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4: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5课时 显微镜和望远镜
R·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相似: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_______,每一组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
透镜
凸透镜
目镜
物镜
2.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能成一个____________的_____像;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能成一个___________的_____像,因此通过显微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_____立的被______的_____像.
投影仪的镜头
倒立放大

放大镜
正立放大


放大

4. 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_______,物体越_____,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_____,其视角就越大.
3.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______的_____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______的_____像.
缩小

放大

视角


5.我们的宇宙有上千亿个星系,太阳是______系中的一员,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_____条轨道上.
银河

显微镜
  显微镜发明于16世纪末,而于17世纪始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它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觉从宏观引入到微观,了解到动物体内的细微结构,直接导致了19世纪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立。
显微镜下的雪花
显微镜下的细菌
显微镜下的头发
知识点一
显微镜
普通显微镜的细菌
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
(2)目镜:靠近眼睛的透镜,
(1)物镜:靠近物体的透镜,
1.基本构成: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17世纪中期制做的复式显微镜
19世纪中期的显微镜
20世纪初期的显微镜
切片显微镜
解剖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
电子显微镜
各种用途的显微镜
手术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例1 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
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成像性质.物镜将被观察物体第一次放大成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第二次放大后,成为放大的虚像.
开普勒望远镜 (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基本构成:
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f物>f目。
知识点二
望远镜、视角
1.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1)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把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一次。
例2 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
C
解析:用望远镜观察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都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所以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被目镜再放大,成为虚像.
2.视角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
a
a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视角小
视角大
a
a
  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伽利略,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个观测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知识点三
探索宇宙
伽利略望远镜
海王星的发现
  海王星外观为蓝色,原因是其大气层中的甲烷。海王星大气层85%是氢气,13%是氦气,2%是甲烷,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氨气。 海王星可能有一个固态的核,其表面可能覆盖有一层冰。外面的大气层可能分层。海王星表面温度为摄氏-218度,表面风速可达每小时2000公里。 此外,海王星有磁场和极光。还有因甲烷受太阳照射而产生的烟雾。
哈勃空间望远镜
全球最大单镜面光学望远镜
空间望远镜
数字式巡天望远镜
广阔无垠的宇宙
地球和月亮
太阳系
银河系
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和物镜位置可以交换
B.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
C.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大
D.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大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能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是因为它增大了眼睛的视角
B.望远镜都用凸透镜作为物镜
C.望远镜的物镜可以用凸透镜,也可以用凹面镜,而显微镜只能用凸透镜
D.望远镜的物镜很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B
解析: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是凹面镜.
显微镜
物镜: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视角:物体对眼的光心所张的角的大小.
显微镜和望远镜
物镜: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视角
探索宇宙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结构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
作用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作用相
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
察物体。
原理:
望远镜
结构
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
点附近成实像。
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
当于放大镜。
原理: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对比的方法去学习本节知识.如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物镜的放大,第一次放大与幻灯机的原理相同;第二次放大与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和放大镜的原理相同.
2.通过望远镜的发明故事,教育学生要大胆地动手实践,元件的组合有时也是一种创新.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材P104“想想做做”)
解: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睛的位置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
1.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
(教材P106“动手动脑学物理”)
解:本题是一道实际操作性探究实验题.放大镜和玻璃板上的小水滴都相当于凸透镜,小水滴的作用相当于物镜,放大镜的作用相当于目镜,调节放大镜和小水滴间的距离,使其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就可看清玻璃板下微小的物体.
2.收集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资料,自拟题目就你喜欢的相关问题写一篇科学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