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十三章 内 能
第3节 比 热 容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2
知识点精讲
03
课堂巩固
课程要求
会用热量公式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知识点精讲
1. 热量公式:根据物质比热容的定义可以总结出计算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热量的公式:Q吸=________________;Q放=cm(t0-t)。 其中:c表示物质的____________,m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t0表示物体的初温,t表示物体的末温。若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上述两个公式可以表示为Q=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 热量的计算
cm(t-t0)
比热容
质量
cmΔt
2. 热量公式的变形:c=__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__,Δt=________________。
1. (2021赤峰)把1 kg的水从60 ℃开始加热至沸腾,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3-3-4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_____℃,沸腾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水由60 ℃加热至90 ℃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J。
[c水=4.2×103 J/(kg·℃)]
98
吸热且温度不变
1.26×105
2. (2021上海)质量为2 kg的水温度升高5 ℃,求它吸收的热量Q吸。[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解: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
4.2×103 J/(kg·℃)×2 kg×5 ℃=
4.2×104 J。
答:(略)
3.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 ℃,质量是1.5 g,将它投入到某种液体中,该液体的初温是10 ℃,质量是26 g ,液体的温度达到20 ℃后不再升高。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热损失,c铁=0.46×103 J/(kg·℃)。求:
(1)铁钉放出的热量。
(2)该液体的比热容。
解:(1)铁钉放出的热量
Q放=c铁m铁Δt=0.46×103 J/(kg·℃)×1.5×10-3 kg×
(800 ℃-20 ℃)=538.2 J。
思路点拨:
1.进行热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质量的单位要用kg。
2.如果吸、放热过程中伴随着物态变化,则意味着物质的比热容也发生改变,则不能使用热量公式。
3.注意题目中与温度有关的字眼,“升高”“升高了”对应的是温度的变化量;“升高到”“加热到”对应的是末温。
4.若题目中提到“不考虑热量损失”,说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即Q吸=Q放,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
课堂巩固
1. 一杯水由80 ℃降低至20 ℃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 ℃升高到70 ℃吸收的热量为Q2,则( )
A. Q1Q2
C. Q1=Q2 D. 无法比较
B
2.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用如图13-3-5所示的家用电热水壶烧开一壶自来水,水吸收的热量约为( )
A. 6×104 J B. 6×105 J
C. 6×106 J D. 6×107 J
B
3. 将刚烧开的2 L热水(1个标准大气压下)倒入保温瓶中,小明估测两天后水温约为50 ℃,则热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kg,保温瓶散失的热量约为________________J。
2
4.2×105
4. (2021绵阳改编)周末,小明用热水为家人热盒装牛奶,他把3盒牛奶放入装有温度为90 ℃、质量为
2 kg热水的盆中,经过一段时间,3盒牛奶的温度都从10 ℃变成了45 ℃。已知:每盒牛奶的质量为0.25 kg,牛奶的比热容为4.0×103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求这段时间内3盒牛奶从水中吸收的热量。
解:这段时间内每盒牛奶从水中吸收的热量
Q吸=c牛奶mΔt=4×103 J/(kg·℃)×0.25 kg×
(45 ℃-10 ℃)=3.5×104 J,
3盒牛奶吸收的总热量Q吸总=3Q吸=3×3.5×
104 J=1.05×105 J。
答:(略)
5. (2021广州)甲、乙液体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恒温封闭环境中,质量保持不变。测得甲、乙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3-3-6所示。
(1)________(填“甲”或
“乙”)液体的分子运动随
时间改变越来越剧烈。
甲
(2)甲液体所在环境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填“小于20 ℃”“等于20 ℃”或“大于35 ℃”)。
(3)乙液体在“1~2 min”段、“8~9 min”段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则Q1________________(填“>” “=”或“<”)Q2,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35 ℃
>
根据Q=cmΔt可知,
质量相同,比热容相同,由图可知,1~2 min的温度变化量比8~9 min的大,故Q1>Q2
谢 谢