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三、汽化和液化
北师大版 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2课时 液化
1.知道什么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
3.会分析生活中液化现象。
学习目标
复习导入
1. 关于蒸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只能在15℃以上才能进行
B.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C.只有对液体加热液体才会蒸发
D.蒸发会使液体自身的温度降低
D
2.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夏天的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又是怎么来的?
思考
合作探究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液化
演示:水杯上的小水珠
降温液化
倒热水时,烧杯内壁水珠成因分析:
空气中水蒸气温度低于烧杯壁,故烧杯外壁不形成水珠
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杯壁液化成小水珠
倒热水时,玻璃盖水珠成因分析:
空气中水蒸气温度没有玻璃盖高
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玻璃盖液化成小水珠
被烫过的玻璃盖无水珠分析:
高温水蒸气遇到更高温的玻璃盖不会液化成小水珠
装冰块的烧杯,水珠外壁成因分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烧杯壁液化成小水珠
内壁水蒸气温度低于烧杯壁,故不形成小水珠
综合以上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1.都是水蒸气的液化
2.高温水蒸气在低温物体表面发生
试着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戴眼镜吃汤面时镜片会变模糊?
2.水烧开时,壶嘴口喷出的“白气”有什么变化?
3.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走到室内镜片会有什么变化?
汤面中升腾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会液化成小水珠
壶嘴口的“白气”少,离壶嘴远的地方“白气”多
镜片会变模糊,因为教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高
如图所示,拿着一冷玻璃片放在沸腾的水的壶嘴上方,观察到玻璃片上渐渐有水珠出现,并且发现玻璃片逐渐变烫,这是为什么?
液化放热
水蒸气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练一练
试管壁上有小水珠生成
放出
使气体液化的另一种方法:压缩体积。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体经压缩便于运输、贮存和使用。
气体打火机
液化石油气
压缩液化
乙醚的液化
思考一下:
1.当压缩体积时,会有热量放出吗?
2.一般人们在什么时候会选择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气体?
3.空气中的,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可以被液化吗?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液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C
2.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汽化产生的
C、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D
3.污水净化在缺水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 )
A、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液化
B、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凝固
C、塑料外罩的温度比罩内水蒸气的温度低
D、塑料外罩的温度比罩内水蒸气的温度高
C
归纳新知
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方式
生活现象
液化过程放热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