
新知讲解
1、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
如,人触碰到高温物体时,手迅速缩回,这是一种对高温物体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也就是人对触碰高温物体时产生的反射。
(注意:
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也可以来自体内的。如敌害、食物、
声、光、体内器官的病变等。)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高等动物或人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并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地作出适当的反应。
读图
如图所示,当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 感觉高温,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经 传导进入 (脊髓中),再通过 传达到 ,手便会立即缩回。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新知讲解
3、反射弧
(1)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2)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而且,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
(3)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反射是一个接受信息(感受器)→传导信息(传入神经)→处理信息(神经中枢)→传导信息(传出神经)→作出反应(效应器)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视频:
反射弧模式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遇高温等刺激产生的缩手反射是天生的、 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
活动
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个同学用手轻轻地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膝跳反射
敲击时,被击的小腿不自觉地弹起。
(点击图片播放)
1)上述实验的反射活动叫做膝跳反射。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膝跳反射是我们检查身体时常用的方法。想一想,通过检查膝跳 反射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3)膝跳反射过程与“驾驶员看见红灯刹车”的反射过程有什么不同?
活动讨论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股四头肌肌腱
传入神经
脊髓
传出神经
股四头肌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反射弧的结构相似,但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而“见红灯刹车”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中。膝跳反射属于低级的反射,而“见红灯刹车”属于高级的反射。
新知讲解
人的许多有意识行为还可以不牵涉到感受器,由大脑直接传递给连接效应器的运动神经元,产生一个动作。
踢腿
甩手
思考讨论
日常生活中,手如果被针扎了一下,会马上缩回来,但打针时,你的手有没有马上缩回来呢?你知道原因吗?
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非条件反射。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
新知讲解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做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因此,此时的反射是一种自主的应答性反应。
但是,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有时能控制一些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
如在缩手反射中,有思想准备时,有时手可以不一下子缩回;膝跳反应中,有思想准备时,有时小腿不会自主弹起。在排尿反射中,人们可以暂时控制排尿,等。
思考讨论
你认为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有什么证据能支持你的观点?
膀胱壁上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尿道括约肌)
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证据:
胸段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位于脊髓下部(横断面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
新知讲解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天生的、低级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吃东西流唾液、冷了颤抖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这些低级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和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新知讲解
2、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
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称为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
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才能完成的高级神经活动。
如,吃东西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而看见酸梅或听别人说起酸梅时会流出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望梅止渴、杯弓蛇影、鹦鹉学舌、动物表演节目、学生听见铃声进教室、看到熟人打招呼……等,都属于条件反射。
新知讲解
(2)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强化
条件反射是需要利用非条件反射来不断强化的,否则会消退。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如,吃东西流唾液是非条件反射,而曾经吃过酸梅的人,一旦看见酸梅或听别人说起酸梅时会流出唾液,这时就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条件反射使人和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对语言文字产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
阅读
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ИванПетровичПавлов,1849~1936)通过研究狗产生唾液的各种方式揭示了一些学习行为的本质——条件反射。
1902年,巴甫洛夫为了计量狗在实验期间分泌唾液的量,他为每一只实验的狗做了一个小手术,让分泌的唾液通过一条导管流到体外。待狗的手术口愈合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实验,他每次给狗吃肉的时候,狗即流口水,而且看到肉就会流口水。此后,巴甫洛夫每次给狗吃肉之前总是先按蜂鸣器。过一段时间后,这蜂鸣声就如肉一样,也会使狗流口水,即使蜂鸣器响过后没有食物,也如此。不过,
巴甫洛夫发现,如果蜂鸣器响过后不给食物,狗对这种
蜂鸣声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分泌的唾液会一次比一次
少。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巴甫洛夫终于在 1923年确立
了条件反射理论,这对大脑生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
响。1904年,巴甫洛夫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课堂练习
1、“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讲的是魏武帝率部行军途中,三军皆渴,于是传令前面有梅林,士兵听后口中生津,士气大振。故事中反映的神经活动( )
A. 由反射弧完成 B. 只有大脑皮层参与
C. 属于简单反射 D. 没有大脑皮层参与
A
课堂练习
2、在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迅速逃生。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 完成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
B
课堂练习
3、暑假期间,同学们参加网络收看在线课程,这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体育锻炼来消除神经系统的疲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听课笔记的过程属于每个同学都会的简单反射
B. 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的
C. 进行体育锻炼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D. 在线学习时,分别在视网膜和耳蜗上形成视觉和听觉
C
课堂练习
4、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课堂练习
5、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B.神经元的结构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
C.幼年时期,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
D.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由于植物体内生长激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C
课堂练习
6、下列有关看电影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刚进电影院时,感觉伸手不见五指的原因是瞳孔较大
B.黑暗中不小心碰到其他物体迅速收腿是非条件反射
C.光进入的顺序是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D.电影情节使人感动,这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
A
课堂练习
7、“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1)“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2)____________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____________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失去了大脑控制
反射和传导
大脑皮层
语言和文字
课堂练习
7、“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脑死亡”。
(1)“植物人”小便会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
排尿中枢_______________;这一实例说明脊髓具
有____________功能。
(2)____________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
中枢,它可以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人类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够对____________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3)如图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当手偶然接触到针尖,手就会立刻缩回来,这种反射方式属于____________。假如反射弧丁处受损,其余部分完好,对反射活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去大脑控制
反射和传导
大脑皮层
语言、文字
非条件反射
能感受到疼痛但不会缩手
课堂练习
8、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看,眼球对光
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从反射弧的组成看,“人工视网
膜”相当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
(3)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
和CCD质检的距离。当配有人工视网膜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变________。
凸透
感受器
短(或“近”、“小”)
课堂总结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3、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缺一个反射都不能正常进行)。
4、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先天性的、不会退化;后者是后天获得的,不强化会退化。
5、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对语言、文字的反射只有人类特有。
板书设计
1、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只有反射弧完整,有刺激时反射才会发生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有时能控制大脑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不受大脑控制,不会减弱、消退
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神经中枢在大脑,不强化会减弱、消退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对语言、文字的反射只有人类特有。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内容;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