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如果用棉花与蜡烛相互摩擦,则带正电的是 (选填“蜡烛”或“棉花”)。
2.如图所示,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摩擦时,原子之间电荷转移情况的示意图,则 (选填“A”或“B”)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B物体将带 电。
3.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在支架上能自由转动的吸管,已知吸管A端带负电,吸管B端不带电。则当橡胶棒靠近吸管A端时,A端会 橡胶棒。当橡胶棒靠近吸管B端时,B端会 橡胶棒。(选填“靠近”或“远离”)
4.如图所示,将吸管放在铁支架上,吸管可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再用一带负电物体靠近吸管,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吸管带 (选填“正”或“负”)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5.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塑料吸管,观察到橡胶棒排斥吸管,可以判断吸管带的是 电荷。塑料吸管属于 (选填“导体”、“半导体”或“绝缘体”)。
6.用塑料帮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如果用摩擦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 相互排斥。
二、选择题
7.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这是因为( )
A.气球具有粘性 B.气球具有磁性
C.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
8.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
A.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9.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某些场所出现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图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禁止穿脱拍打化纤服装B. 禁止烟火
C. 禁止使用移动通讯设备D. 禁止敲打铁石器
10.图示的四种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金属勺 B. 瓷碗
C. 塑料壳 D. 木铲
11.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绝缘体的是
A.塑料尺 B.人体 C.铜丝 D.铅笔芯
12.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 )
A.地球对人的引力 B.磁极间的作用力
C.书桌对课本的支持力 D.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
13.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玻璃 B.石墨 C.铁丝 D.盐水
14.超市条形码识别仪的光敏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 )
A.导体 B.半导体 C.超导体 D.绝缘体
三、作图题
15,将一个固定在绝缘底座上的带电小球靠近一个金属圈筒后,圆筒中带负电的电子几乎集中到圆筒的B端,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画出金属圆筒A端所带电荷的种类。
②标出带电小球所带电荷的种类。
16.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空心塑料球A和B,用两根完全相同的绝缘丝线将两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一点,当M、N两处都带上适量负电后,A,B两球“恰好接触而不挤压对方”.请画出B球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7.实验桌上有一个挂在绝缘细绳下的泡沫塑料小球,请选择生活中或初中物理实验室常见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小球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或者不带电。
(1)写出实验步骤;
(2)如果小球带的是正电荷,写出此时的实验现象。
答案
1.棉花
2.B;负
3.远离;靠近
4.负;绝缘体
5.负;绝缘体
6.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
7-14C A A A A C A B
15.解:如图所示:
16.解:B球受丝线的拉力F、重力G和A球对它的排斥力N,作用点可以都在重心,如图所示:
17.(1)解:实验步骤:①选用未摩擦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小球,观察小球的是都被吸引;②换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小球,观察小球被吸引还是排斥。
(2)解:若小球带正电荷,此时小球被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